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慎之
实业家玩收藏
文石慎之
在20世纪中国书画收藏六大家(庞莱臣、吴湖帆、张伯驹、张大千、王季迁、张葱玉)中,庞莱臣可称得上是名列首位、『冠绝全国』的大藏家。他除了对书画兴趣浓厚,还涉猎青铜器、玉器、鼻烟壶和文房器物,被誉为『近代的大收藏家中的顶级大师』、『私家收藏之富为全国冠』。在海内外鉴藏界有极大影响的王季迁曾说:『上海有一位收藏家庞莱臣,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家,拥有书画名迹数千件。』
1864年夏天,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这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历时14年,对江浙地区的破坏是灾难性的。原来富饶的浙江湖州地区,人口从近300万锐减到战后的10万。一代收藏大家庞莱臣,就出生于这样的乱世之中。
齐鲁民间往往以山川河流来形容地方大族:“张马曹刘赵,江海河汉尿。”而浙江湖州一带则以动物来形容财力雄厚的富商人家:“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象”等级最高,财力达百万以上者才有此称号,南浔“四象”(庞家为其中之一)的年收入加起来和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接近,可见庞家财力之雄厚。
庞莱臣的父亲庞芸皋主要靠经营丝绸、药材和军火三方面的生意发家致富。药材和军火作为乱世中的商机,庞芸皋之所以能够把握住,离不开“红顶商人”胡雪岩和封疆大吏左宗棠这两个人。庞芸皋与胡雪岩是莫逆之交,一起做过湖丝生意,还仿胡庆余堂经营起了庞滋德国药店。后来因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陕甘回乱,急需军火,经胡雪岩转托庞芸皋与外商接洽,庞芸皋于是在军火交易中获取了暴利,由此成为“南浔四象”之一。
庞莱臣是庞芸皋的次子,按今天的话说,便是典型的“富二代”。庞芸皋去世时,庞莱臣25岁。在继承家族产业后,庞莱臣大力开拓其他产业,经营范围除了缫丝业、棉纺业、金融业之外,还涉及当时的新兴产业,如交通、电力、地产等。因为办实业成就卓越,他成为浙江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
因庞家曾给清政府捐过10万两银子用于赈灾,庞氏获得了朝廷恩赏,李鸿章设法给了庞莱臣一次随团赴日本考察的机会。庞莱臣考察期间,眼界大为开阔,回国后不遗余力地兴办实业,发挥其商业才干,将庞氏企业越做越大。
然而,使他名震四方的,不是实业上的成就,而是其丰富的收藏。
民国时,民间收藏风气日盛,造就了一批声名卓著的鉴藏家。庞莱臣(1864-1949)原名元济,自幼嗜画,酷爱收藏,未及成年就喜欢购置清乾隆时人手迹,又喜爱临摹,能书擅画,且精于鉴赏,他父亲庞芸皋曾乐而称道,“此子不愁无饭吃矣”。其书法端庄秀逸,山水以“四王”为宗,近法倪云林、黄公望,用笔枯中见润,章法疏朗;花鸟作品则以恽寿平为宗,工、写兼能,文雅可喜。
光绪二十五年(1899),庞莱臣在南浔东栅建“宜园”。园之构筑,颇得画意,园中有“半画阁重楼”,宅内藏画之室名曰“虚斋”,并以“虚斋”为其号。南浔籍作家徐迟曾说过,凡庞莱臣收藏的书画均盖上“虚斋”的印章,故外国人购买中国古代书画,以“虚斋”之印作为识别真伪的标志。
庞莱臣对书画收藏也自有一套,他心气极高,一般藏品不屑入目,然对货真价实之物,则不吝重金。他最早批量收进的是狄平子的藏画。狄氏所藏书画以“四王”、吴镇、恽寿平为多,亦有唐宋名迹,如尉迟乙僧的《天王像》、王齐翰的《挑耳图》等。清帝逊位后,大量清宫藏品与官员私藏陆续流向民间,庞莱臣又果断收进,虚斋藏画由是而蔚然可观。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结合历史来看,“盛世收藏”这一说法未必牢靠。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中,庞莱臣把握机遇,并倾注毕生精力与财力,终于成为当时的中国书画收藏第一人。
在20世纪中国字画收藏六大家中,庞莱臣之所以名列首位,一是因为他的书画收藏最多,过眼的历代名画不下万幅,王季迁曾说:“上海有一位收藏家庞莱臣,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家,拥有书画名迹数千件。”二是因为他著述谨严,编订了数种个人藏画著录,体例完备,影响深远,从而使得虚斋的书画鉴藏在业界占据了崇高的地位。
