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人类学考查

2015-07-17 10:41吴金庭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考查

吴金庭

[摘要]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一些中小学为了把民族文化引入学校教育开展了一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为传承民族文化做出了一定的摸索和探讨。本文以凤凰县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全县进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学校进行走访调查,既总结了经验,也发现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文化;校园教育;考查;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19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9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我国在2004年加入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后,全国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高潮,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文化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2004年,湘西州被确立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综合试点单位,湘西自治州就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11年5月10日,湖南省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在吉首市乾州古城揭牌开园。湘西州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长年向公众展示,在如此形势下,湘西州各级各类学校也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纷纷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本文选取凤凰县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凤凰县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民间文化浓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且有一部分中小学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凤凰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状况

凤凰县总人口42.3万人,由苗、汉、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其中苗族人口24.4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8%,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凤凰古城2001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凤凰县文物古迹众多,民族文化浓厚,楚文化与凤凰土著文化的结合,苗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佩带项圈、手镯、凤冠、花带、戒指等饰物古风浓郁,傩堂戏、阳戏、“文茶灯”等古戏曲广为传唱,蜡染、纸扎、苗族银饰等民间工艺世代传承。目前,共有6名民间艺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苗族银饰、苗族鼓舞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2006年开始,凤凰县一些中小学开始开展课题研究,把民族民间文化融人到课堂教学中来,截止到2014年,部分学校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

通过笔者的调研统计,全县30多所中小学,只有8所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县城中小学2所,农村中小学6所。县城的两所学校:凤凰一中2007年开展向民间艺人(传承人)拜师活动、学习凤凰乡土人文历史,编印校本教材《凤凰历史文化读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箭道坪小学2006年开展“蒲公英行动”,将美术课程与苗族花鼓、土家织锦、扎染、银饰、苗绣、纸扎、剪纸、版画等结合起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10年随着“蒲公英行动”课题结题,现今只有苗族花鼓坚持开展,其余停止。农村学校:阿拉完小2006年开展“蒲公英行动”,以“服饰艺术”为主,泥塑、剪纸、刺绣、锉花、草编为辅,后期开展苗族花鼓、苗歌,2010年随着“蒲公英行动”课题结题,后期只开展苗族花鼓和苗歌活动;落潮井乡九年制学校,2010年将舞狮、舞龙、花鼓、腰鼓、民间工艺美术、苗歌、十字绣、剪纸、编织、高脚马、竹竿舞、滚铁环等民族民间文化融人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编排了一套花鼓操作为课间操,至今,花鼓、龙狮舞、花鼓舞仍然进行,其余停止;山江镇完小2010年开展学习苗族花鼓、苗歌、苗族武术、跳花、剪纸、锉花等活动,2012年随着校长调走,活动全部停止;县第二民族中学2008年开展学习苗族花鼓、吹木叶、跳竹竿舞、唱苗歌等活动,2010年校长调走后亦全部停止;三拱桥乡中学,2013年美术课开展芭茅草工艺画活动,2013年随着美术教师调到县城工作后停止;三拱桥乡完小,2007年开展学习花鼓、苗歌、苗拳、苗族舞蹈、剪纸等活动,叫民族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编写乡土教材,现在还在开展中。

在此特别说明,箭道坪小学一直坚持开展苗族花鼓活动,落潮井学校不仅坚持开展花鼓、苗歌活动,而且还结合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创编了一套花鼓操作为课间操,三拱桥完小2007年就被州教科院确立为“湘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实验学校”,2012年州级课题《农村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立项,继续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生动活泼的形势赋予了民族文化鲜活的时代特色,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了民族文化,盘活了学校教育,陶冶了学生情操,取得了多重效益。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遗产法》中明确指出要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笔者深入实地调研,发现凤凰县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发展不平衡。凤凰县各级各类中小学有40多所,但是从2006年开展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截止到2014年8月,开展此类活动的学校不超过8所,占全县所有学校的0.2%不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教育部门对学校关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重要性认识不够,各校负责人对于民族文化进校园不重视,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丧失,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文化教育。同时,由于各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一样,民族文化进校园开展也呈现发展不平衡的态势。endprint

第二,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不能长期坚持。通过笔者实地调查,上表中的学校,有的因为学校负责人调离、经费困难、升学压力、师资力量等原因,造成有的活动内容削减、有的甚至停止。

第三,民族文化进校园认识不统一,教学内容欠科学。这表现在:课时分配不统一、教学方法不统一、教学内容不统一。有的学校一学期只安排一次民族文化活动,有的课时安排是流于形式,表面过于实质,无法正常保证教学。由于民族文化的根在民间,没有接受过民族文化教育的教师很难适应民间文化的传授任务。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加上开展时间不长,教材内容很难达成相对统一。

三、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思考与对策

(一)政府职能部门要强化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经费投资。教育局和民宗委要联合一起,构建与完善以资金、组织、制度、资源等方面组成的民族文化教育支持体系,使民族文化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按规定的课程标准,在目标、内容、实施效果等方面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同时,制定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对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学校进行评选和表彰。

(二)发挥民族文化传承主阵地作用,学校要积极探寻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模式。农村民族学校要积极开发和挖掘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到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将本地区的民族优良传统、民族工艺、民族文化等资源引进课堂,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苗族花鼓、苗族武术、苗族龙狮舞、苗歌等活动;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从而做到,旅游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反哺社会、为旅游服务的功效。

(三)做好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关心和保护,搞好民族文化进校园师资的培训工作。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才能真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真正保护。第一,要努力改善传承人生活条件,要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其次,做好传承人的社保、医保体系建设,让他们老有所依,感受国家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再次,要对传承人授予适当的荣誉称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地区,开设特色民族职业教育,培养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才,在一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中小学要请学校附近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到学校亲临指导,组织培训班,专门培训一批教师,使民族文化能薪火相传。

此外,对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要形成奖励制度。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过程中,还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一套科学的规范的保护工作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标点符号考查的新动向
担当责任识“新冠” 齐心防治新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