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亚元 周丽娟 沈贤兵
摘 要 湿地是具有极高生态效益的自然景观,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此,对农村生态水网湿地构建及规划进行了讨论,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生态水网湿地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生态水网湿地;构建;规划;农村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1 生态水网湿地的概念及综合价值
生态水网湿地作为一个特殊的湿地系统是平原地区利用现有的河浜口浅滩区域建设生态水网湿地,种植湿地植物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是污水处理实用新技术,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这项技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湿地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环境资源,具备极强的改善环境功能和极高的生态效益。湿地环境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1 对水质的改善
湿地能够明显改善水质。当水体从湿地中流过时,因为湿地中各类植物的阻挡,流速会大大降低,水流中的各类悬浮物也会受到阻挡,沉积到湿地中。另外,湿地植物表面所附着的大量真菌及单细胞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转换作用,可以将这些有机物转换为可供植物吸收的养料,从而实现各类元素的循环;湿地植物的根、茎、叶可以吸收和储存水体中的重金属,降低水中病菌和重金属的数量,有效改善水质。
1.2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江河湖畔的湿地能够对水量进行天然调节,有效减缓了旱涝灾害。同时,能够明显改善区域范围内的气候,提高湿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空气湿度。另外,大量碳元素积存在湿地中,如果对湿地造成破坏,这些碳元素通过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加剧温室效应。
1.3 为生物多样性提供良好的环境
湿地中包含丰富的水源及多样化的食物,这不仅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的生存条件,还为各类生物提供了天然的栖息环境。我国幅员辽阔,湿地分布范围广,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湿地中的已知高等植物种类超过825种,被子植物达到639种,各类鸟类300余种,鱼类也超过1 000种。其中,不乏大量濒危以及具有较大科学价值的动植物种群。
2 我国生态水网湿地现状
我国的湿地面积非常辽阔,超过6 590万hm2,总面积约为全球湿地总面积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2]。中国自从1992年正式签订了《国际湿地公约》以来,包括青海湖的鸟岛、湖南洞庭湖以及香港米浦等共7处湿地被列入到“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湿地造成了极大破坏,不仅湿地面积迅速萎缩,湿地污染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滨滩涂湿地在近40 a的时间中,面积萎缩超过50%。另外,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湿地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破坏,其各类功能不断下降。
3 生态水网湿地构建案例
生态湿地对保证自然环境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对湿地缺乏全面的了解,导致湿地遭受了严重破坏。面对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湿地生态被严重破坏的现状,景观设计师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以恢复和建设生态湿地为目标,构建有利生态平衡的景观空间。
本案例选用某乡村自然村落的河浜底,周边环境较为杂乱,前后都是村民住宅,生活污水直接引入河众,河水变脏、变臭;河岸较陡,雨水对护岸的冲击较大,雨水夹带各种污染物直接排入河中,河水变黄、变混,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因此,考虑在此处建立生态水网湿地,充分利用其地形优势,配置湿生植物,构建生态植物驳岸和人工植物岛。植物根系具有很强的固土和保持水土的能力,设计在岸边种植女贞、菖蒲、鸢尾、梭鱼草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降低雨水对于驳岸的冲击。浜口填土,前后错落构建植物岛,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基质和植物根系过滤和吸收污染源,达到净化水质的要求。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站,生态水网湿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环境,建设成本、维护成本、管理成本轻,不占用建设指标。同时,大量湿地植物的运用能美化、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加设栈桥、清水平台等景观设施,能使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变成一个游览景点,这是污水处理站不具备的优势。
3.1 科学规划,保护天然湿地,拓展人工湿地
天然湿地的生态功能是确保自然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规划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天然湿地,避免因为开发对天然湿地造成破坏;对经济效益较差的农田,可以通过“退田还湖”[3]的方式改建为人工湿地;对符合湿地建设条件的废弃工况用地,可以规划为人工湿地,逐渐恢复期生态功能。人工湿地模拟天然湿地进行建设,与天然湿地具有相同的生态功能。从当前已经建成的各类人工湿地来看,主要用于废水处理,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
3.2 进行科学的湿地建设
在湿地重建过程中,水文功能恢复较快,但是水位的快速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湿地的生态环境。针对已经建成的湿地,需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破坏,减少各类垃圾的倾倒,确保湿地环境的稳定发展,进一步加快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
针对湿地植物品种的选择,应优先选择乡土物种,乡土物种能够在不良的土壤和其它条件下,依靠较强的抗性来保持正常生长,具有更高的成活率,且维护费用较低。同时,还能更好地体现出地方生态特色。
3.3 提高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提高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推动生态水网湿地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向人们宣传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生动的例子,实现生态教育,使人们能够了解水资源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将自身的生活环境融入到水资源生态环境中,自觉提高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水网湿地的建设和发展。
4 结语
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湿地的重要价值在设计规划工作中尽量保护自然湿地,增加人工湿地规划内容。同时,结合生态湿地建设规划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寻合适的生态水网湿地构建途径,进一步改善湿地生态系统,逐渐缓解并彻底解决湿地被大面积破坏的问题,全面发挥生态水网湿地的综合环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军花,项久华,丘汉明,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总体构架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10):24-27,14.
[2]胡新锁.邯郸市生态水网河渠湖泊水面生态效益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3):19-21,28.
[3]李东风.对邯郸市生态水网构建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19):94-95.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