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厚,杨业云
(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北京 100024;2.陕西亿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
演出场馆建设
山水小城石泉的声景生态调查
孟子厚1,杨业云2
(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北京 100024;2.陕西亿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
通过对石泉声景生态的问卷调查及其结果分析,总结出石泉主体剧院的声学设计和室内装修需要遵循的原则,为其声学艺术风格的把握提供基础。
声景生态;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剧场建设;声学设计
根据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文化设施建设的预测,全国数千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将会实现剧场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和在建的还不到三分之一。还没有完成主体剧场建设的主要是三、四线的各类地、县级城市。在近些年一、二线城市的剧场建设中,由于各种原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剧场的建设往往侧重于城市地标和建筑外观,而对剧场作为声学建筑的功能性及其在当地声景观形成中的文化定位缺乏足够的重视。剧场的功能性及其文化定位,如果处理得不好,造成的遗憾或负面效果往往是长期的和难以挽回的。在一些超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剧场建设实践中,这个问题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建筑造型怪异、声学品质缺陷、好看不好听等问题已不鲜见,这也反映出在剧场的规划和设计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前期工作,特别是对文化设施与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的协调缺乏思考。
三、四线城市大多都是中小城市,分布广泛,生态环境还没有受到由现代工业和生活方式引起的严重破坏,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征,并保留了良好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在剧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借鉴,在这些中小城市主体剧场的建设规划中,应该做好扎实的前期策划工作,把剧场的声学功能和声学风格的设计与城市的声景生态结合起来,使剧场的建设与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积淀、民俗民风、地方艺术等相协调。在剧场的声学设计上,不应一味追求所谓的标志性建筑、现代风格等,而应该使得剧场的声学品质或音质成为城市声景生态的一部分,塑造一个“听得见”的城市形象。
石泉县位于陕南安康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总面积1 525平方公里,人口18.2万,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山水小城。石泉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石泉是省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素有“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之称;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又称鬼谷子故里。石泉民风淳朴,深厚的汉水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孕育了石泉人聪明灵秀、热情友善、开放包容、诚实厚道、谦和质朴、奋发图强的人文精神和民俗民风,为石泉营造了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随着石泉城市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的发展,石泉主体剧场的建设已经提到日程上,如何使得主体剧场的声学设计与石泉的文化和声景生态相协调,是规划部门和设计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给石泉主体剧场的声学设计提供参考,本文对石泉的声景生态做了调查和分析,以期对石泉这类特色小城的文化设施的设计有所启发。
声景生态状况的调查是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进行的,问卷调查是主要的调查信息来源。调查问卷的设计遵循声景调查研究的规律,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拟定问卷调查的内容。问卷调查的设计要素包括声景的背景声、标志声、信号声等[1],还涉及到与声景共存的视觉景观、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方艺术等。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调查表中的答案尽可能设计成选择项,这样可以减少调查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但是需要事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做扎实细致的现场考察,总结归纳出可能的选项。
表1 石泉声景生态调查问卷表
问卷调查是在石泉信息港网站的协助下进行的,调查时间为2014年 10月~11月,共有153人参与调查。表2为被调查人员的性别、年龄、籍贯、职业等信息的统计。被调查的人员中有2/3是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之间,其中21~30岁的青年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说明他们对此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当然也与网络人口的年龄分布有关。被调查的人大部分都是石泉的当地人和在外地工作的石泉籍人,他们所反馈的信息应该是充分代表了石泉当地人的想法和看法。被调查人员的职业分布中没有明显的集中职业群体,各种职业的分布都有一定的比重,特别是“其他职业”一类占了1/3,表明此次调查的被调查者在职业覆盖面上的广泛性。从表2的整体情况来看,此次调查的结果反映了各行业年轻石泉人的想法和看法。
表2 被调查人员情况统计
