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交流

2015-07-21 23:35陈琦
棋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对局棋手大师

陈琦

2014年已经过去,回顾这一年参加的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年初的徐州公开赛。以下是当时的参赛手记。

2013年12月底。

寒风萧瑟。

彭城徐州。

“彭城棋王争霸赛”暨全国公开赛。

由于比赛跨了元旦,是年末最后一战?还是新年第一战?我倾向于后者。

赛前对于是否参赛,踌躇了许久。赛制赛程很吸引我,但历来没有节假日出门比赛的习惯,而且紧接着上海本地还有两个比赛,赛程密集,身体是否吃得消?长考之后,参赛的欲望还是占了上风,于是在截止日期前报了名。一番联系,上海业余界没有其他人参赛,好友武汉沈校也因档期原因放弃。这次还是一人独行。

公司请完假,交接好手头的工作,29日下午,背上包,踏上了北上的列车。3个小时不到,高铁到达徐州东站。出站打车到达赛地宾馆,已过晚上六点。

匆匆吃了晚饭。席间看见了上海林宏敏特大和赵玮大师,还有女将董嘉琦,由外婆陪着。董嘉琦这个名字起得有意思,身份一目了然,董旭彬加欧阳琦琳。小姑娘长得和她妈很像。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参加比赛,在精武体育会看见她妈,就是现在小姑娘的这个模样。弹指一挥间,大师的女儿也已长大,传承了父母的衣钵,在成为大师的道路上快步前进。

正感叹着岁月的神奇,工作人员安排好了房间,告诉我和廖二平大师同一间房。心头一喜,和大师同住的机会很难得啊。

进得房间,廖大师正在摆棋。交谈之下,感觉廖大师很随和,也很健谈,没啥大师的架子。之后的四天相处,与大师相谈甚欢,得益良多。大师现在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这次参赛是为了备战省运会来磨刀的。

这次比赛由于时间上和其它一些比赛重叠,加之国家规定的元旦放假时间调整,所以来的人没有预想的多,但专业大师还是来了不少。粗略算来,特大有苗永鹏、林宏敏,大师有郑惟桐、才溢、武俊强、李翰林、陆伟韬、苗利明、赵玮、廖二平、赵剑。

30日上午,战斗正式打响。开局出人意料的顺利,第一天的比赛三连胜,能抓的机会都抓住了。其中战胜徐州无影剑的结果使我比较满意,之前无影剑曾在我的帖子中说期待与我的第三次交锋,这次如愿实现了。局中对手为了避免不变作和,出了破绽。其实我也很想赢,心里也害怕不变作和。利用对手的求胜心理也是一种策略,有时很奏效。这局过后,把我对徐州棋手在比赛中的战绩扯平了,以往只有对无影剑的对决亏了一盘,其他棋手总成绩都打平。这次扳平,心情大好,很久没有这样顺畅的开局了。记得上次开局三连胜还是两年多前在盐城,姚宏新9战全胜夺冠的那次比赛中。

看见廖大师在对局中认真地逐着做记录,我有些惊讶。事后询问,廖大师谦虚地说,作记录主要是为教学生积累些素材,年纪大了怕事后补记记不住了。第三轮,廖大师在优势下输给了山西周军。回房复盘,廖大师对自己后半盘的发挥很不满意,认为大意轻敌了。但我对大师在序盘阶段的构思十分佩服,其气魄和胆略不是一般棋手能及的。

第4轮的对阵表晚上出来了,我坐第一台先手,对手是苗永鹏特大。以往还没在正式比赛中和特级大师下过,难得的学习机会。上网查阅对局资料,感觉苗大侠最近的对局状态一般。对付苗大侠这样思路敏捷的攻击型棋手,放开对杀恐怕难讨便宜,但四平八稳地走飞相局恐怕也非上策。必须给对手压力,有压力才会犯错,才会有机会。策略定了之后,针对苗特的最近布局信息,准备了起马转中炮的一路开局。

