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徐瑛楠
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徐瑛楠
摘要: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走的是高消耗、高成本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在经济新常态下,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然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持续健康地发展是当前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初步分析了现行机制下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出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为民营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民营企业 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高度重视民 营经济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省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2.9万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60亿元,成增加值5318亿元,实现利润409亿元,实缴税金597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0.5%;上缴税金占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的36.8%;就业人员占全省城镇职工总数的比重达到了2%;民营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再就业、扩大财政收入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17年,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万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3万亿元以上,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65%以上。到2017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40万户以上,其中,民营企业29万户以上,分别比2012年增长1倍以上。到2017年,民营经济上缴税金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对民营经济政策环境的优化势在必行。
新常态是相对应旧常态而提出的概念,2012年该词被首次提出,其本质是进行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 需求结构、分配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结构的优化管理,即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建立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低能耗、低成本、高产出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民营企业长期以来所采用的高消耗、高成本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已然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如何持续健康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吉林省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民营企业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在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1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营造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吉林省长春市建立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读本》,将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和推进方案进行了汇总、梳理,从全力推进民营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提高民营经济市场化程度、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各项政策实施细则和推进方案,明确了各项事务的办理流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会为纽带,搭建民营企业“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突出工作重点,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2.2抓住机遇,推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吉林省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率先决定成立“一带一路”项目战略课题组,通过长期在海外投资的民营企业家、国内研究“一带一路”知名学者专家等的深度解读,谋化本地民营企业在战略布局中,同欧洲商会、欧盟贸易商务孵化支持中心、欧洲银行中小企业支持中心、世界工商会、英国剑桥商会、东南亚国际商会联盟等分布在世界各地区的180多个商会组织建立起联系渠道。经过协调,这些组织作为吉林省“一带一路”海外发展合作平台,能够为长春民营企业“走出去”向全球出发提供支持。
2.3优化金融市场环境,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比重
创新服务民营企业模式,采取小额分散、灵活授信、有保有压的信贷策略,科学合理地运用信贷资金,有效满足民营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多样化金融需求,针对民营企业在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对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加大各银行及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组织银行及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建立主动与民营企业联络机制,延伸营销服务触角,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减少贷款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间,积极推出网上企业银行、跨行安全汇兑、代发工资等系列产品,大力开展电子银行进商圈工作,为发展期与成熟期的民营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全力助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以2013年为例,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6.58亿元,较2012年增加2.3亿元,惠及民营企业450余户,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动力。
3.1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竟争力或核心竞争力定位不准确
民营企业的业务、内部资源缺乏升级的能力,致使民营企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核心竞争力问题。民营企业起家时,多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资金投入少、进入门槛相对比较低但市场空间大的日用品行业或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随着民营企业走向成熟,业务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越发凸显。
3.2自身行为不规范
在民营企业管理层中,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以“家族势力”为核心的。企业经营权、管理权、决策权高度集中在投资者尤其是企业主手中,不少人存在着家长制作风,加上某些企业主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以经验决策为主;同时,管理制度不健全,用工无合同,劳动无保险,财务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劣,生产经营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3现行政策体制中的一些不公平待遇,影晌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
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公平对待的问题。一些地方还存在对民营企业歧视性措施,一些地方不设民营企业主管机关,不能更好地为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行业指导和服务。
3.4金融服务不足
大部分银行和担保机构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银行业进行商业化改革以后,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各家银行高管的根本经营理念,大多银行将主要精力投放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不重视民营金融市场投入和培育,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现象普遍存在。另外金融产品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多样化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金融需求产生了结构性变化,其对融资的需求表现为融资额度大、融资期限长、品种较多,而与金融机构小额分散、短期为主、品种单一的金融产品供给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
4.1政府的角色定位
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多年,依靠资源禀赋在传统行业有了一定建树,各个行业成长起来一批领军人物,也有一批可以与国内商业巨子比肩的商业领袖。但整体来说,优秀企业家还是比较少,没有形成一支成熟的、有转型理念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企业缺失战略思维人才、缺乏战术团队、缺少战斗班组等。为此政府要强化民营企业服务意识,建立一个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格局,推进企业家培养成长。今后要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培训计划,加大企业家教育培训力度。
目前,省级层面已经把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纳入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了由组织、统战、工商联和民营办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抓好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除加大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外,还要建立民营企业家人才档案,建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培训基地,实施分类指导,培育工商巨子等。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管理考核。我们还坚持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民营企业家重塑形象,特别是加强自我教育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今后将大力宣传吉林省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大力宣传对社会贡献突出、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4.2企业方面的措施
(1)转变经营理念。民营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成为最新、最先进可持续治理、经营、管理、发展理念、模式甚至标准的真诚使用者,转变竞争范式、具备竞争实力、落实人文情怀、共创公共利益,从而在利益攸关者心目中形成和维持从惊喜到口碑的正向循环,增强企业产品品牌的不可抗拒指数。在成本竞争方面从底限竞争转向高附加值竞争,在技术竞争方面从复制模仿转向自主原创,在营销竞争方面从知名度导向的传统营销转向美誉度导向的关系营销和善因营销。企业一方面通过经济性竞争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水平,另一方面还通过体面的责任竞争,坚守诚信、责任,积极真诚、真实地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保守承诺,获得国内外市场的尊重并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可持续性。企业还可联合同行或跨行商业伙伴倡导、扩散和优化可持续发展和责任竞争标准,为促进所在地区、行业甚至国家综合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建设做出贡献。
(2)实施人才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人才短缺一直制约着民营经济发展,既缺乏高素质企业家,又缺乏科技专家和管理团队,还缺乏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人才是民营经济突破发展的第一资源,破解人才瓶颈难题是提升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民营企业能不能发展起来关键在于企业家。企业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成长模式,企业发展的快与慢、大与小,最终取决于企业家。提升企业家素质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中之重。民营企业家要增强法治思维、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
(3)以产品为关注点,积极引用新技术。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和质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民营企业应运用互联网思维,认识互联网产业化、产业互联网化的辩证关系,探讨解决传统企业适应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挑战的办法,让终端消费者能切实享受到更实惠、便利、愉悦的购物体验;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适应新常态的主要方向。
(4)树立品牌意识。近年来,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越发理性,消费趋势逐渐由价格向品牌过渡,这一新的消费特征已蔓延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民营企业在创建之初可以靠推新项目及打价格战的方式赢得市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如果民营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以品牌为核心的经营思想,在面对日益成熟的市场时无法很好地传递品牌的内涵和价值,就很难长久地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品牌输出、品牌管理,品牌反映了市场对企业的认知程度,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因而品牌管理对于企业的内部治理和市场开拓起到指向性和落脚点的作用。诚信理念是品牌建设的基础,专业价值是品牌管理的内涵,民营企业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还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在消费者身边做好品牌服务,让点点滴滴的细节在消费者心中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之下,民营企业要立足自身的实际,学习欧洲、美国先进的经验及成功的做法,内部优化管理,外部创新升级,对内问题导向,对外市场导向,把握机遇,积极进取,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高贵富,葛宝山.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战略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6).
[2]高晚欣.企业核心能力构建——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商业研究,2003(6).
[3]李占祥.矛盾管理学——企业可持续成长之路[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9(c)-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