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结束语的设计

2015-07-20 12:43时玉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趵突泉史记课文

时玉梅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就像戏剧、电影、相声、弹词等艺术一样都注重结尾,希望所表演的内容能在观众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语文课堂教学则应以“余情未了”的亮色,令人感到“情韵在胸,绕梁不散”。

课堂教学的结尾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小结的作用,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炉”提炼的作用。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绪灵活运用,而不拘于形式,死板单调。一堂课四十分钟,如何能有引人入胜的“虎头”、扎实有效的“猪肚”、耐人寻味的“豹尾”?这离不开课堂中教师凭借自身教学水平和策略的即时生成,也离不开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后的预设。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文本文体、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特点,对结尾环节的处理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概括式结尾  深化主旨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是对整节课教学内容做一个总结,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系统的整理,明确重点。例如教《泉城》,讲读课文完后教师小结:“趵突泉真是美丽极了,所以它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皇将相前往观赏。可是,现在的趵突泉没有课文所写的那样美丽了。因为趵突泉是老舍1932年写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济南的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长,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降低了,美丽的趵突泉再也不冒了,小泉有的也干涸了,真是可惜啊!由此可见,祖国的名山名水需要我们好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也需要好好地保护,希望你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我们美丽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教师的情绪感染了学生,我想这种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远的。

二、激情式结尾  升华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应该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的课本中处处可见人间真“情”: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关爱互助的友善之情,无私伟大的舐犊之情,还有坚强、自信、勇敢……这一篇篇饱含真情的文章,不仅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范例,也是孩子感受“真善美”的桥梁。在结尾环节,学生受文本情感的熏陶更是达到了最高点,所以在设计中,我经常采用“激情式结尾”。例如教学《游子吟》,这首诗内容很简单,但全诗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一种伟大的母爱。我在讲完诗句,布置学生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写下来之后,饱含深情地说:“刚才,从同学们的文章中,老师感受到了一颗颗火热的心,是啊,母爱是伟大的,是永远都不会变形的,让我们对着这位微弱灯光下的老母亲轻轻吟唱《烛光里的妈妈》。”这是一首深情的,颇富感染力的歌,许多同学唱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妈妈,眼中渗出了泪光。在诗句中,在歌声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这种慈母之情,这种伟大的母爱,这时再次齐读全诗,学生读得认真,迸出了发自内心的真情。这节课由于结尾设计精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导习式结尾  延续精彩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是钱梦龙先生的“三主”教学法。其中“训练”被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钱老先生认为“训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我想:课内的训练肯定是举足轻重的,但在学习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语言文字、遣词造句的方法进行一些训练(也就是“习”)也是很有效的。这也是我采用“导习式结尾”的初衷所在。《水上飞机》一课中出现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教学中我在品读环节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这种写法的好处,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水上飞机还可能有哪些功能。但这个语言点的训练并没有到此结束,我在结尾环节这样处理:你们喜欢水上飞机吗?那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把这种喜欢表达出来呢?在我的预设中,学生肯定是喜欢水上飞机的,他们可能会提议用:把水上飞机的本领写下来,把水上飞机的本领向其他人作介绍。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设,还想出了:设计一份介绍水上飞机的小报,给水上飞机画一张图等有趣的创意。的确,通过我“导习式的结尾”学生真的动了起来,通过写一写、说一说等方式将文本语言文字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四、延伸式结尾  绽放智慧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已经取得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时,为了加深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要跳出教材,把他们的目光引向课外更深更远的空间。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作者紧紧抓住“发愤”这个中心词,对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伟大的人生壮举进行了细腻感人的描写。课文结尾我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巧妙设计的对联,上联“忍辱负重用生命写成巨著”,下联“百折不挠以血泪铸就史书”,横批“中华伟男儿”,既总结全文,又升华了主题。最后作了如下延伸:“司马迁几乎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它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更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相信大家读了老师送给你的《王立群读〈史记〉》这本书,一定会对《史记》有更深入的了解。”

像这样的课堂结束语,与其说是课的结束,倒不如说是课的开始,它能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取未知,通过认识司马迁而产生了解《史记》的欲望,以此来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起课外阅读和钻研的兴趣。

五、悬念式结尾  引发思考回味

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悬念的方法,这种方式是教师在结课时,或为下次上课留下伏笔,使教学内容自然地进行过渡,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或在下课前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例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时我这样设计结束语: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谜?你想知道吗?查找关于火星的更多资料,一定能找到答案。

【作者单位:涟水县徐集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趵突泉史记课文
少年品读 史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趵突泉水位近十年同期最低 济南启动“保泉行动”
趵突泉 奋发向上的泉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