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陇海大院

2015-07-18 05:12王君
时代报告 2015年4期
关键词:邻居们大院爱心

王君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一扇从不上锁的门

邻居甲:“老三,我来了!”邻居乙:“三哥,起来没有?我来了!”这是一扇从不上锁的家门,住在陇海大院的邻居们每天自由地出入这扇门, 为的是方便照顾瘫痪在床39年的高新海。冬至那天高新海的家里格外热闹,按照传统习惯,河南人在这一天要吃饺子,从小一块长大的邻居们又习惯性的聚在了一起,聚在高新海的身边……

在2014年4月份高新海搬到幸福路5号院之前,他在陇海大院度过了几十年难忘的时光。位于郑州市陇海中路与一马路交叉口的路南,紧挨郑州市101中学(原铁一中)东边巷子的陇海大院是铁道系统的家属大院。

高新海在陇海大院里出生,又在这个院子里长大。他从小就是个孩子王,也曾经是足球场上的英俊少年,吹拉弹唱样样精通。1971年,高新海和院子里的许多年轻人一起下乡,在25岁那年却突然倒下了。这位下乡知青,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病后,他从乡下回到城里,回到他熟悉的陇海大院。

天有不测风云,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这一连串的打击让高新海彻底绝望了。高新海当时面临着诸多问题:看病、报销、工伤认定,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人陪伴。常人很难想象,一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高位截瘫病人,他的内心该有多么的绝望和痛苦,看不到活的希望,高新海曾一度想到了死。

这一切,儿时的玩伴、大院的邻居们都看在眼里,他们各自在内心下了决定,要把活的希望送到高新海的心上。陇海大院的邻居不约而同地伸出援手。“邻居们陪我去武汉、北京看病。一路上有他们在,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包了,什么事都不用我操心。吃、住、联系医院、买车票……我住院的时候,邻居们谁有空谁在那儿守着我,谁能请几天假就请几天假。为了陪伴我,有的邻居不在乎被单位扣多少工资。”30多年后,高新海仍然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无言的约定

没有人号召,大家伙儿自发地往高新海家里跑,照顾高新海已渐渐地成了大院邻居们心里的一个承诺。从早晨洗脸刷牙开始,端屎倒尿、洗澡、理发、上车、下床、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甚至是处理导尿管,邻居们包揽了可以包揽下的一切。

邻居们谁有空就去给他加强锻炼,轮流给他推腿,做上下肢锻炼,上下抬腿一做就是二百个。他们陪高新海聊天解闷给他希望,让他放下心理包袱。盼望着他能够有一天重新站起来。每天送高新海去医院针炙治疗,还要给他的褥疮伤口清理换药。高新海大便干结的时候,邻居揉肚子也揉不出来,最后都是下手掏。有时高新海突然有什么不舒服,大家就赶忙把他送到医院,有时候是半夜,邻居们为了高新海已不知跑烂了多少双皮鞋……

刚开始来的都是几个要好的朋友,渐渐的人越来越多。陇海大院700户人,除了不能动的老人,几乎都来看过他,朝夕相处中高新海已经成了大家心里最重要的牵挂。几十、数百人为了一个人,搬走一批,还会有下一批爱心接力,高新海不再孤独。大家七天一小聚,十天一大聚,在这个欢乐的群体里,每个人都轻松自在、真诚付出。就这样,在高新海生病期间,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9年从未间断过。

爱的传承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把一件好事一做就是一辈子。邻居樊石头和高新海相识已有60年了,他时常会对老高说:“我说老三,有你就有我,有我就有你,反正咱俩定是,不是我给你送走,就是你给我送走。”

39年间,最初援手的邻居们有的年事已高,没有能力继续照顾高新海,他们的后代决定替父辈接下爱心火把,绝不能让它熄灭。一些年轻人对老高说,大伙在一块讨论过,如果老爹老娘(高新海的好朋友们)不在了,只要有俺在,你就跟着俺,俺们都不会不管你 。

高新海当时心里暗想,他们不过是在劝自己、安慰自己罢了,可是直到现在,当他们不止一次说这种话的时候,老高开始相信他们是真心真意想这样做了,心里十分感动。高新海在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说:“这些事虽小,可这一做可多年呐!叫谁心里都、都会感动得受不了。”

是大院邻居们把高新海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对于这份恩情,高新海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只有这样,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生病几年后,高新海的上半身终于能活动了,闲不住的他但凡有点精力,就想着要回报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年轻力壮、说走就走的健康人一下成为轮椅上的人,高新海开始有些不适应。邻居们看到他的焦躁后,就私下里商量如何让他生活得更有意义。后来,邻居们凑钱给高新海买了辆柴油三轮车。“这车不仅可以成为他的代步工具,还可以让他跑跑客运,增加社会认同感。”樊石头说。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高新海努力克服了高位截瘫障碍,学会了开三轮车,在之后的日子里,高新海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不过,他跑了一段客运就停止了,只因他无意中发现,平时邻居谁要有个急事去哪,他就可以随时接送,有时还可以帮助邻居们运送些货物。平日里能拉着哥几个到处转转,也是大伙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帮我,我也能帮助他们了!”谈到这些,高新海有些兴奋。