表3是根据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抽取出来的声音印象类别的统计结果,如根据表1中的“石泉的背景声是什么?”一题归纳对“背景声”的印象选择。对背景声印象选择最多的是“汉江流水”。可以看出,石泉的声景中汉江流水是声景三要素中的背景声。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声音印象还是比较集中的,许多印象中都有75%以上的被选择项。意见比较不集中的印象有:“石泉的性别”、“石泉的图形”、“对混响的认识”、“喜欢的歌唱环境”等,这几个印象要素在主体剧场的声学风格设计中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汉调二黄是陕南地区的地方戏剧,是除了秦腔之外陕西的第二大地方戏曲,有研究表明汉调二黄也是京剧声腔的源头之一。汉调二黄在石泉地区流传甚广,但是根据表3的结果,当地人对汉调二黄的喜爱程度似乎不如预期,这可能与年轻人的喜好有关。
在对“城市属性”的调查中96.9%的人选择了“静谧小城”,这个结果超乎预料。在现场考察中发现,石泉街道上飞驰的摩托车声、各路人士大跳广场舞的声音等现代噪声比较普遍,并不算宽的街道常常堵车,总体感觉有如置身嘈杂闹市。“静谧小城”的选择比例如此之高,也许是人们潜意识里希望把逐渐变得现代、浮躁、和嘈杂的石泉留在记忆中的“静谧小城”里。
表3 声音印象类别统计结果
将表3中每一类印象的选择中比例最高的项作为此类印象的代表,将选择比例作为印象指数,抽取出印象指数大于50%的项目。将印象描述进行语义凝炼,然后按印象指数进行排序。此次声景生态调查的印象指数排序情况如图1所示。声景观印象的排序构成了一副描绘石泉声景生态的诗意图画,其中前六项印象的指数都在80%以上,它们基本上描绘出了石泉的声景生态的主要面貌:悠闲宜居、小城静谧、泉声处处、江上鹭鸣、方言悦耳、汉水回响。
声音生态和声景印象的调查结果可以作为石泉主体剧院声学设计的背景和艺术创意的出发点,根据这些启示,在石泉主体剧院的声学设计和室内装修艺术风格的营造上应该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图1 声景观印象指数排序
(1)石泉剧院的声学或音质必须具有石泉本地的特色,她既不是现代的,也不是一般性的“中国风”式的民族风格,这是石泉人所期望的。石泉特色的声学风格,需要深入思考和把握。
(2)石泉的性别是偏阴柔的,如清澈的汉江,细腻而文静。在这阴柔之下,却是如大山磐石般的阳刚。柔似水、刚如山,这就是山水小城时时刻刻透露出来的性感。
(3)石泉的生活是悠闲和安逸的,这里是一个静谧的小城,依山傍水,自然和谐,似乎与世无争。虽然现代生活的诱惑和节奏给小城带来了些许浮躁,人们的内心依然是愿意生活在静谧的山水桃花园里。
(4)石泉的灵魂是水,泉水、江水、还有心水。水来自石泉,水从石泉流过,水养育了石泉,水也带走了石泉。水是流动的,从身边流过,但是水的声音时时刻刻都驻留在石泉人的心里。水的节奏,就是石泉人的节奏。
(5)汉调二黄是石泉的特色,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特质之一。汉剧的声腔和石泉方言的乡音是石泉人的最爱。
(6)石泉的印象图形是圆形或接近圆形的多边形,鲜少棱角和不对称的图形。石泉人的个性是圆润的、温和的,也是灵活的。
(7)石泉的主色调是绿色,是碧水青山的色调。秦巴山脉上空的蓝天、汉江水面上的白鹭、明清老街里红色的灯笼是绿色背景上的点缀,写着石泉的生机和活力。
剧场的声学设计并不完全是技术问题,在目前的科技水平条件下,剧场的声学设计可以说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而技术也是为艺术表现和艺术欣赏服务的。所以,剧场声学艺术风格的把握和设计,是一个剧场的声学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声景生态的调查结果给声学艺术风格的把握提供了一个基础,调查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以下声学要素和环节的设计[2]:
☆ 剧场观演空间的体形
☆ 混响时间和混响感的设计,包括反射声序列的结构
☆ 侧向反射声、顶部反射声、散射声
☆ 早期时延间隙
☆ 语言和音乐清晰度
☆ 舞台声像宽度和观众区的包围感
☆ 声学装修材料的色调和图形结构
到目前为止,国内观演建筑的声学设计大多还处于纯技术层面,只是把观演空间的声学设计当作工程项目来做。而此类工程的设计者往往对声学规律并不是十分熟悉,因而造成了许多新建观演建筑的声音品质不高,甚至有声学缺陷,更加缺乏把声学设计与当地的声景生态和文化积淀结合起来,赋予其艺术活力的理念和实践。
借石泉建设主体剧院之际,笔者考察了石泉的地理、文化、民风民俗,对石泉的声景生态做了初步的调查,得到了极大的启发。通过该调查了解了石泉的声景生态现状,了解了石泉人印象中的声音以及石泉的声音文化。石泉大剧院的建设目的不是要建一个标志性的观演建筑,也不应该建设成一个所谓 “多功能”的大棚,“多功能”的结果就是什么都不能做到最佳,或什么都不能。石泉的百姓需要一个有石泉当地风格的观演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能感受他们“赏石听泉”的悠闲、惬意的生活,能向外来的游客展示石泉的江上鹭鸣、汉水回响。
山水小城石泉虽然地处秦巴山区,汉江两岸,相对比较闭塞,但正是这样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使得石泉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极具特色的声景生态。声景生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将其融入石泉剧院的声学设计中,更是需要用心、用情去感悟的过程。翻越秦岭,亲近巴山,驻足汉江畔,晨雾中聆听碧绿的水面上低飞的白鹭,寻找江边石隙的泉声,夕阳下漫步古朴的老街,依江而建的南门牌坊上横批“赏石听泉”,左右对联:“石韵和谐吟白雪,泉声清雅唱阳春”。沉思片刻,顿悟:这其实就是石泉的声景,石泉声音的灵魂!这也是在石泉剧院的设计中应该追求和重现的意境。
[1]孟子厚,安翔,丁雪.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戴璐,孟子厚. 混响感的因素分析[J].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0(3).
(编辑 薛云霞)
Soundscape Ecological Survey for Landscape City Shi Quan
MENG Zi-hou1, YANG Ye-yun2
(1. Communication Acoustics Laboratory in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2. Shaanxi Yi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65)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results analysis for soundscape ecology of Shi Quan, some principles which need to be followed in acoustic design and interior decoration of the Shi Quan subject theatre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grasping its acoustic artistic style.
soundscape ecolog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atre construction; acoustic design
10.3969/j.issn.1674-8239.2015.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