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
思考中的马云
“丑而不陋”,“丑”是天生的相貌,而“陋”则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态度。因此,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而不是去弥补自己的缺点。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马云的自我评价。
35岁创立阿里巴巴,49岁辞任CEO,作为中国互联网领袖级人物,马云的阿里巴巴和马云本人都对中国互联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14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于2014年10月27日由福布斯中文网发布。马云在那一年以195亿美金首次摘得中国首富。
27年前的抉择
1988年,24岁的马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顺利毕业。那一年,和马云同一届毕业的同学清一色地服从国家统一分配。但24岁的马云,却接到了一个无比意外的通知:经领导研究决定,拟分配马云同学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在当时,这所以理工科为主要特色的大学,并不缺电子、控制、机械等专业的优秀教师,但在商务、贸易、外语等学科上师资贫乏。而这正是马云的特长,尤其是英语,当时马云“可能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一个”,以至于好得可以用它来思考问题。
马云毕业后成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及国际贸易专业讲师。刚进入高校的第一年,他的工资大约每月89元。在高校任教了6年半,他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马云后来的创业伙伴、“十八罗汉”之一的韩敏,就曾回忆道:当时马老师讲课从来不照本宣科,总是海阔天空地跟大家侃一些海外奇闻。很多教师对所谓的“差生”不屑一顾。马云却截然相反,对他们反而格外“照顾”。任教期间马云去杭州的一些夜校做兼职讲师,结识了一大批做外贸生意的老板,为日后创业打下了深厚的人脉基础。在校期间马云最大的收获是结交了一群日后可以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好友。若干年以后,无论是马云率队北上,还是杀回杭州,总有一群不离不弃的伙伴形影相随,比如昔日的同事、现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彭蕾,昔日的学生周悦红、韩敏、戴珊、蒋芳等人,因为对这位马老师的钦佩、崇拜,他们脑子一热也跟着他一起闯荡商界了。在后来的阿里巴巴创业元老“十八罗汉”核心成员中,竟然有一大半是马云的学生,这在全世界的创业案例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在大学教书期间,马云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拼拼凑凑借了钱,在离学校不远处买下了一套还算比较大的房子。在那个时候的人们看来,那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再过几年,随着教师福利的改善,当同事们都已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之后,马云又把原先那套房子卖了,在西湖区文华路买了一套接近200平方米的房子,这就是日后常被人们提到的阿里巴巴创业基地——湖畔花园。
那时候,浙江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本来就很多,这些企业的老板,经常特邀马云做他们的专职翻译。渐渐地,马云感觉自己一个人根本做不过来,而同时他又发现一种现象:自己身边的同事,尤其是一些退休的老教师,在家里闲着没事可干。于是,细心的马云开始思考一个事情:能不能在杭州市成立一个专业的翻译机构。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在杭州注册成立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希望的中文音译)翻译社,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历程中,不是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页,却是马云试水商海迈出的第一步。海博翻译社的主要员工,除了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之外,主要由一些退休的英语老师兼职来做。.
