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飞
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继《半岛哈里哈气》《少年与海》之后,2015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推出了第三部儿童文学作品《寻找鱼王》。张炜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出儿童文学新作,作为一个一直呼吁、一直关注我国成人文学作家为儿童写作的老出版人,由衷地为张炜喝彩。
透视世界儿童文学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大凡儿童文学大国、强国,都是世界文学大国、文学强国;大凡儿童文学大国、强国,著名的成人文学作家都为儿童写作。英国如此,俄罗斯如此,美国同样如此。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著名成人文学作家为儿童写作的新的可喜的文学现象,已经在我国露头。而张炜和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恰恰是这一文学现象最生动、最典型的代表。
《寻找鱼王》,讲述了一个8岁的男孩,离家远行,在幽寂的大山深处寻找“鱼王”学艺的传奇故事。在延续前两部作品儿童传奇文学、齐地民间文化、史诗品格文采的“张炜文学特色”的同时,张炜的儿童文学作品,越写越好,深入佳境,《寻找鱼王》又有了新的文学追求和文学突破。
鱼,这个“鲜”字的一半,与人类社会、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乃至在文学作品中,以鱼为主题的也屡见不鲜。但张炜的《寻找鱼王》与众不同,作品呈现的是一个极不寻常的鱼的文学故事,是大山深处的鱼的故事。
《寻找鱼王》,开门见“山”,第一章就是“大山深处”。“这里一年到头大半都是旱天,地上留不住水,自然也没有鱼。”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离海、离河、离江、离湖都非常远的大山深处,在这样一个应该出产山珍的大山深处,人们“最羡慕的是鱼”。巨大的地域和物象落差,离奇,失常。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文学比对,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小说开头。以“大山深处”开了个头后,《寻找鱼王》紧接着用“鱼宝贵”、“鱼很宝贵”两个叠加递进的章节,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大山深处鱼的稀缺和珍贵。《寻找鱼王》22个章节,通篇写鱼,鱼在不经意间被具象化了,给了小读者一个既意料之外、又充满新奇充满刺激的鱼世界。
《寻找鱼王》写大山深处的鱼,更写大山深处的鱼味人生。它讲述了两代四个鱼王和一条大黑鱼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一心寻找鱼王、想当鱼王的小孩的故事。这些故事光怪离奇,飘着浓浓的鱼味。
“大山里最了不起的人就是渔户……渔户都是祖传下来的,那可不是想当就当的。他们都是大富大贵的人,当两代以上的渔户,吃鱼吃麦子,住青堂瓦舍,比老族长的日子也差不了哪里去。”这样的渔户,就是大山里的“鱼王”。整个大山里,只有两家“鱼王”。一家是“旱手鱼王”,一家是“水手鱼王”。然而,大山深处的“鱼王”并不好当。为了在“老族长”那儿争高低、争地位,“旱手鱼王”和“水手鱼王”成了水火不容的仇家。不但老一辈“鱼王”之间深仇大恨,原来两小无猜的下一代“鱼王”之间也互不往来。“鱼王”成恶梦,不愿出头,不愿露面,遁迹山野……《寻找鱼王》中的主角、一心想当“鱼王”的“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独居深山的“旱手鱼王”老爷爷,找到了隐居水边的“水手鱼王”老婆婆,见到了谜一般神奇的“大黑鱼鱼王”。但是,作者用自己独特的人生审美和独特的文学审美,清楚地告诉读者,真正的“鱼王”在你自己心中。
儿童文学必须要有故事,优秀的儿童文学必须要有好的故事;儿童文学是属于少年儿童的文学,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是具有少年儿童视角的、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寻找鱼王》的作者张炜曾经说过自己从小就是一个“鱼迷”。如今,这位“鱼迷”把一个原生的大地故事,把一个因鱼而来、充满鱼味的人生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想,谁读了谁的心中一定会深深地感受到心中有“鱼”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