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春(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总校066500)
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追求
黄新春(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总校066500)
有效教学是基于现代建构主义学说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新课改下所追求的重要教学目标。有效教学不是教师用了多少教学具,讲了多少知识,其出发点与最终的归宿在于学生,要看学生学得是否有动力、有成效,是否真正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是否得到了知识与技能等的全面发展。实现有效教学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追求。而要实现数学有效教学,就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而是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构建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构建,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的重要转变,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来实现有效教学呢?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传统教学中无视学生兴趣、情感与情绪的激发,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枯燥无味,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自然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积极情感的参与,学生才能更活跃、更主动,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带给学生新鲜奇特的感受,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效果,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自觉性。
(一)悬念导入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新知之间制造悬念,以此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此时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最旺,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活导入
数学在学生眼中是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挖掘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的数学元素,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导入抽象而枯燥的数学学习,使得教学更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的教学是自由轻松而活跃的,自然可以唤起学生沉睡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三)直观导入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为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动画、多媒体等直观事物来展现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更具直观性,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规律,从而激起学生学的激情,而且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些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主动探究来自于问题的驱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通过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提出新问题,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
(一)问题的针对性
即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通过问题的解决能够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基于自身实际学情有效展开,在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二)问题的探索性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否则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探究的必要,学生会疲于问题的解决,而过于复杂学生无法解决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样的提问注定是失败的。为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来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以将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推向高潮。
(三)问题的开放性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在传统教学中提问大多是检测型与判断型题目,无法起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效果。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开放性问题,这样更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再整合与再利用,实现学生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独创性的培养。
(四)问题的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决定了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体现问题的层次性,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问题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为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问题,以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比较等从中获取感性认知,进行抽象与概括,达到对知识点的本质认识。实践证明让学生亲自动手,既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参与操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将手与脑结合起来,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正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构建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培养主体能力,发现规律性认知,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如“圆锥的体积”,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教学看似成功,但是大多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印象不深刻,容易忘记。为此我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这样学生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第一步,课前让学生准备学具。准备什么样的学具并不是直接指定,而是给出圆锥体,再给出等底、等高、等底等高以及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体,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圆柱。这样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就可以选择和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第二步,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新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倒水来实际验证。学生首先将圆锥加满水倒入圆柱中,水位大致在高的三分之一处,此时让学生猜想要倒几次才能将圆柱加满。继续操作,这样就要以验证学生的猜想。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就可以直观而深刻地认识到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这样学生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就能达到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总之,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新思想、新观念,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学生展开积极而主动的探究,在探究中构建知识、提升技能,让学生全程参与,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人人参与、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有效教学。
(责编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