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初级中学262521)
张海珍(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小学262521)
和谐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与追求
卞逢祥(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初级中学262521)
张海珍(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小学262521)
目前,几乎所有的家长以及教师都在按照以分数定天下的态度来进行学生的教学工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成为读书的工具,而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培养。德育课程便成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教学改革的实施也使得德育教育再一次成为教学重点。其中,将美学思想灌输到整个德育教育过程中,成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高效并且魅力十足的途径。这就涉及我们要谈论的话题——和谐德育。和谐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与追求,德育中的和谐是一种心理,一种关系,一种方法,一种目的。作者提出要以和谐的眼光来看待中小学生,建设中小学德育。文章还认为和谐德育是德育的追求,德育教育应追求基础教育与英雄德育的平衡,应追求主体的体验和德育的文化性。
和谐德育道德内化文化道德
我国长时间的教学模式已经让书本式人才培养成为人们早已刻在脑中的话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在严苛的规章下成长,所以我们已经习惯了要求学生不要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从而大大使得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兴趣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应该对我们现如今的教学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应该认识到我们因为害怕自己的学生走错路而把其他的路全部堵死的片面消极作用。和谐的德育教育要求我们在保持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将梦想、激情等等具有美感的情感元素贯彻进德育教育中,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感召力,才能激发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亲和力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与时代进步相衔接,这样才会在达到和谐的基础上实现道德教育的双赢。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可以说是我国哲学思想、道德的核心。“和”在传统文化中,既可以指事物矛盾的统一,也是认知方法;既指存在的基础,也指追求的境界。大同世界是“和谐”的世界,圣人的内心也是“和谐”的世界。在当代,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和谐作为社会的主元素。所以,和谐延伸到德育教育中就表现为一种心理,一种关系,一种方法以及一种目的。下面,笔者就从这几个角度来谈谈什么是和谐德育。
所谓和谐心理,就是一种能够调和社会关系的一种心理。所以,既然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社会关系,那么和谐心理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也更加突出。中小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更是培养学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心理的培养,也只有在培养出和谐心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对学生和谐德育教学的成果。
什么是和谐关系?和谐德育关系就是受教育者为了更真实地进入相应的社会,自觉地把自己融入相应的社会系统。也就是说,在和谐关系的基础上,没有了条条框框的强制性约束,不再拘泥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不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让学生与各种规章制度和谐相处。
下面说道和谐方法。我们这里提到的和谐方法,就是我们进行和谐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而这些手段,在传统的教学的基础上,被牢牢禁锢,脱离不了课本,诸如思想品德的说教,以及英雄主义思想的灌输,变相的体罚,还有举办一些毫无特色,全国统一的课外活动。这样的生硬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够将和谐的元素带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同时也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德育教学,了解其真正的思想追求。而我们所说的和谐方法,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自我体验过程中感受到道德的强大感召力,让学生在内心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缔造自己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升自身内在。
中小学德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就是要让中小学生认识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适当的位置上扮演应该扮演的角色,并不是要求学生提早进入社会大环境,而是在自己小社会的氛围中,实现新一代国家希望应有的价值。
我们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都能够正常的认识,并且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关系着我们中国的未来。而中小学德育工作并不只是学校自身的工作,它是一个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的工程体系。但是,经过笔者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对于德育教育,似乎只有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一个很明显的位置上,而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的方面对此并不重视。并且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常常把网络环境以及文化市场看做德育教育的杀手,让学生与其生活环境割裂开来。这样的做法是违反和谐德育建设的。而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就是依赖生活环境,将周围的社会各个层面的环境纳入一个整体,对环境加以理解以及利用,这样才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实现和谐德育的一个基本条件。人性化的德育就是摒弃传统的所谓择差教育等等,将每一个学生平等相待。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中华大地上不是只有一簇簇的罂粟,而要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要承认中小学生已有的思想道德基础,建立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德育,从中小学生本能的关注入手,再到对他们心理的关心,最后到他们群体的公共道德的建成,让德育内容和德育主体、德育环境和谐一致。
和谐是我们进行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追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德育教育知识停留在一个书面化的教育阶段,并不能够真正在学生身上得以展现。而学生由于盲目崇尚英雄主义,不能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误入歧途。
和谐德育则不然,它以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为基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社会化的引导,这种引导是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这个年龄阶段不能做或不该做的。这样要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荣辱观,并且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基础德育与英雄德育的结合是德育内容的人本追求和文化追求。
和谐德育摆脱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教导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我参与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的反省与提升。这样便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没有排斥心理进行受教育,到达这种程度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谐的道德教育,同时也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境地。
[1]小学道德教育研究.1999(4).
[2]小学道德教育研究.1999(5).
[3]蒋莉.家庭环境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德育博览,2001(7).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