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 毅 曹义虎 邓勇辉 丁立云 张桂芳 徐先栋(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
黑尾近红鲌池塘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饶 毅 曹义虎 邓勇辉 丁立云 张桂芳 徐先栋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
在黑尾近红鲌养殖池塘里利用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水质调控。试验发现,pH值和透明度等一般理化指标都适宜黑尾近红鲌的生长;营养盐类指标中除7月份饲料投喂高峰期时总氮指标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外,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都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范围内,且亚硝酸盐氮含量均较低;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结果在Ⅲ类水质标准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浮床具有调控黑尾近红鲌养殖池塘水质的效果。
黑尾近红鲌池塘水质生态调控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nigrocaudaYih etWoo)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俗称高尖、黑尾、黑尾鲌等,是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的特有鱼类。黑尾近红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对黑尾近红鲌的人工繁殖、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河道套养技术及营养需求等都作了研究,但关于黑尾近红鲌池塘水质生态调控技术还未见相关报道。本试验开展了水生植物浮床对黑尾近红鲌养殖池塘水质改善作用的研究,旨在为黑尾近红鲌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1.1 试验场地及生态浮床设置
试验场地选择南昌县玉华畜牧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1口2000m2的池塘,池深1.80m,淤泥15~20cm,东西向,养殖水源为地面蓄水,辅以地下水微灌。鱼种放养前用甲氰菊酯清塘消毒,后注入经40~60目网绢过滤的地面蓄水至池塘水深1.70m。生态浮床选择的水生植物为凤眼莲,4月份将其移入20m2的方形浮框里,生态浮床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10%。
1.2 试验时间及采样方法
试验于2013年的1月、5月、7月、11月采四次水样检测。水样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采水深0.5m处0.5L水样注入洁净的玻璃瓶,及时送入水质分析室,24h内测定。
1.3 水样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水样分析项目为透明度、pH值和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等7项指标。透明度用黑白盘测定,pH值用上海雷磁PHBJ-260型便携式pH计测定,总磷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用酸性法测定,氨氮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采用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评价标准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Ⅲ类水进行评价。
1.4 鱼种放养
采用黑尾近红鲌主养模式,大规格鱼种购自赣州市水产研究所,平均规格100±10g/尾。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种放养情况见表1。
表1 鱼种放养情况
1.5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
2.1 pH值、透明度的变化
pH值的变化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pH值的变化范围为7.2~8.4,适宜黑尾近红鲌的生长。透明度的变化见图2,变化范围为30~55cm,可以看出由于浮床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对浮游生物的繁殖产生了影响。
图1 pH值的变化
图2 透明度的变化
2.2 营养盐的变化
总磷和总氮的变化见图3,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见图4。总氮的变化范围为0.636~1.58mg/l,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为小于或等于1.0mg/l,7月份的检测结果1.58mg/l超过了Ⅲ类水质。总磷的变化范围为0.024~0.094mg/l,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为小于或等于0.2mg/l,可见总磷的检测结果也在Ⅲ类水质标准范围内。氨氮的变化范围为0.052~0.700mg/l,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为小于或等于1.0mg/l,可见氨氮的检测结果在Ⅲ类水质标准范围内。亚硝酸盐氮的变化范围为0.005~0.015mg/l,可以看出亚硝酸盐氮含量均较低。
图3 总磷和总氮的变化
图4 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2.3 高锰酸盐指数的变化
高锰酸盐指数的变化见图5。高锰酸盐指数的变化范围为4.2~5.6mg/l,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为小于或等于6.0mg/l,可见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结果在Ⅲ类水质标准范围内。
图5 高锰酸盐指数的变化
pH值和透明度都受藻类的影响。白天藻类光合作用消耗CO2,致使pH值上升,夜晚藻类和鱼类呼吸排出CO2,致使pH值下降。藻类的数量是影响透明度的重要因素。而水生植物浮床吸收藻类繁殖必须的营养盐类,抵制藻类大量繁殖,使得pH值和透明度的变化都较为平衡,也适合黑尾近红鲌的生长。
养殖池塘中,N、P等营养元素主要来自饲料的残饵、鱼类的排泄及底泥的释放。黑尾近红鲌养殖过程中需要藻类繁殖产生氧气,但是过多的营养盐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甚至形成水华,严重时可能造成养殖失败。同时,亚硝酸盐及氨氮等物质含量过高时也会对黑尾近红鲌产生毒性。氨氮中非离子氨(NH3)有极强的毒性,但pH值、溶氧等水质因子对氨氮的毒性有很大的影响。亚硝酸盐是氮物质循环过程的中间产物,对鱼类的毒性也很大,它能影响鱼类血液的输氧能力,进而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延缓鱼类的生长,对鱼体生理指标和组织器官造成严重影响。在本试验中,由于水生植物对营养盐类的吸收,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氮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都未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适宜黑尾近红鲌的生长。总氮7月份超过了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是由于7月份黑尾近红鲌摄食较旺盛,饲料投喂量较多,因此还需要增加水生植物的栽种。
高锰酸盐指数是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其浓度高说明水中的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分解让藻类利用。本试验中,高锰酸盐指数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未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分析认为,在饲料投喂、鱼类排泄都未减少的条件下,应该是水生植物对营养盐类的吸收,控制了藻类的大量繁殖,进而减少了有机物的含量。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原理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净化水体。一般应用较多的水生植物有凤眼莲、浮萍、水葫芦、水空心菜等。研究证明,这些水生植物都对N、P等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清除能力,能改善水质。本试验中,由凤眼莲制作成的浮床植物就体现出了较好的吸附N、P等营养元素的能力,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稳定了水体的pH值、透明度等理化因素。因此,水生植物在黑尾近红鲌健康养殖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在水生植物的种植量和藻类的生物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殷海成,吕海英.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0,25(3):265~269.
金霞等.黑尾近红鲌池塘健康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12(4):32~33.
邓勇辉等.河道网栏黑尾近红鲌套养技术研究[J].江西水产科技.2012(3):8~10.
丁立云等.黑尾近红鲌幼鱼对蛋白质营养需求的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216~218.
S965.9
B
1006-3188(2015)04-0015-03
201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