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海丽大道景观绿化工程设计分析

2015-07-17 20:30李益民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道路绿化

李益民

摘 要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也受到各地重视,但城市周边中小城镇的道路绿化却常被忽视。基于此,以海丰县海丽大道景观绿化为例,通过具体的方案分析,为滨海地区的城镇道路绿化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滨海城镇;道路绿化;海丽大道;广东省海丰县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1 工程概况

1.1 区位

海丽大道位于海丰县城,为省道S242线海城至丽江段,属省一级公路。路线起于国道G324路口,向南延伸至丽江大桥止,起讫桩号K169+776~K174+000,全长4.224 km。海丽大道是连接海丰县城与汕尾市城区的交通要道,既是县城重要的景观大道,也是展现海丰县城景观的重要载体[1]。

1.2 气候条件

本工程位于粤东沿海,属南亚热带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常年气温宜和,雨量丰沛,光热充足。夏季长,高温多雨且湿度大,多盛行西南风,常有雨涝、台风等气象灾害出现;冬季短,稍冷,雨少且较干燥,无雪少霜;夏前秋末气温适中,宜于作物生长。

1.3 海丽大道现状

起始段两侧有已开发的高尚住宅小区和酒店,已沿路种植棕榈科植物和观花灌木。其余路段两侧绿化带已列植细叶榕和大红花。道路中央分车带已种植勒杜鹃(造型灌木)和福建茶(修剪地被)。

道路断面型式:外侧绿化带(约5 m)+机动车车道(15 m)+中央分车带(2.8 m)+机动车车道(15 m)+两侧绿化带(约5 m)。

1.4 设计内容

重点对中央分车带进行全面改造,外侧绿化带结合周边环境进行适当改造提升。

2 设计原则

2.1 生态优先原则

绿化设计应追求生态效应最大化。植物配植以多样性为基础,符合其生物和生态学特性。应用上以乔木为主,灌木和地被植物科学配植,确保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性[2]。

2.2 功能性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应满足行车以及路口行人安全的功能性要求。宏观上要滤尘防污、减噪降温,改善人居环境;中观上要营造一个有个性、有魅力、与沿路城市建设相交融又和谐,且满足车行、人行要求的优美、舒适道路空间;微观上要为行人提供遮荫和视觉享受,诱导行车视线、减轻视觉疲劳及防眩[3]。

2.3 景观性原则

道路绿地的景观是城市道路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设计时应重点强调道路绿化的景观特性。以树形优美的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搭配花色斑斓的开花乔木,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合理配置乔、灌、草,在整体风格景观风格和效果统一的前提下,以300~400 m为一标准段,做到一段一景,富于韵律和节奏变化。

2.4 可操作性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植物配置上大量采用本地道路绿化中应用较为成功的植物品种,以增加植物的成活率。

2.5 现代气息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原则

海丰作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当前,经济建设正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发展势头,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黄金时期。道路绿化设计时应注重挖掘、发扬与提炼,充分体现现代气息和地域特色。

植物配置以对称和几何形式排列,表现出富有节奏感的现代城市韵律,体现城市的新时代特征。植物材料的选择注重当地的乡土特色,注重地方文脉,体现地方景观的文化精神,丰富道路绿化的地域文化内涵。

3 设计构想

以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为目标,以环境绿化基础,结合海丰县城的主体环境和项目现状条件,在充分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景观知识和园林设计技巧,挖掘地域特色内涵,客观分析人的视觉感受,注重景观尺度的变化和处理手法的多样性,生态性和现代性相结合,营造展现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

结合主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突出景观和生态,贯彻“四季常绿、花色斑斓、简洁明快”的设计理念,达到美化环境、引导视线、组织交通的目的。本次设计运用规则式种植和几何构图形式,形成简洁、明快、具有时代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

4 绿化方案设计

4.1 设计要求

4.1.1 中央分车带

重视道路空间的方向性和流动性,重点考虑观景视线的引导和序列空间的开合变化。

设计应满足交通安全要求,配植应能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绿带端头应保证行车有足够的安全视线;形式上简洁、明快。

