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071000)
汪应辰生平及其爱国思想研究
李静红(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071000)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今江西省玉山县),初名洋,是南宋著名官吏,生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卒于孝宗淳熙三年,享年五十九岁。汪应辰为人耿直,不趋炎附势,反对秦桧,主张抗金,并且学识渊博,少从喻樗、张九成、吕本中、胡安国诸人游,后从吕祖谦、张栻学习,与朱熹是好友,著有《文定集》,收录于《文渊阁四库全书》。
汪应辰爱国思想思想研究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今江西省玉山县),初名洋,绍兴五年(1135年)十八岁登状元,“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異之。鼎出班特谢。旧进士第一人,赐以御诗及是特书《中庸》篇以赐。初名洋,与姓字若,有语病,特改赐应辰”。北宋时有个王拱辰,十九岁中状元,据此高宗赐名“应辰”以“应辰”比“拱辰”。丞相赵鼎则赐字以“圣锡”。“初授镇东军签判,后官至敷文阁学士,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事迹具《宋史》本传。应辰少从喻樗、张九成、吕本中、胡安国诸人游,后与吕祖谦、张栻相善于朱子,为从表叔恒相与商榷往返。其授敷文阁待制也。举朱子以自代,契分尤深。故其学问具有渊源,又官秘书省正字,时以上书反对秦桧,反对盲目议和,外谪建州通判,困顿州郡者,凡十七年,史称其直言无隐。于吴芾、王十朋、陈良翰诸人中最为骨鲠”。他的事迹大都集中在著作《文定集》中。可以说,汪应辰是一个理学传人。他的理学思想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中,虽没有系统的理学著作,但是从他的生平言论还是可以透露出来。
(一)在治学方面
他治学严谨,勤奋积累。他在《送郑允升序》中说道:“姑无望其如汉儒之明经,虽诸子历代史,亦不暇涉猎之矣。其为欲速不太甚乎!夫舍本业而恃剽窃以为生,何可长也。学者固不为科举计,若生之为科举,亦疏矣。”又如,他在《与方叔兴》中说:“闻既还靳春诸況安适,大抵学问之道,止是揆于心而安,稽于古而合,措于事而宜,所以体究涵养,躬行日用,要以尽此道而已。若家务人事,以至应举从仕,终不相妨。”学问之道,贵于涵养,内求于心,外考于古圣贤人,且知识应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无论处理家事政事,都是学问的应用,这样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在为人处事方面
他主张以诚待人,做事要有恒心,才能够善始善终。他在《文定集》中提到:“天下之事,常伤于锐而无渐。弊之在人者,固不可以不革。然使其有忠信诚慤之心,则当究弊之所从来,虑其始而及其终,行之以渐,消之以晦,而持之以久。”这说明做事不仅要有忠信诚挚之心还要有恒久之心,事情最终才能圆满,所以做人要勤奋,诚恳。又如,他在《与信州程尚书》中说:“阴阳隔屏,理有常数,夏潦秋旱,自古所记。今之田亩十存一二,使又有他日之夏,则民病何时而已。修庶政以召和气,罄诚意以祈多福。以弭祸于未形,而起福于将来。”即自然感召福祉,唯有诚意才能祈求多福,将祸端消灭于无形。
他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和政治活动家,他为人耿直、品德高尚,为后人所尊敬。朱熹曾赞誉说:“惟公学贯九流,而不自以为足。材高一世,而不自以为名。道尊德备,而不自以为得。位高声重,而不自以为荣。盖玩心乎文武之未坠,抗志乎先民之所程。巍乎其若嵩岱之雄峙,浩乎其若沧海之涵渟。”
(一)在宋金战争中的抗金态度
绍兴八年,汪应辰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力主和议,王伦使还金人欲以河南地归宋,汪应辰上书坚决反对议和,认为金提出议和是在麻醉宋朝,最终还是要灭掉宋朝,并且举了秦国灭楚国、齐国的例子。他在《轮对论和议异议疏》中说:“臣虽疏远,有以见圣意之勤止也。然臣私忧过计,窃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既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异议不息非所患,异议既息矣,而上下相蒙之可畏。正孟轲所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之时也。”他坚决的抗金态度得罪了秦桧,“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从此,他遭到贬黜,直到秦桧重病不治而亡后的绍兴二十六年,才重新回到朝廷。
(二)他的以民为本思想
汪应辰秉承二程以来的理学思想,重个人修养功夫,主张学问要涵泳,力行君子之道。汪应辰少年中状元之后,坚持不与秦桧同流合污,为人耿直,廉政为民,甘于寂寞和贫穷,长达十七年。他以民为本,把百姓的事当成头等大事,主张施行仁政,减少苛捐杂税,休养生息以保民力。他在《应诏言弥灾防盗事》中提到关于恤民力,指出人民的重要性:“何谓恤民力?臣闻国之所恃以为本者,民也;民之所恃以为命者,财也。取于民者过制,则民失其所以为命矣。臣窃考之,古今财赋所入,名色猥众,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可见,需要重视人民财物,不能过度索要民力,在人民有灾难的时候,则需要竭诚为百姓服务。在《御剳问蜀中旱歉画一回奏》中,他分析了蜀中各地的旱情和解决旱情的方法,比如关于籴米有“今若选委官员,以籴本钱就丰熟去处收籴米斛,于水口贮积支遣,可以宽减民力,瞻给军粮,实为两便”。在四川州县,他实行平价谷米流通,“但得米谷流通,价值平和,可以接济,待得来岁麦熟,庶几不为甚害。而所在往往患于无钱,束手坐视,莫知为计。欲望圣慈特赐详酌,支降度牒五六百道,委付官司卖于丰熟去处,收籴米斛,却量度多少,于荒歉州县出粜,拘收价钱,听候朝廷指挥发纳。如此则既得米斛,可以平物价,济民食,又为朝廷变转得度牒价钱,官无所损,民被其惠,实为利便”。此后,他又连续三次通过《再奏蜀旱歉》《第三次奏赈济旱歉》《御剳再问蜀中旱歉》来关注蜀中旱情,体恤灾情,可见其对人民的关心程度。
综上所述,汪应辰在是一个治学严谨,为人耿直,刚正不阿的正义之士。此外,他还有深厚的学问还能够分析时政,在宋金战争中坚决持抗金态度,但他并不是好战之人,他重视民力,注重休养生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当然,他也是一位理学家,但是对于他的理学思想,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并非本文所能涵盖的。
(责编 张翼翔)
李静红(1990-),女,汉,河北省唐山市,河北大学在读研究生,中国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