临睡前,简春华发QQ问我对苗特结果怎样?我说还没比呢,要明早。简说,砍了他!我说能和就不错了;简又说,他有昏招的。我心想,但愿吧。早早睡觉休息。

31日早上,列阵对圆,苗大侠端坐对面。没感觉到对手特别强大的气场,于是心里也不紧张。布局按照昨晚的准备展开,都在意料之中。苗大侠一如既往落子如飞。行至序盘,当我挺中兵隔黑车时,苗大侠飞快地走了卒5进1反弃中卒。这招大出我意外,以为对手研究有素,不由陷入长考。这招看似凶狠,实际应属无理。但这时我业余的本质暴露无遗,应变能力不强,简明的招法没有选择,走人了歧路。局后赵剑大师指出了简明应招,还是红方土动。实战中突遇伏击,心理受到冲击,有些乱了方寸,其后的招法大失水准,比村镇水平还不如,局势已经面目全非,用时也非常紧张了。苦思之下只能简化局势拉长战线苦守,然而马炮残棋缺相少两兵已是败势。但还不想立即认输,硬着头皮苦苦支撑。苗特出招依旧很快,但招法不细,被我吃掉一个过河卒,即使这样局势依旧困难。之后的招法,由于读秒中无法细算,苗特也没出昏招,最终告负。终局时苗大侠时间还有一大把,而我只剩几秒钟。这就是差距。

这是前几台最早结束的一台。面红耳赤地退场,心想就自己这局发挥的臭水平,还配坐第一台?重要的是没给对手造成任何威胁就被砍了,浪费了这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心里未免有些丧气。

第五轮签表出来,我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冷气。又对上一位大师,山东李翰林,还是后手,苦啊。双方坐定之后,李大师以仙人指路起手,我没敢乱来,应以飞象。双方中规中矩轻车熟路地布成五六炮对屏风马的常见布局。之后李大师走了车八进三的新变,这招我知道,较以往车八进六是个改进,曾看过全国赛的相关对局,但只是走马观花浏览了一下,没深入研究过,实战中也没遭遇过。这时业余和专业在布局方而的差距就显露出来了。而对局而一知半解,没有找到可靠的整体对抗计划,局面不知不觉陷入劣势。见招拆招与红方计划明确的整体进攻无法抗衡,被红方持先手一路捏死。输得无话可说。

连续两盘输给大师,排名直线下落。心想这轮总不会再碰大师了吧。嘿嘿,谁知怕什么来什么,第六轮,对手是徐州本土的大师赵剑。2013年的最后一天,难道是我的大师专场吗?运气如此,怎么办呢,大不了三连败,没啥了不起的,杀吧!

赵大师长发披肩,面色红润,身板结实,练武之人就是不一样,颇具侠士风范。对局前握手致意,赵大师握手有力,颇具风度。在此说句题外话,从握手的力度可以看出对方的待人之道和对你的重视程度(当然和女士握手例外)。如果在生意场上,有人和我握手时软绵无力,这笔生意多半做不成了,至少我看不出对方对我的诚意和尊重。而棋盘对面的双方,虽然不是合作者而是竞争对手,但握手同样透露了相应的信息。有部分棋手只是象征性地伸手碰碰手指,说明要么不重视对手,要么和对方关系不佳,要么平时为人处世一贯如此,不外乎这几种。这固然不算错,但至少我不会和这样一个棋手在场下成为朋友。棋盘上的礼仪还是要讲究的,这既是尊重对手,也是尊重自己。

言归正传,我持先手架起中炮,赵大师以屏风马应对。我选了自己较有体会的变化,但显然赵大师对此也不陌生。进入中局后,双方出招凝重,均耗费大量时间构思对抗计划。大师毕竟功力深厚,兑去双车后,黑方子力位置稍好,占得上风。我虽局势稍差,但子力不亏,阵脚没乱。赵大师没抓住微弱的进取机会,在我的顽强防守下局面转入平稳均势,最终双方议和。取得一分后,终于松了口气,止住了连败的颓势,避免了三连败的尴尬。事后想来,这几年在正式比赛中对阵大师,还从未得过分,全都输了,所以这一分对我意义重大。

