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推动文艺理论研究、促进文艺事业发展,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领导下,在武汉华中师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华师科技园杯”论文评选活动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本论文评选活动由评委会的专家学者及戏剧之家杂志社的审稿编辑通过层层筛选,从《戏剧之家》每期刊发的论文中进行评选,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点评,并对获奖论文给予表彰奖励!以下公布2015年07(下)的获奖论文名单,并由衷地对获奖的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5年07(下)评选结果
为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推动文艺理论研究、促进文艺事业发展,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领导下,在武汉华中师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华师科技园杯”论文评选活动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
本论文评选活动由评委会的专家学者及戏剧之家杂志社的审稿编辑通过层层筛选,从《戏剧之家》每期刊发的论文中进行评选,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点评,并对获奖论文给予表彰奖励!
以下公布2015年07(下)的获奖论文名单,并由衷地对获奖的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奖 项 获奖论文 作 者 单 位一等奖(奖励500元)从妓女到英雄:时事新戏《二十世纪新茶花》和福州评话《新茶花》对“茶花女”形象的改造 陈 瑜 华南师范大学二等奖(奖励300元)传统藏戏作品的戏剧冲突及其审美内涵 刘玉丽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话剧《我爱桃花》“戏中戏”结构分析 潘睿杰 云南艺术学院浅析关汉卿《救风尘》中的批判与反抗精神 赵培贝 广西大学从李贺诗对“日月”的书写看其乐生恶死的生命意识 魏 琳徐荫龙 西藏大学三等奖(奖励200元)浅论诗与画的融通 韩有强 六安市美术家协会嘉陵江号子艺术特征与传承问题的研究 赵 玲高 朋 西华师范大学浅析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热与人才需求现状 周 欣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论《礼记·乐记》“中和”思想的美学价值 党赵丽 山西师范大学浅谈外来劳务工的文体活动品牌塑造及其影响 吴恒德深圳市宝安区文体旅游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对策研究杜 涓杨国龙曲 燕楚雄师范学院鼓励奖(颁发荣誉证书)浅谈舞台监督的综合学养 王志强 中国国家话剧院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黎翠当 广州市南沙区金洲小学浅谈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 王 朦 长江师范学院听,婚嫁音乐的哭诉 李海珍 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中学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付 莉 阿坝师范学院歌曲演唱中的情感处理问题研究 王 娜 乐山师范学院以和为贵与为政以德 李春霞 西安外事学院浅析谭盾“自然音”创作的美学追求 张烨楠 新疆师范大学《直斋书录解题》版本传播研究 潘远璐 贵州财经大学淮安运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赵争强 淮阴工学院
专家点评(合议):
陈 瑜(华南师范大学)
清末民初的中国,正经历着中西文化激荡融合的重要转折点,各种新事物、新思潮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感官与思维。然而,西方文化在影响中国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受到时代风气的“雕琢”,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倾向。本文对这种“本土化”现象进行深入解读,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把握中西文化的异同以及文化融合的内在脉络。
法国作家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是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形象,而在清末民初,“茶花女”的形象同样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得到了全新的演绎,这一改编过程同样体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本土化”现象。本文即对这一改编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参考文献详实丰富、考据思路清晰严谨、论证精辟入理,为展示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演变,提供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范例,既形象直观又入木三分。此外,本文还揭示出这一改编过程对于中国传统伦常秩序的自觉皈依,以及对于当时民族救亡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可以说,陈瑜老师的选题准确地抓住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时代缩影,并能够在充分解读现象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背后更为深层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体现了作者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经过改编,“茶花女”从一个追求爱情的妓女,变成了助夫杀敌的“巾帼雄杰”,甚至化身为亲上战场荣立战功的“女英雄”。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这一改编是“奇异”的,蕴含着独特的道德意蕴、折射出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状况。实际上,“新茶花”的“新”字,即表明了改编者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忠实于原著的改编意图。可以说,时事新戏《二十世纪新茶花》和福州评话《新茶花》除了女主角的妓女身份以及爱情元素以外,几乎不见原著的影子。两次改编虽有所不同,但目的均在于宣扬男女平等、唤起国民的尚武精神,体现出当时的戏曲从业者引领时代精神的担当与情怀。而这一大胆改编深受当时观众的欢迎,更值得当今的戏曲人深思——传统戏曲要在当下获得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或许不在于究竟是要坚守传统还是要迎合市场;时至今日,我们的戏曲人是否还能如先辈一样,拥有引领时代潮流的雄心与能力?在心浮气躁急于“迎合”的当下,是否应当停下来思考:也许“引领”会比“迎合”更有力量?——而这,也是陈瑜老师的论文所带给我们的另一种特别思考。
刘玉丽(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养育了一方的戏剧。少数民族戏剧更是以独特的民族风情,诠释着一方民众的精神信仰、承载着当地群众对于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少数民族戏剧不仅是我国戏剧百花园中的绚丽花朵,更为我们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活化石,其价值不容忽视。
本文以《苏吉尼玛》《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智美更登》等经典藏戏为例,以精微睿智的笔触,为我们了解藏族戏剧打开了一扇明澈的窗,更像是展开了一幅幅瑰丽而圣洁的精神画卷,其中有着藏民族以善为美的心灵世界,更有着对于生命诞生的赞颂,以及对于死亡的达观;不仅展示了藏民族独特的生命意识,而且深刻地揭示了藏戏与佛教的深厚渊源,彰显了作者在理论研究以及心灵体验上的广度与深度。这样的论文,不仅能够让读者增长见识,更可令人得到心灵上的涤荡,既有学术价值,又兼具精神高度。
潘睿杰(云南艺术学院)
话剧《我爱桃花》是著名编剧邹静之的代表作之一,十余年来常演不衰。该剧采用了“戏中戏”的创作手法,为观众呈现出一个迷离交错的时空,展现了古今如一的人类情感困惑,具有被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本文着眼于《我爱桃花》的“戏中戏”结构,通过反复深入的观看与阅读,对该剧的剧情发展脉络进行了解读,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了该剧独到的叙事结构,并恰到好处地阐明了其中的戏剧冲突所蕴含的思想张力。作者思路清晰,思想颇具深度,具备良好的学术潜力。
可以说,戏剧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而高明的剧作家不仅知道该“讲什么”(主题立意),更懂得该“怎么讲”(叙事技巧)。本文不仅准确把握了《我爱桃花》的主题立意,也让我们更为深入地看到了《我爱桃花》之所以成功的内在叙事思路,对于广大的戏剧创作者而言,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培贝(广西大学)
在元代戏曲大家关汉卿的笔下,有着众多经典鲜活的文学形象,值得人们反复品鉴、深入解读。经典的魅力在于其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因而是常读常新的。
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关汉卿的《救风尘》也一直得到了不同的解读。赵培贝的论文从《救风尘》的创作背景、角色选择、批判与反抗精神等角度入手,对剧作中的人物形象有着准确的把握,对关汉卿的创作主旨也有着较为深入的解读。文章将赵盼儿定位为“普通人物当中的‘英豪’”,对赵盼儿作为普通底层女性的英雄气概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在字里行间更流露出对于关汉卿“刚毅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的响应,体现出论文作者较为敏锐的艺术鉴赏力,以及相对扎实的学术功底。
特别说明:
评奖细则请见杂志封三《关于“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