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公路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路面出现了大量损坏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并加大了养护管理的成本。文章对河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的概况、沥青路面病害及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分析;防护措施;水损害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8-0105-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8.051
作为新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设施,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公路运输存在大量重载超载车辆通行情况,促使农村公路运输呈现重载、大流量的特点。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沥青路面病害问题不断加深,给行车安全性与舒适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农村公路修建或养护工作的难度。为此,必须先对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养护措施,达到提高农村公路工程整体质量的目的。
1 河南省农村公路养护概况
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关系经济发展的“大交通”,也是关乎农民群众幸福的“大民生”。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新要求,要求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河南省在改善通建制村道路路况、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中,基本完善了安保、排水等附属设施。三年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新改建县乡公路1.5万公里、村道2.3万公里,改造危桥21.6万延米。按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相关规定,省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将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建设,运用先进的养护技术,提高农村公路沥青路面质量。在农村公路养护中,因各个地区地质情况、自然条件等有所不同,其修建的标准也存在极大的差异。在与本省气候、地形等条件的充分结合下,农村公路调研区域为周口、平顶山等,其农村公路分级情况与路面结构如表1所示:
2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
2.1 沥青路面松散
松散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在于集料颗粒和沥青之间粘结力的消失。较多粉尘包裹着集料颗粒,导致粉尘上有大量沥青膜粘结,但无法在集料颗粒上粘结,导致表面摩擦力将沥青膜磨掉,最终呈现出脱落集料颗粒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集料含泥量过大。
2.2 沥青路面水损害
作为现阶段农村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力最强及最常见的一种病害问题,水损害也被叫做水破坏,其主要原理为雨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厚导致路面出现早期破损情况。网裂、坑洞、辙槽等都是水损害的主要形式。
2.3 沥青路面冻胀与翻浆
冻胀、翻浆情况主要在沥青路面冻融期出现,因水的渗入与路基土较差的水稳定性,在冰冻作用下,路基上层聚集的水分冻结后,将出现路面胀起与开裂等情况。水、土质、温度、路面与行车荷载是道路翻浆的主要因素。按照翻浆的程度,可分为两种类型:重型翻浆与轻型翻浆。
2.4 沥青路面沉陷
面积大、结构层次深是沥青路面沉陷的重要特点,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发生在挖方位置与填挖交接位置。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土质路堑排水能力较低、路床下部路基含水量大及沉降不均匀等,导致路面呈现出部分沉陷问题。在行车荷载下,如路基、基层强度较低或填挖路基强度不足等都会造成路面沉陷等问题的产生。
2.5 裂缝
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及网状裂缝是裂缝的主要形式。横向裂缝是和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一般路面两侧硬路肩是横向裂缝早期出现的位置,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温度应力。这种温度裂缝随着温度变化、时间变化,促使沥青路面呈现出老化情况,并降低了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荷载性裂缝与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类型。荷载性裂缝是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出现的结构性破坏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是因沥青面层温度变化出现的温度裂缝。地基与填土在横向无法避免的不均匀性产生的裂缝为纵向裂缝。在紧急停车带、路肩位置或行车道位置这种裂缝最常见。表面层有水渗入后,水将在其下部、下层交界面留滞,在行车荷载的长期作用下,从面层底部开始有沥青膜脱落,并向上逐渐扩大,长此以往,沥青混凝土强度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进而有网裂、形变等情况的出现。
2.6 泛油
