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宇
今年4月国务院颁布“水十条”后,各地都在加紧进行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行动。除了对水污染的治理,对城市供水系统的改善也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智能水务这个新鲜事物也逐渐火了起来。
中国的水务系统长年来管理水平较低,每年损失较大。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自来水厂平均产销差率高达30%,在中西部缺水城市甚至超过45%,东北部分城市超过50%,城市水网中漏损水量的经济价值高达200亿元以上。国内600多个城市供水管网的平均漏损率超过15%,最高达50%以上。
这些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而在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监测、采集、分析和辅助日常及应急决策,使水务资产能够更加高效、可靠运行,这就是智能水务系统的基本模式。
据记者观察,国际巨头如施耐德电气、西门子等都已经瞄准了中国的智能水务市场,国内的新天科技、碧水源等相关公司也都磨刀霍霍,大举进入了智能水务领域。
其实,发达国家的智能水务系统已运营十余年,例如,施耐德电气在该领域已经做了30多年,其智慧水网在线仿真云平台已在在全球的1500多个城市运营。不过,其在中国的业务才刚刚开始。
智能水务可以对水务企业的管理层、运营调度层、以及生产控制层等,都实现主动监控管理,以降低管网漏损率。但是在中国的水务系统,实现智能水务不仅仅是技术和资金问题,还有管理运营的长期连续性、水务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观念意识等问题;对国际公司来说,还面临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国内合作伙伴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智能水务市场的抢夺战已经打响,战火越烧越旺,但大多数企业其实仍在观望状态,真正的大发展时期尚需时日。
国际公司在中国的新动向
据施耐德电气全球解决方案事业部水行业总监杨虎进介绍,施耐德电气是近几年才真正进入中国智能水务市场的,而今年才开始有实质性的项目落地。目前在洽谈的项目不少于20个,预计今年年底前可以在4—5个城市,有7—8个项目落地。
今年6月,西门子公司在陕西西安举办“西门子智慧水利和水务技术研讨会”专项推介活动。会后,西门子与陕西省参会企业共达成9个合作项目,主要涉及水利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升级,项目总金额达11.65亿美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