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5-07-20 10:42舒险峰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9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会计制度会计人员

摘要:事业单位成立的根本目的就是开展公益活动,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多种社会服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在逐渐扩大,职能在逐渐增强。相比之下我国事业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核算模式及会计人员素质却是相对滞后的。现有会计工作不足与事业单位的职能相匹配,需要有新的提升和发展。

中国近几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在此推动下,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及其他服务活动的开展也非常迅速。在财政方面的各项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也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和实施,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原有的制度必然无法适应如今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现有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核算模式都需要不断转变和提升,与发展态势相适应。

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首先,会计制度方面。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1997年发布,自1998年施行。但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3年,财政部等部门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作为主要依据,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核算工作要求,对会计制度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修订。对原制度核算下如基建“游离”大账、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资产计量口径模糊、财政投入资金核算不清晰、会计报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纠正,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若干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逐步统一。又如,在会计核算方面,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使用较少,对于一部分经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的核算内容,如何参照事业会计制度或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的还不够全面全面详实。

其次,核算模式方面。各地方政府财政及事业单位之间的核算模式还有差别,有的财政集中支付模式下,采取单位报账制,财政支付中心代为记账模式;有的采取单位报账并独立核算,期末与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对账模式等。目前看,基本上都运行平稳,但仍需要结合会计人员素质、能力等情况,逐步摸索,明确职责分工,合理划分工作事项,统一核算分工模式。

再次,会计核算能力。在财政集中支付的初期,各个单位仅仅是配备报账员、为数不多的会计人员都在财政中心工作,但随着业务量的提升,造成核算量激增,会计人员疲于应对。于是各级财政开始要求各个事业单位自行配备会计人员和报账人员,财政支付中心成为了监管和出纳中心。但各事业单位配备的会计人员,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很多是在编非专业人员“半路出家”,甚至没有会计上岗证,对电算化根本不懂,核算能力和水平有限。特别是2013年以来,为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政务公开要求,财政部门逐步要求各个单位进行独立预算、决算以及网上公开,结余资金上缴,与预算部门核对收支等,工作量及要求的不断增加,面对这些一般会计人员在工作上难免出现新的问题。

再有,内部控制方面。通过采取如预算管理、功能划分填报,资金集中支付并要求优先采取转账、公务卡结算,限制现金结算,对包括日常经费、专项支出及“三公经费”等在报账环节进行审核和复核,以便进行控制。但实际工作,因为人员编制等问题,存在会计人员兼任报账人员(出纳),业务支出审批不严,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缺失,造成业务发生及金额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在财政局支付中心的报账环节的审批、复核环节,甚至进行审计检查,都难以真正控制虚假业务及金额的发生。

第五,会计人员观念。事业单位大多是政府财政投资,处理的问题一般都是事先规划好的,会计只需要根据项目进行核算和办理拨付,对款项的运用进行核算记录。会计人员按部就班的工作,不必考虑资金的开源节流,只要在工作上没有错误就万事大吉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应该有新的定位,帮助单位在完成国家公益事业的基础上为事业单位盈利做出合理预算。事业单位会计应协助领导,努力让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平衡,甚至可以独立实现公益事业的投资项目。

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改进和措施

根据事业单位现存的一些问题,为了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需要持续完善和改革;对会计人员需要通过学习引导,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执行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等,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及流程,结合内外的监督审计手段,为单位领导把关,为财政节约资金,维护国家利益。

(一)加强从业人员责任意识与技能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重视政治学习,让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能深刻认识到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任职上严格要求凭证上岗,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在岗培训,促使会计人员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更全面的拓展工作内容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不断完善核算制度和模式

事业单位需要积极的促成会计制度的改革,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甚至借鉴国外经验,将新的制度引入中国现有的会计结算制度,为会计制度注入新鲜血液,让会计制度迸发出新的活力。根据单位职能、职责要求,以及财政部门的管理要求,不断改进、优化核算流程和模式,力求高效而不失严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基本回归到自设会计核算岗位及人员的架构,这并不是对财政集中支付的否定,这不是财政部门在“卸包袱”,不是简单地走“回头路”。而是要求相关的财政部门、核算单位通过合理分工,能够让财政部门更多的进行监督管理,也包括加大直接支付结算,减少授权支付比例;同时让各个事业单位也更能够有时间、有条件深化和细化核算管理,更加充分的拓展和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

(三)加强内控管理和资产管理

完善单位内部的审批流程,例如,对于采购业务执行由两个以上部门询报价机制,对于采购发票要经过税务网站查询确定真伪,对于采购入库资产要进行联合验收,建立资产保管账,由会计人员与办公室保管人员相互核对,并建立严格的领用登记和以旧换新制度。又如,对于各种费用支出,要及时制定或参照有关标准,结算要求使用转账和公务卡,明细票据齐全并要求经办人、相关人员、主管领导的签字认可。单位一把手要逐步从直接主管业务转变为监督副手主管业务,在整体上营造出内控氛围和健全制度体系,节约资金,维护国家利益。

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注重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更是任务艰巨。事业单位运行的基础就是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会计作为资金使用的记录者、监督者作用十分重要。事业单位工作及核算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相关的改革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会计制度会计人员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公益性社会组织 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有关问题的通知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