考虑景观与观景速度的关系,根据道路设计时速分段造景,标准段长度控制在300~400 m,参考现场交叉路口、花池长度进行划分。

4.1.2 外侧绿化带

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在整体上保持绿带连续、完整和景观效果的统一。考虑道路两侧农田、河涌等自然资源,根据道路平交路口、周边村居建筑、市政设施和管线等情况,合理配置植物。

4.2 设计方案

4.2.1 中央分车带

立意为“彩带飘扬”。在宽度约3 m的绿化带,规则式种植,采用乔木全带单排列植配植形式,结合灌木及简洁地被,以增加层次,体现植物的生态屏障作用。

上层植物以树形优美的常绿乡土阔叶树为主,强调生态效益和荫棚效应,如人面子、扁桃、尖叶杜英等;同时,配置花色乔木点缀,如凤凰木、铁刀木等。中层植物以花色低矮小乔木或灌木列植于乔木之间,如红花银桦、红车木、小叶紫薇等。下层以流畅连续的曲线式花灌木自然配置并串连于乔木之间,线型流畅的地被色带恰如迎宾彩带,并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感,烘托欢快热烈气氛。

4.2.2 外侧绿化带

结合现有绿化景观,在道路外侧空旷处丛状种植木棉,点缀原有绿色屏障。中层以大红花、毛杜鹃以及非洲茉莉等串联于乔木之间,构成疏密相间的多层次、多色彩的复式植物群落。

5 绿化种植设计

5.1 种植设计要求

第一,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环境效益较好的植物种类。第二,绿化植物应重点选择滞尘、防风、抗污染、耐盐碱的树种。第三,绿化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尽量丰富植物材料。第四,适当增加常绿树比例,促进道路绿地的环保及景观效果。第五,选用自然生态、粗生易管的乔灌草,下层花灌木讲求自然流畅、少修剪,尽量简化绿化后期养护管理。第六,增加开花的中、低层树种和地被花卉,进一步丰富道路植物景观。

5.2 植物选择

5.2.1 上层乔木

乔木以中型常绿乔木为主,大乔木、开花落叶乔木点缀。采用干直、高度相当的品种,单个品种应成规模。主要品种:人面子、扁桃、尖叶杜英、铁刀木、海南蒲桃、木棉和凤凰木等。

5.2.2 中层小乔木及灌木

小乔木及灌木宜选择枝叶丰满、株型完美,花期较长,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的品种。落叶开花灌木应结合常绿乔灌木配置,避免季节性缺陷。主要品种:红千层、红花银桦、红车木、红绒球、小叶紫薇、大红花、毛杜鹃以及红花夹竹桃等。

5.2.3 下层地被

地被采用花色绚丽、花期较长或叶色优美、冠幅饱满、不易老化和裸露的品种。主要品种:龙船花、红背桂、朱蕉以及花叶鹅掌藤等。

6 结语

滨海城镇由于区位、气候等条件影响,植物长势普遍较差,不能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结合海丽大道绿化设计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滨海城镇道路绿化建设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6.1 绿化设计要充分兼顾可实施性和稳定性

首先按照城镇道路规划和现场仔细调查确定可利用的绿地范围,其次,根据本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具备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本土树种进行种植,保持稳定的绿化效果。

6.2 注重规划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注重城镇道路绿化景观规划,保证绿化景观的统一协调,同时提高居民生态绿化意识,减少人为破坏,逐步完善和提高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广琦,奉树成.城镇道路绿化建设中的绿带及其构建[J].上海建设科技,2007(5).

[2]张震,陈兰荣.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7).

[3]杨冰.浅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J].农民致富之友,2013(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道路绿化
长沙市道路绿化现状调查与研究
浅谈“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道路绿化
娜塔栎的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
上海市奉贤区道路行道树现状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郑州市法桐行道树的调查研究
浅谈天沣地区市政道路绿化的提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