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沙龙一方面为读者实现充分的言论自由权提供了平台,一方面有利于读者享受知识的快乐。国内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沙龙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汇聚志同道合的人,遴选优秀的主讲人,培养沙龙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等。基于上述,文章提出图书馆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聚拢沙龙成员,应加强沙龙成员之间联系以及培养读者沙龙人才的建议。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读者;沙龙
[中图分类号]G252.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5)01-0026-03
“沙龙”一词最早源于意大利语单词“Salotto”,17世纪该词进入法国,最初为卢浮宫画廊的名称,“沙龙”即为法语“Salon”一词的译音,在法语中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后来沙龙演变成“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在现代社会,沙龙的内涵已经超越了精英人士聚会交谈的特定范畴,成为公众平等对话、分享思想和知识的重要平台[1]。目前图书馆开办的沙龙种类繁多,名称不一,有“英语沙龙”“文澜沙龙”“读书沙龙”“学术沙龙”等。但图书馆读者沙龙,作为延伸服务的一种形式与图书馆讲座业务相比,其普及程度远远不够。发挥图书馆读者沙龙的作用,使其成为与讲座业务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延伸服务形式十分必要。
1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沙龙的意义
1.1 为读者实现充分的言论自由权提供平台
无论从社会发展、公民权利还是图书馆自身特质的角度,平等自由都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理念。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写道:“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近年来平等自由的理念在我国图书馆界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实践。读者沙龙的开放性恰恰有助于保障和延伸读者的权利。沙龙和图书馆的平等自由原则相契合,为不同社会和专业背景的人相互融合提供了平台。参加沙龙的成员包括专家学者、爱好者、对此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且更多的是后两者。每场沙龙的人数没有严格的规定,但在这里,不论身份,不论背景,在特定的主题中,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每位成员发表见解,直抒胸臆,对别人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积极的互动。同时,现代社会,人们的终身教育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事情,还必须延伸到家庭、社会,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时期。公共图书馆向来被认为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它的大门向所有人打开,作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地,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它为人们的学习和知识结构的调整、完善和更新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和极为有利的条件[2]。沙龙是图书馆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不论年龄,不论背景,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学习、沟通与共享中自由成长。
1.2 有利于读者享受分享知识的快乐
读者沙龙作为服务读者、推动阅读的鲜活途径,可以使图书馆真正地贴近人们的生活,使每一个参加者都可以分享心得,并在相互影响与碰撞中不断产生阅读需求,并进行感知与思索,拓展人生的广度和深度。《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陈薇写道:“尽管阅读是一项私人体验,然而,它更需要被组织与被激励。 如学者熊培云所说,‘历史的波澜壮阔,无不源于日常的积累与生长,公民自发的阅读集合,是书香社会的民间救赎力量。分享阅读,不是一种姿态,而应是一种常态。”读者沙龙正是提供了分享、聆听与沟通的平台,参加沙龙的成员在理想状态下既是讲述者,也是聆听者,通过彼此之间的分享,共同获得成长,发现生活的闪光点,撞击思想的火花,使得思考更有弹性。沙龙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有趣和好玩的东西,也可以发现长期被忽略掉的东西。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沙龙的分享,是建立在独立感知与思考的基础上,这样的见解才是属于个人的,并且对他人有所助益,经过了积淀与思索、表述与交互,这样的分享才是有效的。