庞莱臣在实业和收藏上获得的巨大成功,既使他广获赞誉,也给他带来过麻烦,而这些麻烦简单归结起来无非两样东西:钱和画。好在,庞莱臣凭借他老练的浙商智慧和中国秘传的收藏手段,将这些麻烦甚至祸端都巧妙化解了。
说到借钱,生意上的朋友借钱,庞莱臣还是挺大方的。而1926年那次,向他“借钱”的不是别人,正是逊位后的末代皇帝溥仪。溥仪自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故宫以后,暂住在天津的日本租界里,感到十分憋屈,加上受清朝遗老郑孝胥等人怂恿,幻想着恢复大清国号,于是四处筹集银两,想招兵买马。因庞家曾给清政府捐过一笔巨款,而庞莱臣所刊行的两本藏画著录又都是找郑孝胥题的签,于是,郑孝胥就带着溥仪来“借钱”了。庞莱臣十分客气地招待了这些到访的贵宾,然后也理直气壮地拒绝了他们。理由是什么呢?庞莱臣对溥仪及其随从说,庞家当年给大清捐过巨资,清政府却没兑现承诺,庞家人没有谋上一官半职,很是失望;再说如今家中银钱都投资到各地办厂,没有余钱在手;更重要的是,中华民国来之不易,也是社会发展潮流所趋,他若出资支持清室复辟,定会背负千古骂名,所以即便有钱也不能借。溥仪闻言,只好作罢。最后庞莱臣给了溥仪一行人一千两银子作为“差旅费”,把他们打发走了。
因庞莱臣的著录和在海外办的多次展览的影响,不少国外买家慕名而来,像美国人弗利尔这样的普通商人还好,遇上日本来的对书画深有研究的藏家就比较麻烦了,比如原田尾山。原田尾山自从在某次展览上看到赵佶的《鸲鹆图》之后,就一门心思想将其据为己有,屡次联系庞莱臣,甚至还数次登门索画,仗着日本的权势,想要强买。庞莱臣不堪其扰,最后想到一个办法——“下蛋”。“下蛋”是中国历代书画藏家惯用的制假手段,即请高手对着母本摹一件一模一样的仿本。庞莱臣请陆恢仿了一幅,故意拖延交易时间,在原田尾山所乘客轮即将离港启程的时候,托人在船上把假画卖给了他。等原田尾山发现画有问题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后来只好将此画转卖给美国人。这件《鸲鹆图》仿品今藏于美国底特律美术馆,而《鸲鹆图》真迹则藏于南京博物院。
除了字画外,庞莱臣还广泛涉猎铜器、瓷器、玉器、古砂器、碑刻等领域,收藏了宋苏轼撰《表忠观碑》、手书《赤壁赋碑》,元赵孟頫手书《湖州妙严寺记》等名人书写碑刻。同时,他也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上海陈曼生作品的三大主要藏家之一,收藏了琳琅满目的鼻烟壶,堪称收藏界的“一绝”。其所撰《虚斋名陶录》两册,上册著录茶壶,下册著录文玩器具,收录了许多明代及清初制壶名家的作品,包括数十件曼生壶、孟臣壶等。
1949年3月8日,几乎一生都奔波于实业与收藏之间的庞莱臣病逝于上海。他身后留下来的大量古代书画该如何处理,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其曾孙庞叔龄的回忆文章中也提到此段:“1949年曾祖父过世后,家里面比较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侄子庞秉礼因是孙立人的秘书,来动员曾祖母全家搬迁至台湾,当时画已经全部装箱,部队的军车也联系好了。最后一天,曾祖母、父亲,还有一个叫沈哲明的总管一起商量,最后,认为去台湾不合适,孤儿寡母的在台湾很难保存好曾祖父这一辈子的心血,庞家的根应在江浙。”
这些藏品就这样留了下来。
图绘一头颈上套有皮项圈、低头俯身的猎犬。此图是写生之作,主题鲜明,无背景描写。作者突出刻画猎犬尖嘴细腰、鼻翼微张的形态及其毛色,形象生动,造型准确,刻画细致入微,猎犬毛茸茸的细毛和脚爪清晰可见。
鸲鹆就是民间说的“八哥”,性好斗。赵佶笔下的三只八哥,两只正在激烈相斗,一只在一旁观战。居于上方的那只八哥似暂获优势,但下面那只不甘示弱,正回过头来用嘴狠啄对方向它伸来的利爪。画作真实地表现了鸲鹆之间钩钜相搏、毛血飞洒的激斗情景。
朱耷的山水画多法董源、米芾、黄公望、倪瓒,把董源的平淡天真、黄公望的萧散简远、米芾的水墨淋漓、倪瓒的干笔淡墨,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形成其自家格调。其山水多取材荒山剩水,杳无人烟,树木枯败,意境荒索冷寂,但又于苍远之境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画家孤愤的内心世界和倔强的个性。通景屏以秃笔点写野岭荒山,用笔纵恣豪迈,山体多以干笔皴擦,敷色清逸简淡,呈现一派灵秀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