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论政的现代化转变

2015-07-19 05:41万川明
新闻爱好者 2015年2期
关键词:倾向性现代化

□万川明

发表言论的政治参与行为,借助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形成了微博论政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政府政策、推动行政效率和公开化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治理科学化。然而,一些传统的沉渣,借着微博论政的形式泛滥起来,不仅影响当下的社会稳定,更会给将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埋下隐患。所以,扬长避短,引导、推动微博论政的现代化转变,是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微博论政面临的非现代化问题

虽然有论者认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所谓负面的作用和影响。微博本身就有自净功能,不需要辟谣者和审查者,并且今天的管理者应该改变思路,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必然要转变成开放式的管理,从依靠政府变为社会自治,让社会或者各种非政府组织协作管理。[1]但问题是,任何参政行为都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微博论政也一样。公权力发挥作用,也要依靠政治规则,也就是有序的社会。微博论政不仅在论政,也在塑造着政治文化,而政治文化决定将来可能出现政治行为的方式和质量,非理性的甚至你死我活式的论政,只能塑造出暴民文化,其所追求的所谓“民主”,极有可能是“你不按我的意见来,我就给你死磕”式的所谓“民主”。所以,不能讳言微博论政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放任一些微博论政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只有推动微博论政的现代化,才能保证论政行为更好地发挥作用,保证微博论政释放更多的正能量。

二战之后形成的政治学 “现代化理论”提出,现代化社会要由现代的行为模式来支撑。行为模式是一个社会中人们处理社会关系比较持久的习惯性方式,它是人们价值观念、社会定位 (对个人和他人的定位)、行动取向、行为方式的总称。“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下人们行为模式的差别可以通过以下五组变量做出分析和考察:情感倾向性(affectivity)/情感中立性(affective neutrality)、自我倾向性(self-lrientation)/集体倾向性(collective orientation)、特殊倾向性(particularism)/普遍倾向性(universalism)、社会归属化倾向性(ascription)/社会成就倾向性(achievement)、扩散性(diffuseness)/精确性(specificity)。 ”[2]

“情感倾向性/情感中立性”变量主要考察一个社会成员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出于个人情感,还是出于一种客观中立的认识。现代社会的人们改变传统凭个人情感看待事物的方式,而更趋向于站在中立的立场,按规则的标准来评判对错。“自我倾向性/集体倾向性”变量是要求人们更加认同公共秩序和利益,遵守公共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旦关己,一心为己,只能导致社会规则破坏,核心价值不明。“特殊倾向性/普遍倾向性”变量要求社会成员都愿意接受统一规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特殊身份特殊照顾,或特殊身份特殊处罚。“社会归属化倾向性/社会成就倾向性”变量要求人们评价一个人,不能以人的出身定对错,而是要看他实际做了什么,重事实,重成就。“扩散性/精确性”变量是要求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的种种责任和义务作出准确界定,要求社会成员对事物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具体细致的把握,并通过法律变成文化。

图1:昆明PX项目建设事件网络议论升温时的一条微博

图2:昆明市长对PX项目建设事件的回应被转发

以“现代化”的标准,衡量当下的微博论政,就会发现,社会成员与政府部门双方都有继续现代化的问题。

2013年初,昆明市规划建设PX项目,由于前期宣传不到位,征求群众意见不深入,群众对项目的污染问题心存疑虑。4月初,关于该项目各种各样的讨论已在微博上蔓延,可当地政府仍不管不问,直到4月底,群众通过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组织起来,决定在青年节那天戴口罩抗议。5月4日抗议时,当地政府出动警察维持秩序,并未发生冲突。可接着,当地政府向各高校下发通知,要求学生和教师承诺,不在公开场合讨论PX项目、不参与游行示威等。结果激起5月16日更大规模的游行抗议,昆明市市长出面对话,答应开通微博与群众沟通,并召开座谈会讨论。之后,昆明市多个辖区打字复印要求实名制,其中一辖区更是要求买口罩也要实名制,激起更大不满,最后,昆明市政府只得停下PX项目(见图1、图2)。