第七轮弈和徐州棋手,第二天的比赛结束,四轮比赛2和2负仅得2分。

晚上与廖大师谈起业余棋手与专业棋手的差距,廖大师认为业余棋手在扭杀、纠缠能力方面不比专业选手差,主要差距在大局感方面。另外业余棋手训练不系统,是导致差距的重要原因。对此我很赞同,相当多的业余棋手,一有时间做的最多的就是杀两盘,主要训练内容就是下全局,有的甚至成为唯一训练手段。快棋、慢棋一天总共要下十几盘甚至更多,而且多数以快棋为主。而专业的训练并非如此,以摆棋打谱研究为主,实战训练也是以慢棋为主,快棋只是作为辅助训练手段偶尔为之。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介绍广东象棋队的专题片,训练室墙上黑板写的一周训练计划中,快棋训练只占一个下午的时间。业余的以快棋为主的实战训练,实在达不到系统全面,再加复盘不深入,只谈招法,不触及失误背后的深层原因,不提炼理论的东西,只注重技术知识的堆砌积累,差距就此产生。这样的训练固然在计算扭杀方而有所长,但很难在大局观和境界方面达到专业水准。而且有时候下得越多,越在重复自己的错误,思考方法一旦在错误的方式上定型了,很难纠正过来,水平也就很难提高。体育术语有“动力定型”一词,是说运动员的动作经过大量的重复训练会产生固定不变的模式,我的看法是思考方法定型同样也很难拓展改正的。有时候下的多并不是好事,单纯提高熟练度而已,对培养正确的思考方法并无益处。

上网帮廖人师汀了回程的火车票,廖人师想和我乘同一班次的高铁,我的票在上海出发前已经订好了。出票结果出来后,一看还是同一节车厢,而且只隔三四个座位。看来此行的确和廖大师有缘。

第二天的比赛结果很差,但也能坦然接受,毕竟碰了三个大师。心想明天一定要好好下,争取多长一点分。这个分数应该碰不到大师了,如果明天再碰大师,那真是见鬼了。上网查阅第8轮对阵,一看我是先手,对手是河北苗利明。

第四个了。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不管那么多了,破罐子破摔,让大师来得更多一些吧!赶紧上网查资料备战。

元旦早上,早早到来赛场,找到座位,调整好情绪,静待开赛。苗大师掐着点匆匆赶来,四处找位子,看来还没习惯坐在后面台次。苗大师的发型很有个性,与周平荣的蘑菇云头有得一拼,前几天我就注意到了。我起手仙人指路,苗大师应以卒底炮。我心里咯噔一下,昨晚的准备落空了。昨晚查对局资料,苗大师最近应仙人指路都是走挺卒和起马,没走过卒底炮,所以布局准备没多考虑卒底炮的应招。大师咋不按常理出牌,明摆着欺负人嘛。准备落空了,有点不踏实。硬着头皮架上中炮,对手飞了7路象,这是要拼命的架势啊!虽然没少研究,但比赛中我很少遇到这个局势,最近的一次还是在20多年前的上海大学生比赛呢。接下来依照自己对这个局面的理解和记忆行棋。对方4路车过河,准备走连得三个兵然后全力防守的变化。但这时我犯了迷糊,把谱着记错了,没有先平炮亮车,而是走了马踏边卒,对方立即平车牵住我的八路车炮。苗大师走出此招后,我立即意识到自己走错了。以前打谱分析局面时认识到过这一点,但比赛中却鬼使神差地走了马。后悔没用,立即让自己冷静下来,想办法把局面搞乱,然后浑水摸鱼。经过15分钟长考,构思好了计划。期间苗大师四处转了转,显得比较悠闲。此后局势的发展按照设想进行,红方并不显得很差。但客观分析,黑方的潜力比较大。局面复杂,苗大师长考不断,双方用时差不多。经过中局的战斗,黑方的潜力得到展开,红方局势有些困难。在时问的催逼下,我没找到最顽强的防守方案,最终告负。

