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周良臣 本报特约记者 王海英 本报记者 王渠 邢晓婧 ●金点强 刘德
“为什么印度成了考试作弊中心?”最近一段时间,从众多家长像“蜘蛛侠”般爬墙攀窗帮助孩子作弊,引起国际媒体“围观”,到不断有涉舞弊大案的人员“神秘死亡”,内幕之深令人不寒而栗,印度猖獗的作弊现象引发不少反思。就在上个月,因出现大量考生作弊现象,印度法院裁决5月份举行的全印医学院入学考试成绩无效,63万考生将在本月重考。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是考试大国,考试名目众多,竞争异常激烈,作弊现象普遍——有印媒称,印度作弊现象之严重远甚中国。有分析认为,作弊是印度教育体系存在的系列问题的一个表现,与印度的教育资源分配、社会结构以及风气等有关。也有人从文化角度解释了作弊现象的根源,即印度人对“规则”往往持“灵活”的观点。
一名商界领袖的沉沦
1935年4月9日,加尔各答瑞普学院的年轻教授阿什维尼·古普塔,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然后为他的学生慕克吉当替考。不幸的是,事情很快败露,古普塔遭到逮捕。那年12月,他被地方法院判处6个月苦役。
77年后的2012年6月,在纽约,著名的商界人士顾磊杰(拉杰·古普塔)被法院判决内幕交易罪名成立。他被指控在担任高盛董事期间,将沃伦·巴菲特的前瞻性投资信息透露给对冲基金帆船集团创始人拉贾那纳姆。
顾磊杰正是阿什维尼·古普塔的儿子。7月8日,印度“scrollin”网站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这两段往事。“在讨论中央邦的‘维亚帕姆考试舞弊案时……一位朋友提醒我阿什维尼·古普塔的案子。”顾磊杰案件中的检察官叫普瑞特·巴哈纳纳,跟顾磊杰和拉贾那纳姆一样,都是南亚裔。该文写道,美国《新闻周刊》把巴哈纳纳同顾磊杰和拉贾那纳姆进行了对比,前者一生生活在美国,后二人则分别在印度和斯里兰卡长大。“拉贾拉特南案件可以被看成是南亚移民间差异的一个象征,南亚移民通常对规则持更灵活的观点……”
最近大半年,印度的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多地被曝光。3月,比哈尔邦考场外,众多考生家长和朋友公然集体爬墙帮助作弊,经外媒报道后引起各国网民“围观”。5月,全印医学院入学考试又出现大规模作弊现象。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印最高法院宣布考试无效。7月,在中央邦一所学校举行的考试中,学生们无视监考老师,公然抄袭。印度媒体公布有关视频后,引发哗然。
影响更大的是“维亚帕姆案”。这是中央邦2009年前后发生的一系列考试舞弊案,如今再掀波澜,主要是因为自6月28日以来,已先后有6名涉案人员“意外”死亡,总死亡人数约40人。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最高法院16日声明,同意于下周一听取中央调查局就该案的陈述,后者现已被授权调查此案,包括对已结案的卷宗重新审阅。此外,中央邦一些政党包括议会已呼吁全邦罢工,有政党领导人要求该邦首席部长希夫拉杰·辛格·乔汉辞职。
名目繁多的考试体系
面对层出不穷的考试作弊事件,以及国际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印度官方和教育界人士既羞愧又愤怒。《环球时报》记者曾询问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印度朋友,他对外媒的报道感到愤怒,认为过分夸大了阴暗面。他说,印度大部分学校和学生是好的,特别是一些名牌学校,根本不存在考试作弊问题。
在中国获得硕士学位的印度人月光对《环球时报》说,印度学生作弊确实是普遍现象,这让整个国家蒙羞。但她想强调的是,作弊多发生在贫困地区以及低级别学校,在名校并不被允许。
印度的考试制度纷繁复杂,而且考试多集中在上半年。据记者了解,印度教育采取“10+2+3”结构(小学和初中10年,高中2年,本科3年),其中的“10”又可以分为“5+3+2”。最重要的考试有:10年级结束时的结业考试,12年级的高中结业以及大学入学考试。
印度许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如著名的印度理工大学,其全国15所分校联合起来组织自己的入学考试。此外,也有全国及邦教育机构组织的分专业高考,比如火爆的全印工程院校考试和全印医学院考试。由于印度各邦自治程度较高,上文提及的重要考试要由各邦分别用不同的语言组织进行,导致印度各邦的考试战线拉得很长。此外,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组织公务员招考、警察及医生等公职人员招考。
“鲤鱼跳龙门”的迫切期待
据《印度时报》报道,大规模作弊在印度始于上世纪90年代,发展到现在变得更有组织性、更普遍。在一些地方如比哈尔邦和北方邦,作弊已经制度化。《环球时报》记者曾咨询印度朋友为何这两个邦问题最严重,得到的提示是这与当地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有关。比哈尔邦是印度众所周知的最贫困的邦,各大城市中来自该邦的“农民工”最多。而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的一个邦,超过1亿人。
不少分析认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导致印度作弊盛行的一个根源。以教师数量为例,官方报告显示,比哈尔邦公立学校的师生比例为1:35。但世界银行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该邦约有30%在册教师从未出现过。难怪有家长说:孩子在学校啥也学不到,不作弊还能咋办?
