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永
2015年5月23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开幕。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大会开幕,刘延东副总理在开幕式上致辞。在会议召开的一周内,会议现场的各种信息在朋友圈中传得铺天盖地。这次会议,既展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成就,也给我们绘就了愿景,特别是指出了配合愿景的行动。
愿景,即发展目标。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表示,“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就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愿景——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为了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而信息化。在这一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教育信息化不再是工具理性思维,相反,它将会更好地体现出教育的人文精神。
有了愿景,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的行动。行动既包括政府的专项计划,如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也包括教师的自我尝试、自我创新,教师从内在需求出发的浸润式发展。行动还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及方法,人们都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潮流,但在行动上,更需要为了跟上潮流、站在潮头而奋力奔跑。
慎思,就是审慎乐观地看待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热潮,面对热潮保持冷静。教育信息化不能变成大跃进,变成环境的大建设、软硬件的大采买。在某种程度上,适用和能用可作为信息化建设所把握的尺度,而持续推进则是信息化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召开,鼓舞了我国教育工作者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热情和信心。热潮过后,我们期待冷静的思考和踏实的行动,期待信息化应用能实实在在地落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