泛油是指从沥青混凝土层内部、下部沥青不断向上移动,导致表面出现大量沥青的情况。在泛油严重的路段,沥青路面表面一般呈现出光亮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路面的抗滑性,极易产生安全事故。在施工与管理中,沥青路面泛油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控制不严及管理不当等。
3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防护措施的应用
3.1 松散脱皮处理方式
表层松散情况中,应对路面表层进行挖补作业。因基层、土基松软变形产生的松散情况,其修补工作应从土基部位开始。因面层、基层粘结不足产生的松散情况,必须先对表面进行清理工作,随后进行面层重新铺设,如面层自身油料不均匀,存在重叠骨料的情况,为此必须对面层进行翻修。沥青路面松散防护措施实施中,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材料,对细集料的含泥量、矿粉添加量进行有效控制,为沥青混合料粘结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 水损害防治措施
在预防沥青路面水损害时,必须重视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一般都会选用密实式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作为防治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与抗滑性。在沥青、碎石粘附性增强中,应使用优质的沥青与抗剥落剂进行施工。
3.3 沥青路面冻胀与翻浆防治措施
在冻胀、翻浆防治中,应对沥青路面横纵向排水工作加以重视,避免路基积水等情况的出现。在石边沟、混凝土边沟增设中,应相隔300~500m的距离进行适当地形的选择,并将边沟水向路基外及时排除。在汛期应将路面积水、路基边沟积水及时清除,避免路面水向路基部位不断下渗。因面层渗水出现的轻型翻浆情况,在天气良好时,可先进行清理工作,再进行平整修补施工。在重型翻浆防治施工中,必须在翻浆路段中心线位置相隔4~6m进行圆坑开挖,其直径应控制在30~40cm之间,坑深为冻土层10cm以下,冰水融化后如向坑内渗入,必须及时排除积水。这种方式在土路、粒料路面得到了大量应用。翻浆路段开挖至稳定土层,随后在路肩位置晾晒挖出的土并回填,也可以进行较好水稳性土壤的换铺。
3.4 沥青路面坑槽、沉陷防治措施
如面层存在沉陷情况时,应对面层进行挖补施工。如沉陷较为严重,必须先对基层、路基进行处理,再对面层进行修补施工。在坑槽损害预防中,沥青必须选用较高粘附性及抗老化的材料,确保混合料级配设计的合理性。一般有两种方式:冷补法与热补法,冷补法应用中,应先对坑槽深度进行测定,进行切槽修补范围的划定,切槽施工应选用液压风镐进行施工,通过高压风枪清理干净槽底、槽壁内存在的杂物,随后利用喷灯将槽底、槽壁位置烘干,并将薄层粘层油均匀喷洒到其表面。最后向坑槽内填补准备好的热料,当厚度在60cm以上时,填筑施工中必须分层进行,一般按照先周边再中间的顺序进行碾压施工。热补法应用中,应遵循坑槽修补范围进行热辐射加热板区域的确定,将加热板向相应位置进行调整,加热时间为3~5分钟,进而达到软化修补路面的作用。随后在修补路面放置准备好的热料,进行平铺与碾压施工。
3.5 沥青路面裂缝防治
3.5.1 处理细小裂缝。首先,清理干净路面,将沥青向裂缝路面进行均匀喷洒,以0.3~0.5kg/m2为平均喷洒量。随后在其上面进行石屑、中粗砂的均匀撒布,其厚度控制在2~5mm,碾压施工主要选用轻型压路机。在单条轻微裂缝防治施工中,应将低稠度的沥青沿着裂缝位置进行少量涂刷,养护成型。
3.5.2 处理横纵裂缝。在沥青路面横纵裂缝处理中,一般选用密封胶灌缝的方式。开槽施工应选用开槽机,确保裂缝开槽宽度为1cm以上,深度为1.2cm左右。为提高密封度,应确保其比例在2∶1以下。随后通过空压机将缝隙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可选用贴封技术进行裂缝开槽后的密封施工,也就是将胶带(5~10cm)设置在裂缝两侧,一般胶带高度在3mm以下,这样可以避免胶带破损情况的大量出现。冷却密封胶后,才能开放
交通。
3.6 泛油防治措施
泛油较轻的路表,如仅有少量石子外露等情况下,可不进行养护防治施工。在部分路段出现严重泛油情况,为增加其摩擦系数及提高行车安全,可通过碎石压入方式与铣刨原路面进行面层重新摊铺的方式进行处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沥青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而产生纵、横裂缝,导致事故频发。基于此,为降低裂缝、沉降问题的出现,农村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施工中必须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规范施工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整体质量,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耀峰.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分析及养护措施[D].长沙理工大学,2007.
[2] 凌雄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分析及处治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3] 李峰,黄颂昌,徐剑.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选择与趋势[J].中国公路,2015,(5).
[4] 高让成,周宏宽.我国西北地区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5] 郝培文,郝孟辉,王慧.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新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7).
作者简介:蒋丽丽(1981-),女,河南周口人,供职于河南省周口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养护科,研究方向:公路工程。
(责任编辑:秦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