仍然是全职教师的马云平时要在学校给学生们上课,还是全校课程最多的老师。只有在课余时间他才有空打理这个翻译社。于是,在课余时间,马云四处活动,尽可能接更多的翻译业务。第1个月收入700元,房租是2400元。当初一起合伙创办翻译社的几个朋友这时开始动摇了,他们甚至开始考虑让翻译社趁早“关门大吉”了。为了继续生存下去,马云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大热天里,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四处批些小工艺品、小礼品,再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背回杭州。就这样,在马云的一手操劳和打理下,原本以接翻译业务为主的海博翻译社,一夜之间竟变成了“海博杂货店”,从鲜花到礼品,从袜子到内衣,但凡稍微能有些利润的小商品,马云通通背回来卖。一个堂堂的大学教师,就这样做起了“倒爷”。此外,马云的“多元化”战线甚至一度拉到医疗领域,还销售过医药和医疗器材。而当时推销的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为了能把货卖出去,他吃尽了闭门羹,遭尽了白眼。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云的“倒爷”生涯持续了整整三年,就这样靠他卖小商品、推销医药赚来的钱,足足养了海博翻译社三年。到1994年时,海博翻译社基本实现收支平衡;1995年,开始逐步实现赢利。之后马云就再也没管过它,放手给他那些老师来打理了。日后,凭着这股不怕吃亏、不怕吃苦的“傻”劲,马云的翻译社活了下来。如今的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机构。许多年以后,对经营海博翻译社的这段辛酸经历,马云仍然引以为豪,他不止一次告诫后辈的创业青年:“真正想赚钱的人,你必须把钱看轻。”而马云那种不轻言放弃的顽强毅力,更是被如今的海博翻译社当成一种伟大的企业精神。当我们登录海博翻译社的网站时,首页上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永不放弃。这四个字,是马云亲笔题写的。
命运的转折
1995年初,杭州市发生了一起涉外合同纠纷。当时,杭州市政府准备修建一条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这个项目是政府招商,需要引入一部分外资。一家美国投资公司同意合作。很快,双方就项目合作达成了一致协议:美方投资者出钱,工程完成之后,他们将从过路费用中享有一定的分成。然而,工程进行了一年多之后,美方却迟迟没有按期支付合同金。为了修这条公路,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都在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而他们微薄的工钱却迟迟没有着落。于是,杭州便决定派代表和美国方面沟通一下,去参加对方的董事会并调解纠纷。有人向相关领导提议找“杭州英语第一人”.马云。
31岁的马云,带着数千民工的期待和政府的重托,到了洛杉矶。到了之后,美方绝口不提合同金的事情,却给马云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休假”。他先是被安顿在一所富丽堂皇的别墅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随后,“董事长”菲利普先生特意安排了一个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大个子担当“导游”,全程陪同马云游山玩水。两日之后,大个子提议去一个刺激的地方。几分钟后,马云跟着这家伙搭上了一辆大巴——“发财巴士”,到了全世界赫赫有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当时的洛杉矶市,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拉斯维加斯玩赌,游客只需在各代理公司花15美元买张搭乘“发财巴士”的车票,到了赌场就可以凭票得到回赠32美元,其中包括自助餐券12元、赌场筹码20元。马云和大个子到达时已是夜幕降临。那天晚上,马云决定下1美元的最大“赌注”。尽管运气不是很好,马云倒也是兴趣盎然,玩了几把之后,他就跟着大个子去兴致勃勃地观看赌场里的表演秀。在观看表演的时候,马云发现大个子腰间竟别着一把闪亮的手枪。直到此时,他才顿悟到:要出事了。(就在马云出发后不久,杭州有关方面就开始对那家参与项目合作的美方公司展开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是:对方所谓的“投资者”居然是国际诈骗犯)
