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
——让生命的课堂更鲜活

2015-07-17 07:47李鑫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团结新村小学730030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白鹭预设语文课堂

李鑫(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团结新村小学730030)

生成
——让生命的课堂更鲜活

李鑫(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团结新村小学730030)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师会按照教参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现在,新课程的实施,更加主张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来感悟文本。也就是说,现在的语文课堂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借助文本,通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产生新的生命体验的过程。因此,语文课堂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使师生和文本之间的生命互动更加精彩,才是最能体现一位语文教师教学功底的亮点所在。

一、生成是预设的结果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由于阅读习惯、生命体验的不同,往往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理解。因此,课程标准也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文本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而那些精彩纷呈的思维火花最终得以生成,一定是以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为前提的。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还有吗?还从哪儿找到原因了?”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你想强调哪些词语?”

生:“我想强调‘一年年,一代代’这说明砍树时间很长,每年都砍,树木就越来越少。”(示范读)

师:“如果换成‘一年,一代’好吗?”

生:“不好,他们不停地在砍树。不是砍了一年。”

师:“是啊,他们的祖辈在砍,他们的子孙还在砍。”

生:“我想强调两个‘不断’,说明小村庄逐渐发生变化,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示范读)

师:“所以作者在句子后面加了一个—……”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人们还在继续砍树。”

师:“多么贪婪无知的人们啊!一起来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在问题预设的时候就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刻意地为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思考空间,由于问题的设计需要多元解读,使得学生能够在读文之后,从不同的角度畅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一问题的设计,看似简单和随意,却非常好地诱发了精彩的课堂生成,也帮助教师以学生随机生成的答案为契机,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二、生成是意外的惊喜

生成是以预设为基础的,我们可以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但课堂上最终的生成出乎我们的意料。而这也往往会成为一堂课的精彩之处。所以,课堂生成总是能给我们一些意外的惊喜。例如,在教学《千锤百炼为一“绿”》这一课时,我就收获了这样的惊喜。

师:“真好,你们读懂了这个‘绿’字,说得精彩极了。可是读过资料之后我们知道,当时因为前两次变法的失败,王安石饱尝人情冷暖,所以他这一次并不太想去。因此才会说:明月何时照我还?考虑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个‘绿’字,它还好在哪里?”

生:“‘绿’字告诉我们江南正是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时候,所以他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家乡景色怡人,而京城此时还是冰天雪地呢!”

生:“‘绿’字写出了家乡的温暖与美丽,而京城却是冰天雪地,王安石当然不想离开家乡。”

师:“是啊,家乡和家人给他的温暖与京城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绿’,让我们走进了王安石的内心。那么此时,如果你是王安石,除了‘绿’字,你觉得还有哪个字也能表达你的内心呢?”

生:“春风又美江南岸。”“春风又暖江南岸。”

其实在这个片段的最后,让学生选择一个字来替换掉“绿”,只是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发现其他的字都不如“绿”字传神,从而认识到语言的魅力。但没想到,学生最后选择的字都还不错,特别是那个“暖”字,写出了家乡和家人给王安石的心灵关怀,对比之后,更显出了他对变法的心灰意冷。所以,课堂中的一些生成,有时候真的很让人感到意外,但它未必是错误的,就像这个片段所展示的那样,虽然我没有得到预设的答案,但我却看到学生走进了作者的生命体验,感受到了他们的思考,这是非常可贵的。

三、生成是提升的机会

正是因为课堂中总会有一些令人意外的生成,语文课堂才会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但教师往往不会停留在对这种生命活力的欣赏与陶醉,因为我们还会把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让语文课能够成为一场生命的交响,精彩纷呈。在教学《渔歌子》时,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课件配乐播放白鹭图片)

师:“欣赏完这些图片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白鹭的姿态太美了!”

生:“白鹭的姿态特别优美,就像一个舞蹈家正在翩翩起舞。”

生:“看了这些图片,我觉得特别陶醉,就好像我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白鹭,正在跳着优雅的舞蹈。”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我相信当张志和在西塞山前看到那飞翔的白鹭时,一定和同学们一样,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纯洁、高雅的白鹭。也许,张志和虽然人老老实实地坐在渔船上垂钓,但他的心却早就变成了——”

生:“飞翔的白鹭。”

生:“变成了优雅的白鹭。”

师:“变成了水中那——”

生:“快乐的鱼儿。”

师:“那你们说,此时他还需要归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才是鱼儿和白鹭的家,才是张志和心中的家。”

师:“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找到真正的——”

生:“自由、快乐。”

生:“纯洁、高雅。”

……

这首诗的教学有一个难点,那就是体会作者对自由、纯洁的向往,对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于是我借助白鹭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希望可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些优雅、纯洁。没想到学生的感悟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预计,特别是一位学生从图片中感受到自己似乎也变成了一只优雅起舞的白鹭。这是我在课前没有想到的,但它无疑对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是有帮助的。于是我临时改变教学设计,顺着这位学生的回答,引导大家体会张志和当时的内心。这样一来,教学难点的突破自然流畅。

所以,面对课堂中精彩的生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如果能抓住这一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往往会促进预设的高效实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生成是思维的碰撞

课堂中的生成是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进行生命对话的结果,它就像是一场化学实验,有时候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而有时候带给我们的却是不同思维的碰撞。

例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师:“当嘎羧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时,它的心里会想着什么呢?”

生:“它会想自己就要死了,要不要像普通的象那样,回到百象冢去。”

师:“等等,此时此刻,嘎羧的心中还在犹豫回不回到百象冢吗?”

生:“没有。”

师:“它要去哪里?”

生:“和战友们在一起!”

师:“那么,此时此刻他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生:“它会想起当年那些和它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想起它们一个个倒下时的情景。”

生:“它会想起当年自己和战友们拼死杀敌,把敌人都踩在脚下的情景。”

……

课堂中的生成未必都是美丽的,在这个教学片段里,对于嘎羧临死前会去哪里?它站在江边会想些什么的问题,第一个回答的学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才会出现这样不符合嘎羧形象和其内心的猜想,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保持一颗警觉的心,既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生成,也不能忽视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要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准确性。

预设是课堂构建的根基,而生成是点石成金的神奇法力。有了精彩的生成,有了教师对生成的巧妙处理,生命的课堂才更加鲜活,更加充满魅力!

(责编金东)

猜你喜欢
白鹭预设语文课堂
白鹭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简笔画白鹭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