有教育专家的文章指出,印度当前的基础教育过度注重死记硬背,考试内容侧重考核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而非考察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逼”着考生走捷径去作弊。
还有人对印度的少数民族政策提出异议。印度独立时,为了把各种族、宗教的人民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对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表列种姓、表列部族及其他落后族群”的给予诸多优惠政策,结果招来许多考生和教育人士的诟病。
为什么学生热衷作弊?《印度斯坦时报》就此请教了多名专家,得到的答案令其尴尬。社会学家古普塔说,当有机会作弊时,学生们会权衡利弊。新德里的法律顾问格坦伽力说,学生们看惯了欺骗现象,鉴于当今的社会和家庭结构,他们倾向于作弊,将自身利益置于道德之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马加力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印度也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一旦金榜题名,出科入仕,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会有质的提升。所以,有许多考生铤而走险,采用不正当、甚至非法的手段达到目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印度,这种风气越来越重,并形成了一条作弊链条。月光也对记者说,印度社会很看重学历和文凭,存在“考试决定命运”的现象,学生都打破头般想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有“作弊传统”的文化
记者在印度媒体上看到有印度网友自嘲说,印度文化有作弊传统: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大神克里希纳就化身车夫帮着战争的一方打另一方。这种偏帮不就是作弊的始祖吗?
事实上,印度“scrollin”网站讲的顾磊杰的案子就是想从文化上探讨作弊现象的根源。文章援引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的话说,顾磊杰的沉沦“是印度文化的产物”。该文称,在印度,作弊的普遍性以及社会的容忍度之高异常突出。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家栋对《环球时报》说,从文化上讲,印度人对作弊可能不像西方人那样看得比较重,平时,作弊并不是印度舆论关心的话题,这一轮关注主要在于作弊规模大,并且出现离奇死亡等刑事案件。
也有人对印度的未来担忧,因为印度不久将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且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印度能否享受到这一人口红利,关键因素在于教育。月光对《环球时报》说,作弊盛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印度未来的创新能力,印度社会也有此担心。
不过,张家栋表示,印度的教育两极分化,精英阶层往往上贵族学校,进名牌大学,或者到国外留学,绝大部分人在落后的公立系统接受教育。这些普通人是潜在的低水平劳动力,并非创新的引领者。印度作弊成风对其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影响有限。
面对考试弊案,印度上下好像还没有找到特别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许多民众期望中央调查局对“维亚帕姆案”的调查能够获得成功,从而吹响对考试舞弊攻坚战的号角。但记者在印度人最常用的搜索引擎中输入“印度、考试、作弊”,搜索到排首位的是一个出售作弊“神器”的商家网站。印度对作弊的打击依然长路漫漫。
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中等教育委员会对本月25日重新开考的全印医学院入学考试做出史上最严苛的着装要求,只允许考生穿浅色半袖上衣、裤子和最简易的拖鞋。被禁止带入考场的物品包括:长袖或深色衣服、首饰、护身符、钱包、手袋、笔盒、所有电子设备、任何真假花朵、过大或复杂的衣服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