刚从赌城回来后不久,“董事长”菲利普就跟马云摊牌了:要么跟我们合作,要么就去见上帝。对方还跟他承诺:只要肯合作,报酬将会非常丰厚。“董事长”菲利普见马云不肯合作,竟把马云软禁起来。接下来一个月,美国佬对他实行了一整套严密的监禁措施,那个加州大个子也从“导游”变成了.“看守”。无奈之中马云急中生智,答应做这个美国佬的“合作伙伴”。于是,马云终于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在菲利普的授意下“刑满释放”以后,马云觉得加州大个子还是个“不错的哥们”,便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帮忙订一张回国的机票。大个子回来后告诉马云:“Jack,我已经给你预订好机票了,到了售票处你跟里面的人说你是来自中国的Jack Ma,他们就会把机票给你了。”到了机场,马云对着售票处的人要机票,可是后来的结果是,垂头丧气的马云孤零零地一个人被抛弃在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无奈中马云转到了候机厅内的老虎机旁,除了那身西装,他一共还有25美分。在赌的过程中他的运气似乎很不好,按完第24次的时候,他是彻底灰心了,他自言自语地说道:“最后一次!”奇迹发生了,他获得一个蔚为壮观的大满贯:25美分竟瞬间变成了600美元。拿着600美元,马云赶紧往售票处跑去。突然他犹豫了:政府委托的重任没能圆满完成,却被人骗得晕头转向,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国吗?平静之后的他,突然想起一件小事:在国内时,一个名叫比尔的外教同事曾跟他提起过自己的女婿,说那女婿在西雅图和一帮人搞一个叫做“Internet”的东西。.于是,他火速买了张机票,直奔西雅图而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按照比尔给他的地址,马云很快就找到了比尔的女婿——一个叫Sam的年轻人。Sam带马云去参观一家名为VBN的小公司。马云当时看到的电脑,是那个时代全世界最先进的386配置的PC机,按照当时的价位,应该在六七百美元左右。马云第一次在电脑上敲出的.“Beer”,是在雅虎的搜索框里输入的。马云从见到电脑的第一天就认识了雅虎,真是前世注定的缘分,以至于日后马云自己创业(中国黄页)时,嘴边时常挂着一句话:做中国的雅虎。
马云被告之,要想被检索到,必须要做个主页。马云请对方给他的海博翻译社做个主页。晚上,马云一回来就收到了5封回信。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客户来问翻译价格,最后一封来自海外的留学生华侨说:海博翻译社是互联网上第一家中国公司。马云感到了互联网的神奇,由此产生了想法:做一个商业网站,把国内所有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然后再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从中收取服务费用。他和美国公司约定:对方在美国负责技术,自己到中国找客户,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美国四通八达的互联网让马云开了眼,他预感到这高科技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财富。“我的行李、钱包和衣服全部都落在美国了,但我还是觉得走这一遭非常值得。”马云用赌来的钱买了到西雅图的机票,并最终用这笔钱买了一台386笔记本电脑——英特尔的芯片,最高性能的配置,这是当时最先进的PC机了。他从杭州下飞机时,兜里只剩下了一元钱,但书包里多了台电脑。在以后的几年里,马云就是用这台笔记本打江山的。
回到杭州的当晚,马云宴请平时交情最深的24个朋友到他家里“开会”(“24人大会”)。马云说:我现在就准备辞职开始做Internet这个企业了。结果则是,满屋子的24人(不包括夫人张瑛)中,23人反对,1人赞成。当时,那个人只说了一句话:“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说这句话的人,让当时的马云在极度失落中感激涕零。这个人是何一兵,是马云在杭州师范学院时就认识的大学同学,自动化专业出身,搞过芯片设计,还会编程;大学毕业之后,何一兵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自动化系任教,于是他又成了马云的同事。从求学到教学,何一兵与马云建立了牢固而清澈的友谊。遗憾的是,若干年以后,因为观念上的分歧,他们分道扬镳。
一周以后,马云跟妻子张瑛商量之后,正式决定创业。1995年4月,马云拿出6000元,又变卖了一些家当,向妹妹、妹夫等亲戚借了4万多元,加上海博翻译社办公家具的折价又凑了3万元,这样前前后后凑了8万元自有资金(马云与妻子占80%的股份)。然后何一兵出资1万(占10%的股份),另一个叫宋卫星(没有参与经营)的朋友又出了1万元(占10%的股份),成立了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4个股东,3个创办者。马云任公司经理,何一冰任副经理。分工是马、何负责跑业务,张英负责给客户发E-mail。公司交了房屋租金后,只剩下了200元钱,马云只好把家里的家俱都搬到办公室里去,再借了点钱就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公司的实体就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从此启动中国黄页项目。同年9月,马云辞去了学院的公职。此时距翻译社成立三年。1995那一年马云刚好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