从这个特别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政府看不到数字网络已经改变了政府、主流媒体和民众间的信息资源分配,点对面的信息发布已不只是政府的特权,政治传播的格局已经变化,他们往往站在地方的立场上,甚至是一些利益集团的立场上,忽略甚至无视决策的程序和规则,不愿意公开透明或者公开时的信息发布语焉不详,以居高临下的主宰者姿态行政,政府行政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

同时也要看到,网民信息发布也有不重视事实、不承认科学、道听途说、以个人情感来判断对错等问题。事实上,从微博论政的现象看,网民非现代化的问题非常突出。谣言乱飞,脏话不断,网络生态的文明程度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党同伐异,剪裁事实甚至不顾事实恶语攻讦,缺少责任感和公允的态度,也是微博论政的常态。再就是贴“标签”现象严重,把“五毛”“汉奸”“土豪”“贪官”等“标签”往别人身上一贴,不管人家说什么,说的是不是事实,就开始大肆批判咒骂。这样的论政态度,离精准化差得很远,离现代化差得也很远,所以,微博论政常常出现这样的悖论:叫喊着“民主”的,恰恰最容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骂人“汉奸”的,往往是不停地骂着、损害着同胞。

因而,只有从现实出发,以可行性的手段来引导微博论政的现代化转变,促进微博论政向现代化转变,才能保证微博论政健康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二、微博论政现代化转变的几个渠道

谈微博论政出现的问题,并不是说微博论政一无是处,只能破坏和干扰现有秩序,就应严管甚至管死。政府方必须扭转的一个观念是,不能单纯地把微博论政看成对行政的压力,要看到微博论政不仅是权力的监督者,也是权力运行能力提升的外在力量。政府行政不仅要学会在微博论政等新媒体形成的舆论生成环境中提高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同时,还要促进双方完成现代化转变。

要坚定一种态度:审慎包容、积极主动。

微博论政借助现代通信手段,芜杂纷乱的声音一出现,就形成了两种“焦虑”态度:一种视之为洪水猛兽,以为是对现有秩序的破坏,要求强化监管;一种视之为福音,甚至不顾事实地认为这将是个人心中的所谓“理想”,其实是乌托邦的实现通道,呼吁呵护甚至是放任。如果回顾一下历史的话,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显得极其可笑。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几乎每一种新传播方式的普及,都会同时激活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想象,有人欢呼新时代的到来,有人担心礼崩乐坏道德沦丧。20世纪初,媒介历史学家苏珊·道格拉斯(SusanDouglas)曾这样描写人们对于广播的热情:“这种媒介似乎正是长久以来人们所渴望的,真正民主的,权力分散的传播技术,一种由个人控制,可以随心所欲使用而不必付费的装置。”同时,另一位媒介研究学者克里斯汀·卓特纳(Kristen Drotner)则借用社会学中“道德恐慌”的概念,分析新传播技术带来的“媒介恐慌”:“此类争论充满感情色彩和极端化的道德判断,大部分情况下是负面判断最为明显。”[3]而事实上,社会也并不是因为广播而出现动乱,道德也并没有因广播而沦丧。微博论政的力量固然有,但根本在于怎么论,而不在于运用什么技术,要减少其对负能量的利用,培植其正能量,要有冷静包容、积极主动的态度。

那种管死甚至不惜关停的想法要不得。网络并没有给监管带来难题,而是带来了便捷,想要封杀一个什么词汇,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得到,并且非常有效地让信息难以发布出来,但几个“××”或者换种说法,就能让信息照样传播。并且,封锁更会强化人们交流的渴望,使虚拟空间的交流变成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有人分析2011年初,埃及政府关闭互联网对当时反政府示威的影响时说,网络通信被切断后,突然到来的信息匮乏,促使更多民众走上街头,与身边的人交流,反而有助于政治动员;信息封锁带来的不确定性,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激化了民众的反政府情绪。

在冷静包容的基础上,应积极主动作为,才能化负能量为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防止出现“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的无形之墙。像厦门、大连“散步”事件,政府通过删帖、封锁消息来阻止群众的诉求行为,群众就创造出代替“游行”的新词汇“散步”,成功完成了一次“散步”。对微博论政,“堵”只能加厚“无形之墙”,只有通过制度的建设,以正面引导为主,让权力与权利平等对话、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才能打掉无形之墙,让社会和谐稳定。