2 开展读者沙龙的必要条件与成功经验
2.1 汇聚志同道合的读者
豆瓣网的创始人杨勃认为,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于是豆瓣通过书籍、电影、音乐、活动、话题,感兴趣的人、事,通过共享、社交、协作来聚拢趣味相投的人,最终帮助用户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读者沙龙也是这样,通过主题、话题、图书,通过平等分享的图书馆平台,汇聚志同道合的人,更能对彼此有所裨益,有所启发。对于沙龙成员,须有进入、退出与激励的机制,将成员按照兴趣、年龄等因素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举办相关主题沙龙活动。有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成员,沙龙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成员的聚拢,必须是平等开放的,只要对沙龙的主题有兴趣,就可以参加。图书馆要做的只是“广撒网、巧收网”,可以根据借阅记录从读者当中产生,向社会广而告之,广泛宣传,同时积极地借助公益组织、高校社团、媒体等相互契合、较有针对性的力量,共同组织沙龙活动。金陵图书馆曾以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为契机举办了“战火中的文人”系列沙龙,汇聚了一批对此主题感兴趣的读者,主办方提前推荐了与主题相关的推荐书目,沙龙在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陈虹教授的引领下,读者对每个分主题都进行了提前阅读和深入思考,并在现场进行交流,观点的融合、分歧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所有人都在讨论中得到一种精神的升华。
2.2 遴选优秀的主讲人
主讲人是读书沙龙中话题探讨的关键性人物。读书沙龙主讲人其实就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其主要任务在于启动话题,为读者们提供与话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包括视频资料、图片、文本等),必要时对一些专业知识进行补充,便于读者对话题进行讨论,在一般讨论的基础上,引领读者进入更深的层面,甚至帮助读者纠正一些错误理解和思维。宁波市图书馆举办读书沙龙开始的时候让一般读者围绕主题发起话题,但并不成功,主要原因在于读者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不足以引领话题持续深入开展下去。后来邀请了一些“名家”,效果大大改观。读书沙龙主讲人应该是专家、学者、教师等,也可以是普通百姓(其对某一领域应有强烈的爱好、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思想)。宁波园区图书馆“阅读沙龙”2013年邀请独立投资人章波萍先生主持主讲《财富背后的逻辑》等,很受读者欢迎,讨论热烈。图书馆读者沙龙要想科学可持续发展,培养本馆的主讲人十分必要。图书馆要积极动员、选拔优秀的学科馆员来充当主讲人,这不仅能够树立图书馆员在读者心目中的职业形象,同时对馆员的自我修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客观上促进了馆员的自我提升。
2.3 沙龙成员要有主人翁意识
一般来说,就一场具体的沙龙而言,须有沙龙主持人,沙龙成员有主要发言人,有人做提问互动,有人做协作发言,也有人在认真聆听,形成良好的分享互动的场面。理想的读者沙龙不能变成主讲人的“一言堂”,那就成了讲座。杭州图书馆的“杭图沙龙”开展得风生水起,但在开始的阶段也是经过很多磨合,读者会负责人夏立春介绍:“讲座模式运用到沙龙里,却不太受沙龙读者们的欢迎。有很多主讲嘉宾真的很认真很用心地在讲他的成果,底下却是昏昏欲睡的读者,这样的沙龙自然很不成功,长期如此必然会流失掉一大部分读者,沙龙自然就显得有些冷冷清清了。”[3]沙龙主持人既要穿针引线,启发成员的智慧,协调不同的看法,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巧妙地进行时间控制、话题转移、引出新话题等调度事务。所以,一个有经验、有见解、懂协调、有沟通和谈话技巧的沙龙主持人至关重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沙龙的深度和氛围。主要的若干发言人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沙龙中的讨论进行一些分析,这同样需要对主题掌握与熟悉。沙龙成员更重要的角色还在于自主管理,沙龙小组的小组长之间要经常沟通联络,并策划选题,对沙龙进行日常维护,只有读者参与、自主管理,读者沙龙才能充满生命力,不断地办出新颖的、有意义的活动。如“杭图沙龙”,从沙龙的策划、主持、图文记录、现场服务、场外活动等均由杭图沙龙读者会及热心读者主导完成,读者还办起了《文澜沙龙》杂志,建立了QQ群、论坛,经常聚会,便于商量交流。
2.4 选择适当的话题
沙龙讨论主题的选择同样十分关键。沙龙不是培训班,不是听课,来参加的每位成员必须事先做准备,熟悉话题,拿出自己的见解,就算是“围观”,也得有个说头,在头脑里有化学反应,否则只是抱着随便听听的态度,无法触及沙龙平等对话和彼此分享的精髓,也无法实现健康身体、丰富心灵的目的。对于主题的选择,主要还是在文化、艺术、阅读、生活领域,原则就是对于精神有所触动,同时主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让大家有话可说,可以分享,引发思考、共鸣,唯有此,沙龙才能生机勃发。许多图书馆都曾经举办过阅读与电影的沙龙活动,如厦门图书馆的沙龙活动着重于谈论商业片等影片形态,并且组织观影活动;金陵图书馆的沙龙则侧重于文本与电影的比较、独立阅读,并按照主题将电影进行归类,组织系列活动。