邻居常思军谈起老高时说:“他性格开朗,与病魔作斗争的精神值得赞扬,而且遇着困难的时候,非常豁达。这些年来不仅是我们在帮助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在帮助着很多人。我们在生活当中,从他身上也找到了很多快乐。三哥喜欢唱歌、喜欢看体育节目,尽管他家非常简陋,但始终洋溢着欢声笑语。我们不论谁在生活中遇到了烦心事,都喜欢到三哥家,听他唱歌,聊聊足球比赛,很快就可以打消我们的烦恼。”

认识高新海的人,无不被他的笑容所感染,那是发自内心的幸福的笑、自信的笑、乐观的笑。回想起过去,高新海刚得病的时候完全笑不出来,除了眼泪就是悲伤、愁闷。邻居任韬说:“现在的三伯乐观、豁达,特别喜欢笑。如今生活节奏快了,感觉大家不那么喜欢笑了,但是每次到三伯家,看到三伯他就对我们笑,我们就挺高兴的,然后我们就在一起欢歌笑语,像一个大家庭。”

老邻居周喜荣在医院工作,她和高新海在一个大院已经53年了,平时主要是帮他打针、换药,以及做一些其它的力所能及的事。高新海叫她小荣,她叫高新海三哥。任韬是周喜荣(高新海的老朋友)的儿子,叫高新海三伯,他从小就被妈妈抱着去高新海家,至今已有27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任韬就开始和陇海大院的其他人一样去陪高新海聊天、看电视。“一年又一年,我们陇海大院的精神就是这么不知不觉地自然传承下来了。”任韬说。

说起现在的自己,高新海说:“每天大伙儿坚持不断地照顾我,不图任何回报,他们还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买一些好吃的、好喝的,因为他们的不离不弃,我才感到了高兴和快乐。慢慢地学会笑了。”“他们陪我逛商场、看球赛,春天陪我赏花,夏天陪我纳凉,秋天陪我看红叶,冬天陪我到户外赏雪。还有我啥时候该吃药,啥时候换煤气罐,大家比我记得还清。”谈及这些,高新海满脸是幸福的笑容。

感动河南 感动中国

在“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陇海大院”以690万张选票荣登感动中国2014年度榜首。这是一个河南的故事,更是一个中国的故事。这个大院叫“陇海大院”,更是我们所有人心中所向往的那个大院。很多人都认同,陇海大院是中华民族善良、友爱、睦邻等优秀品质的一个缩影,展现了厚道古朴的中原民风,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他们用心、用情、用爱做着好事、善事,以人性的真、善、美书写着人间大爱;温暖了身边人的同时也温暖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人的心。

2009年,本刊常务副总编郑旺盛,以陇海大院为背景,以高位截瘫知青高新海为主人公,以陇海大院的一群邻居、同学、知青战友为主要人物,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阳光的声音》。今天,当他听到陇海大院的爱心群体荣获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殊荣的喜讯时,作为一个河南人,作为曾采访写作过这个爱心群体的作家,他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骄傲和激动。他说:“这样的爱心故事、爱心群体发生在陇海大院,发生在河南,足以证明和展示中原文化的优秀、博大和厚重,也证明和展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和美德。”“这,是一亿河南人共同的荣誉!”

2014年5月,电影《好好的活着》在河南奥斯卡影院全线上映,陇海大院的真实故事被搬上银幕。著名编剧孟宪明谈及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好好的活着”是高新海的妈妈、哥哥去世前都曾嘱咐他的话。高新海说,如果妈妈和哥哥能听到,他很想对他们说,让他们放心、安心,因为陇海大院的老邻居39年来不离不弃,各级政府也对他关心有加。

2013年,根据城建规划,原陇海大院要进行拆迁改造,陇海大院的几百户人家不得不暂时分散在郑州市的各个地方。拆迁前,大院的邻居最先考虑的是把高新海先安顿好,然后才考虑自己。

这些老邻居还有一个约定,等新陇海大院建成后,他们要回迁,再做今生的好邻居,相亲相助!高新海感慨,这样的好邻居,不,这样的亲人,是他一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要一起陪伴的亲人……

猜你喜欢
邻居们大院爱心
恐龙的“邻居们”
爱心树(下)
“大院子弟”说“大院”
扔石头者
爱心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
恒大院线未来3—5年将建影城335家
金龟子配音有妙招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