要形成一个机制:政府行政与微博论政的互动机制。

图3:“大V”黄健翔在微博上发梧桐树图片

图4:“大V”黄健翔建立“南京的梧桐树”微群截图

微博论政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最容易产生共振效应。“网络传播很容易诱发大区域、多层次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共振,这种共振借助网络独特的双向互动、多项互动作用,循环往复,产生叠加效应,不断扩展共振区域,不断扩大共振幅度,最后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4]针对这样的特征,政府部门要发现微博论政信息、参与互动、引导舆论,从而借助微博论政来完善政策、提高效率,或运用微博论政传播宣传作用,使政府的政策、主张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2011年3月,南京地铁建设施工方粗暴放倒了南京主城区不少古老的梧桐树。一些南京市民通过微博表达不满,南京籍的黄健翔等名人也通过微博对此进行批评,黄健翔还建立了“南京的梧桐树”微群,密集发帖3万多条(见图3、图4)。市民随后发起给梧桐树系上“绿丝带”的活动。南京市政府及时发现了这些微博论政信息,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和认同,迅速出台了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保护的意见》,规定原则上工程让树,不得砍树;确需移植的,报市政府备案;实行“补绿”制度,移一补二,并积极地将这些信息在各种媒体上发布,平息了市民的不满。“梧桐树风波”最终比较平和地落幕。

南京市的做法,虽然还是机制的一种雏形,但其快速反应、科学应对,既避免了事态恶化,而且由此形成了一套民主决策程序,为公共政策的决策提供了一个范本。从南京这件事中,可见互动机制的必要。

要建设一套制度:与微博论政互动的行为准则制度。

微博论政由其共振效应还引发了一个扩大效应,就是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引起更多揣测和质疑甚至误解和批判,这些不满情绪会通过网络向外迅速地扩张、蔓延。所以,建立制度,规范政府部门与微博论政互动过程中的言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事实上,怎么与微博论政互动,许多政府部门都在探索。应对突发事件,上海市提出“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原则,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概括的“黄金4小时”法则,公安部提出的“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原则,云南省委宣传部提出的慎用群众“不明真相”“别有用心”的提法,社会学家单光鼐提出的党政一把手到聚集群众中听取意见、不要把警察推在“前边”的建议,这些创新手法,应该成为建立与微博论政互动制度的素材,从而使政府的行为更规范、更多地得到群众的支持,化解民众对峙情绪,以和谐而不是高压来缔造稳定。

要贯穿一条红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与微博论政互动的整个过程。

微博论政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乃至社会治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与价值观的冲突有关,与民众的政治文化倾向性有关。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从社会心态的角度来看,民众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能够被全社会认同并共享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还正在形成过程中,对一个具体的社会公共问题的看法也随之出现多元化趋势,是非观也随之出现不明确的倾向”[5]。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形象化到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才能发挥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的作用。

要用民主来破除一些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用文明来抵制微博论政上的侮辱谩骂,用平等来制止贴“标签”的行为,用法治重事实重证据的精神来提升微博论政精准性……要用点滴的功夫塑造出健康的现代化的政治文化。

微博论政的现代化,既需要大刀阔斧的制度性安排,也需要绳锯木断地进行文化建设。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微博论政,以制度机制来保证互动、沟通畅通,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增强引导的力量,微博论政不仅会造就一个和谐的社会,还能为我们塑造一个科学理性、民主法制的政治环境。

[1]喻国明.微博是个好东西[J].中国改革,2011(10).

[2]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27.

[3]孟冰纯.重塑政治传播格局[J].中国改革,2011,(10).

[4]任贤良.舆论引导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03.

[5]吕志雄.从厦门纵火案看“社会情绪反向”下的舆论引导[J].新闻爱好者,2013(8).

猜你喜欢
倾向性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关于医患冲突报道的倾向性分析——以“湘潭产妇死亡案”为例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全球华语动素选择的倾向性——以《全球华语词典》中的动素词语为例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一种面向博客群的主题倾向性分析模型
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议题倾向性分析——以2012年外交部发言人的例行记者会为例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