张红霞 周海龙
内容提要: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将传统声乐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热情,是提高我们声乐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但是,要辩证地看待多媒体这一新鲜事物,不能一刀切,注意其使用原则,发挥其优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声乐教学、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多媒体是指将多种媒体例如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展现和传播信息的全新的媒体。学生、教师在频繁的使用中也渐渐接受并习惯了这一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重点,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领会所学知识,也使老师更方便、科学地进行教学规划。在声乐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在空间上的限制,调动了声乐学生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种图文并茂、声像共存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声乐学习的效果上更加具象化,更方便掌握声乐这门抽象艺术。还可以随时补充声乐教材中文字无法呈现的内容,使这门抽象艺术更加直观化、简单化。针对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应该发挥它的优势,更好地将其运用于声乐教学中。
一、多媒体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声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合成一体进行处理加工、存储和传输的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它具有以下特点:
1、集成性
多媒体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这在声乐教学中有利于对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的统一收集,不仅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达到及时补充学生相关知识信息的功能,这一特点随着授课内容增加在接受新的知识点上凸显了多媒体持续性的优势。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这一特点易于操作,有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内容的掌控。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协调。
3、非线性
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借助超文本链接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将有利于声乐教师在对声乐这门抽象艺术教材内容的阐述中,变得更具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唱法上的技术难点和对歌曲的诠释。
二、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声乐教学系统具有视听结合、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法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并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运动发展的全过程,扩展了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便于学生对所学教材获得最充分的感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感知的一些内容,如远方景象、异国的风土人情等通过音频设备能够使它们清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艺术形象,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1、在声乐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一门艺术,兴趣是首要的,它是能够调动人的思维以及使人能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内在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成为声乐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授课中,会让学生感到对声乐难以掌握,长时期在这样的抽象学习中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失去学习的动力,也丧失主动性,长此以往成为声乐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障碍。而多媒体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手段,从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优势,不仅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且把抽象的学习变得简单而具象。
例如,我们在声乐教学中给学生讲授歌曲《嘉陵江上》所要表达的内容时,传统老师的说教,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要凸显的情景。但是,假如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集成性特点。老师控制多媒体,音响就会放出美妙的旋律,同时屏幕会显示与其相匹配的情景,看到了抗战时期,东三省的沦陷等画面,这些易于学生找到唱此歌曲的情绪,在视觉和听觉上引导学生,带他进入到这种对家乡沦陷的悲痛心情,进而更好地诠释歌曲的主题思想。
2、多媒体使声乐教学技术变得更直观
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是对人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学生对声乐知识的获取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人类获取信息究竟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由此可见,人类获取信息主要来自这两种途径。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使听觉和视觉变得更直观,集声、光、形、色、动等为一体,这种教学辅助方式比传统的老师口授效果更明显。现如今,声乐领域里的歌唱理论不断丰富,新的歌唱技巧与风格不断涌现。歌唱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其与相关学科相融合的现象越来越多。如在《乐府杂录》中就曾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遏云响谷之妙也。”多媒体教学可以省去非技能方面共性理论的重复课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时间,多媒体的优势特点,丰富的信息,灵活转换,简化了课堂教学程序,减少了学习知识的时间,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对于有些抽象的歌唱理论知识,如果单独用语言表达,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例如在学习发声方法时,用腹式呼吸的状态怎样,声音效果如何?下巴放松的状态是怎样,声音效果又如何?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声音可以将这些难于掌握的技术难点,变得更为直观、形象。使视觉和听觉形成鲜明的对比,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3、利于学生在歌唱中情感的表达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是人类情感的结晶。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声乐教学活动和演唱的过程中都由情感贯穿着,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清代著名词曲学家、声律学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必唱者先设身处地,模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语,然后形象逼真,使听者心旷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这说明了想象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想象可以激发灵感,可以更好地找到感觉,表达感情。在歌唱艺术中,“情”起主导的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古代唱论所倡导和遵循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审美风格,正是以“情”为中心,将“技”化为“情”。声乐演唱的实践过程其实是唱情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完美的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的过程。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未成曲调先有情”。即只有在琢磨歌曲的时候先酝酿,在动声之前先动情,才能唱出感人至深的心声。如果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单一地追求歌唱技巧而忽略了情感的处理,就会欠缺对歌曲内容的表达,进而失去了艺术感染力。但是,情感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生活阅历的限制,有些情感无法体会。因此,把多媒体运用于声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有利于丰富声乐学习者的情感表达。
如,在演唱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女人善变”这首咏叹调的时候,由于文化差异,只从歌词方面不利于学生把握剧中角色的情绪。通过多媒体播放其歌曲相关视频资料及观看视频资料,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歌剧剧情,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这首歌的情绪特点,从而更好地完成作品的演绎。
三、运用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
多媒体辅助的出现,给予声乐教学过程中带来了不少便捷,但它现如今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和实践阶段,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其两面性,更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声乐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应该过于以多媒体为主。而应当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宏观把握,既考虑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各个辅助功能的作用,突出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同时也应当体现声乐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2、适度性原则。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应当考虑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声乐教学还应以教师教学为主,可以在教学中适度使用多媒体,但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的功能作用。在教学中根据教材中教学内容的情境变化进行实际结合,找准多媒体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遵循更合理、适度的原则。
3、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所有学科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一直是广被推崇的教学原则。声乐课授课形式为个别课和小组课。在选择授课方式上不要过度依赖使用多媒体,由于声乐课授课形式的特殊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现实情况应当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综上所述,多媒体的优点,固然显示其功能强大,但是要针对声乐教学的特殊性有选择地利用,通过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确实弥补了传统声乐教学的诸多不足,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但需要每个教师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力的同时,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做到优势互补。教师在声乐教学实践运用中,要把这种辅助手段运用到实际过程中,开拓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丰富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