3 三点想法
3.1 图书馆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聚拢沙龙成员,提供优质服务
图书馆应把读者沙龙作为和讲座一样重要的业务去开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聚拢沙龙成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对于沙龙的推荐书目进行专架陈列,或者预约借阅,调动沙龙成员的积极性。1986 年,金陵图书馆在图书馆界首开先河,成立读者协会,20世纪 90 年代初期扩大为南京市读者协会,这项举动拓展和深化了图书馆服务,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并由此面向大众读者展开了多项延伸服务,许多当年的会员,如今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提起读者协会,都不约而同地流露出怀念和赞许[4]。对于图书馆来说,沙龙的进出机制是必须把关的,对于成员申报的主题,图书馆须进行主讲提纲的审定,并与读者共同组成评审小组在沙龙举办之后对沙龙进行评价,保证沙龙能够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有利于文化的繁荣、思想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2 沙龙成员之间应加强联系
沙龙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还在于线上线下以及沙龙之外的沟通。沙龙成员之间形成读书求知的共同体,他们对于图书馆和图书馆的读者沙龙有归属感,彼此之间有可以联络的通道,开辟多种多样的交流渠道,定期聚会就沙龙事务进行磋商和讨论。正在兴起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与沙龙密切结合,在微信平台的用户群中对沙龙成员进行分组,沙龙向读者发送活动消息,既可以发送给全部成员,也可以发送给特定小组成员,同时图书馆利用手机平台与读者密切沟通交流。沙龙成熟之后,可以建立平台为沙龙留下文字、图片资料,发表对沙龙的所思所想,以及对沙龙主题的评论、心得等,有利于沙龙吸引更多的读者,也为读者留下阅读和分享的记忆与印迹[5]。
3.3 培养读者沙龙人才
图书馆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读者沙龙的成功与失败[6]。组织一场读书沙龙有一系列流程,而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来源复杂,个人主观意愿较强,因此需要分管馆员有较强的号召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而沙龙节目主持人除了要有图书馆的“书卷气”(厚重而广博的知识底蕴),还有具备一般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口头表达、随机应变、控制话题的能力。据调研,国内读书沙龙的成功案例中,无论是“单向街图书馆”,还是“敏读会”,背后都有人才济济的馆内力量和大批社会志愿者[7]。馆员参与培训、自学、图书馆读者沙龙直接互动交流学习是读书沙龙主持人提高主持水平的重要形式。目前高校图书馆专业及图书馆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培训中尚未把读者沙龙的业务涵盖进来,所以公共图书馆要把沙龙类服务尤其是沙龙类服务负责人的培养作为重要的课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与实践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沙龙[EB/OL].[ 2014-11-27].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18/5061864.htm?fr=aladdin
[2] 鲍计国.大连市高校图书馆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探索——基于云服务[J].图书馆界, 2014(5):16—18.
[3] 卢之也.做一个无门槛、平民化的交流平台:杭图沙龙负责人夏立春访谈[J].杭州(我们),2012(6):33—35.
[4] 徐 雁.全民阅读推广手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292
[5] 周宽华,李海燕.读者沙龙:图书馆延伸服务新途径[J].新世纪图书馆,2014(11):33—35.
[6] 傅卫平.图书馆读书沙龙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4,58(16):105—109.
[7] 陈 琦,李文学.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工作调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图书馆界, 2014(2):46—49.
[收稿日期]2014-11-27
[作者简介]李瑞金(1981—),男,馆员,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图书馆。
[说 明]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L13DTQ016)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