正当我这罩连战连败时。廖大师却打出了一波5连胜的高潮。开赛前5轮,大师由于3连败,还亏了一盘。正当大家以为他状态不佳时,廖大师却从第6轮起,连斩5员大将,积分一下子赶了上来。毕竟功底深厚,调整好心态和状态后,大师开始发威了。接着第11轮,廖大师后手对武俊强,原以为凶多青少,结果却全身而退。回房复盘,廖大师摆给我看,反宫马应中炮,武俊强先手走得很稳,多一个兵先得实利,然后慢慢磨。廖大师对这种风格似乎不太欣赏,我说现在年轻大师大部分都是这种风格。之后在残局的周旋中,红方没获得太好的机会,一个疏忽被黑方兑子简化了局势,之后走满自然限着成和。局中武大师的细腻和廖大师的大局观,给我印象很深。倒数第二轮,廖大师先手对苗利明,也是一场硬仗。等我比赛完去看时,只见廖人师神态怡然,苗人师眉头紧锁。再看局势,虽然马炮残局兵力相等,但红方子力占位很好,已是胜势。最后是廖大师得子获胜。赛后复盘,明显看出苗大师求胜心切,均势的棋却招法强硬勉强,一步步送给对方优势,自己打败了自己。局中廖大师曾提和,苗大师不干。最后一轮,廖大师后手对郑惟桐,我结束战斗去看时,局面又是无车棋的缠斗。郑大师多一兵,子力占位稍好,立于不败之地。之后由于郑大师积分领先,而主要夺冠对手才溢下和了李全军,和棋确保夺冠,所以不再纠缠。廖大师也获得第七名的佳绩。

本次比赛取前26名。我在后几轮的混战中抓住了机会,多胜了2局,最终名列第25。23、24分别是赵剑和董学武,26是王世祥,前后都是徐州棋手。当公布成绩表时,听别人说王世祥26名正好入围,我知道我入围了。因为看了上一轮的成绩表,我小分不低,压过了王世祥。入围了,达到了赛前日标。新年第一战开了个好头。

其中还有一个插曲。最后一轮苗永鹏对鲁天,我去看时,局面马炮残局苗大侠占优,心想这棋苗特拿下了。心里也希望苗特能赢,帮我长点小分嘛。最后结果却是鲁天翻盘赢了,勇夺第四。对于这个结果,廖大师和我都很不满意。如果老苗赢了,鲁天被挤出前六,廖大师将是第六。第六和第七奖金差一千。我的小分也可以长2分,名次还可以往上提2位。我们说老苗这一输,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啊。

四天13轮的激战结束了。此行收获颇多,出乎意料地与大师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在以前是没想过的,不敢奢望。这次不仅与大师手谈了四局,而且观摩了众多大师的对局,现场观摩可以体会到对局者的心理和情绪,感受到激烈的实战氛围,这比平时打大师的棋谱收获要大得多。与廖大师相处的四天里,领略了大师高超的棋艺和境界,也体会到大师的喜怒哀乐,感觉到大师也是普通人。虽然在专业技术领域大师令人仰望,但生活中也是实实在在活生生的普通一员,所以没必要把大师过度神化,尊重即可。

时隔数月才来补记赛事体会,实在是没有时间与精力,感觉写文章要比下棋难。下棋可以根据局势来确定主题,还可以有对手的配合,共同创造佳局。写文章只能一个人构思,从立意到布局到字斟句酌,无他人可以帮忙指引。廖大师也说,给《棋艺》杂志专栏写稿很难,主题很难想,每期还不能一样。但下棋是遗憾的艺术,落子无悔,不完美的棋步无从补救。文章段落写得不满意可以推倒重写,可以修改直到满意。所以下棋既是艺术也是竞技,而文学只是艺术。

本来不打算写这篇内容的,但不只一人问起徐州比赛写一些体会吗,又勾起了我的念头。特别是前一周川沙比赛时,魏琰说他是我的粉丝,喜欢看我的文章,这令我有些受宠若惊。想想这次还是有些东西值得总结的,于是写了这些与大家分享,共勉。

还有众多徐州棋友为这次赛事的举办倾注了很多心血,虽然由于办赛经验不足,略有瑕疵,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已属不易,不必过分追求完美,这和棋局比赛一样。期待下一届的彭城会战。

猜你喜欢
对局棋手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为业余棋手诊脉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赵国荣先胜吕钦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