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霸州市第二中学065700)
漫谈作文评改
黄贺通(河北省霸州市第二中学065700)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鲁迅先生也说过:“我每写一篇文章最少要修改三四遍。”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是几易其稿。可见,修改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在现实作文教学中如何批改却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严峻课题。教师精批细改,耗时费力,结果却是学生的主动性被阻碍了,徒劳无功或劳而少功。而让学生互改自改,学生是主动了,但他们水平相当、能力有限,毕竟不能替代教师,且批改随意性较大,因而学生批改过的作文教师还得批改,这样无形中又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很多教师只注重“批”而忽略“改”,学生也只看看批语就完事,这样使得作文课收效很不理想。
如何才能既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积极参与,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呢?多年来,笔者一直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上做文章,将教师或学生的单方面批改变为在教师引导指点之下让学生动脑动手的课堂评改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教师当主导,学生唱主角的作文评改课,是减轻教师负担,培养学生能力,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作文评改课,就是把作文教学传统程序的“批改”和“讲评”结合起来,变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活动。它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前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更是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再指导”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直接的作用,具体做法可分三步进行。
学生作文交上来后,教师迅速浏览,了解这次作文的优缺点,确定作文评改重点。然后,教师应针对习作中的共性问题重新组合加工一篇作文印发给学生,并根据命题和评改重点提出具体的评改要求。
由于评改用的习作是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组合而成的,评改时既便于对症下药又不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将具体评改要求交给学生,学生评改的目的明确,便于作充分准备。
这一步是重点环节。教师先对全班作文作概括分析,充分肯定优点,然后引导学生就所印发的作文展开讨论或争辩,分析究竟该怎么写或不该怎么写,提出修改意见。而教师只给以引导和指导,“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叶圣陶)。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评改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大家动手动脑,集思广益,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师生的信息双向流动,打破过去教师批改一潭死水,学生批改无章可循的局面。同时,师生所剖析讨论的是习作中的共性问题,具有普遍性,学生在评改别人的习作过程中提高了认识,从而感受到自己作文的缺欠,往往平时写作中未能引起重视或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此时会“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在今后的写作中亦能引起重视。
将学生作文发回作者手中,由作者自己根据评改的要求和重点,在充分吸收课上评改成果的基础上自改作文,并写上评改后记,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因为课上评改的借鉴,学生对自己习作的优劣看得比较清楚,改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经过修改的作文,学生的文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表明:这样评改作文针对性强,能学到实在的知识。
这种作文评改课把过去那种繁琐的评改、收效甚微的劳动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易为学生接受的效益较好的教学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评改课就是“把关课”。要上好作文评改课,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前要充分准备,把握重点。为了避免评改课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情况心中有数,抓学生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收到效果。每次评改,教师必须根据每阶段作文训练的特点,根据命题要求和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确定评改的重点。一次评改课不能见错就评,见误就改,自错字到篇章结构面面俱到,无所不谈,结果是什么也没评好,什么也没改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突出重点抓一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评改,才能使学生在每一堂作文评改课上都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其次,要导之以知识和方法。作文评改是对作文写法的再指导过程。评改的目的是授人以渔。作文无定法,但有常法。我们的学生常常掌握这一常法,有米无法炊。因此,教师就要利用评改课,教之以作的知识,导之以改的方法。教师在引导时要有理论高度,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把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使其有法可依。当然,这并非让学生步入模式化,而是让学生从有“法”到无“定法”。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充分给学生以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出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再次,要适时表扬,慎重批评。教师要多从鼓励出发,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结合起来。在作文课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评议中及修改中的闪光点,充分给予肯定,使学生受到鼓舞,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写好下次作文的热情和信心。
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作文批改的方法也因人而异。怎样批改作文省时高效,还有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这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