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娜(吉林油田公用事业管理公司燃料服务队,吉林 松原 138000)
浅析天然气接收站工艺设计方案
林娜
(吉林油田公用事业管理公司燃料服务队,吉林 松原 138000)
摘要:我国大规模应用天然气起步较晚,从战略角度考虑天然气储备十分重要。本文从LNG接收站储备功能作为切入点,对LNG接收站主要工艺设备、设备数量与容量的确定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LNG;高压泵;压缩机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随着使用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相关部门和相应加工生产企业要有长远意识,增加天然气储备量,政府要起到主导地位,从做好战略天然气储备,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进,积极参与天然气加工储备,储备规模可远可近,储备方式以LNG为主,在地面接收站进行处理,输送至用户或加工企业。目前在我国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LNG生产运输销售整个体系。
对工艺设备要求最高的是储存和气化工程中的气化这一环节,目前国产尚不能达到要求。所以气化厂的工艺设备对整个项目有着关键的影响。300×104t /a规模的LNG接收站在国内是比较常见的。本人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对LNG接收站主工艺设备的方案进行探讨。
图1
LNG接收站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接收港、站场。接收站包括卸船、储运、气化、蒸发器处理、补气、放空等几个工艺流程构成,在LNG接收站主要根据用户的压力需求对天然气的再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再冷凝或直接输出,在运输过程中,转运必须通过控制系统保证其压力正常,在蒸发器处理环节如果蒸发气量不足,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气增压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国内气化厂LNG主要设备包括低压泵、高压泵、气化器以及蒸发气压缩机等设备。LNG工艺流程:低压泵作用将LNG压入通过冷凝器,之后再用高压泵加压送至气化器气化,气化后的的天然气进入输气管道。气化器由海水泵提供海水作为热源,加热LNG,使之气化。设计原则如下:
(1)将高、低压泵和气化器启停数量保持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效的调节和自动控制。
(2)主设备应该考虑增加备用设备,防止意外,保证正常工作。
(3)备用设备应注意采用相同型号类型设备,保证其兼容性。
(4)首期工程应注意控制工程造价尽可能降低造价。
储罐内应该设置低压泵,因此,抵压泵的数量应与储罐数量一致。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在LNG接收站的首期工程中,应当建设两到三个储罐。建设低压泵的数量应该是储存罐数量的倍数。同时,结合高压泵及气化器等设备地数量确定低压泵的具体数量。如果每个储罐仅仅有一个低压泵与之相配套,那么就会备用不足。因此,每个储罐所对应的抵压泵数量应该不低于两台。在一期工程中,如果建设两个储罐,那么与之配套的低压泵数量应该不低于四台。
2气化器、高压泵确定
低压泵、高压泵、气化器、海水泵的数量应该做到互相对应,这是正常运行的必然条件。海水泵与气化器之间的管道,可以通过设置母管制总管运行,以应对数量巨大的管道以及系统。将设备数量控制在不高于六台的水平,从而保证较低的设备数目。结合上述低压泵为储罐倍数的初步选择,则泵及气化器的数量可以有2个方案:低压泵、高压泵、气化器各设四个或六个。考虑备用设备各一个,则得到n+l方案为:3+1方案,5+1方案。如果在一期工程中安装三个储罐,并且各泵及气化器初选数量较大时,就没有必要设置备用,直接按照三的倍数进行设计。
3LNG气化器调整
接收站储罐升压得目的是得到一定压力的饱和液体,在升压的同时饱和温度相应升高。增压过程中低温储罐的LNG从储罐出液口流出,经过工艺管线流到增压汽化器中,通过汽化器与大气换热。升温气化后的天然气在经过储罐的下进液口进入储罐。在此过程中升温后的天然气与储罐中LNG充分混合达到对LNG增压升温的目的。考虑到环保节能,主气化器选用空浴式高压气化器。通过低温LNG与大气换热,实现LNG的气化、升温(LNG温度不小于0℃)。
4BOG处理方案
BOG就是闪蒸气,是LNG气化后的产物,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温度很低可以对人造成低温灼伤,LNG储罐日蒸发率大约为0.15%,这部分蒸发了的BOG如果不及时排出,将造成储罐压力升高,为此设置了降压调节阀,可根据压力自动排出BOG。具体BOG的处理方式是在蒸发气量不足时,需要外输到总管前,要对外输气加压,通过冷却压缩后与其他气体混合压入总管。还有就是没有进行加压处理直接外输,这种处理方式经济性差,适合小型接收站,大型接收站为了安全经济一般不采取此措施。单台蒸发气压缩机运行容量至少应为整个LNG接收站不卸船时正常的蒸发气产生量。蒸发气量最大值应该小于所有蒸发气压缩机的运行容量总和。
为了有效利用天然气这一清洁资源,天然气液化与储运技术需要不果断改进,提高效率,这样才能够给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亚军,陈行水.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蒸发气体再冷凝工艺控制系统优化[J].低温工程,2011(03).
[2]李亚军,夏岩.LNG接收站BOG蒸发量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J].低温工程,2012(04).
[3]初燕群,陈文煜,牛军锋,刘新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应用技术(Ⅰ)[J].天然气工业,2007(01).
[4]王修来,庄阳,姜维,李柯,杨海军.LNG接收站模块化建造研究[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
中图分类号:TE86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