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琦琪
摘 要:收藏,已经不再是上了年纪的人才做的事情,很多年轻人都开始慢慢涉足其中。尽管石湾公仔近年来开始被更多的人熟知或收藏,但从事石湾陶艺的年轻人对比其他瓷区的从业人数还是相差甚远。同样从事传统的手工行业,为什么其他瓷区会有那么多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而从事石湾陶艺的年轻人却是寥寥可数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和探讨。本文从石湾陶塑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石湾陶塑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石湾陶塑;传统;陶塑者;传承;发展
1 石湾陶塑的起源
石湾陶塑有三千年历史,由河宕贝丘遗址可发现当时已有陶罐出现,及后于清末民初发展到人物陶塑的出现,经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后的大力支持,石湾陶塑出现了一个较大的飞跃,由单一的仙佛罗汉发展于关注当下的生活状况及精神层面的追求,是工艺美术类别中很有艺术含量的一个极具特色的种类。而石湾窑是南中国窑制的代表,陶塑艺术历史悠久,始于唐宗,盛于明清两代,经历了1300多年,有着深厚的地方性与民众性,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民俗艺术,故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美誉。
出自民窑的石湾公仔,是由最初的生产生活用品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的细化,石湾陶塑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明清时期,石湾陶塑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艺术之中,发展成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艺术器皿,山公微塑,建筑园林装饰等,都是基于艺术品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与一体,设计反映着时代的思想,它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又体现着社会生产水平和人在自然界所处地位的变迁,石湾陶塑作为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主要艺术形态,在多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清代的石湾陶瓷受德化和景德镇影响,又有三彩,五彩等制作,而雕塑艺人善于运用材料技能,技巧熟练,塑造各种人物个动物,尤其能注意各种不同形象的主要特征。人物塑造也不同于明代手法,注重细致的刻画与雕琢,衣纹繁琐,线条流畅,表情传神,面部多不施釉,更能显示出面部表情。清代以后,名家辈出,比如文如璧,来禽轩,春芦堂,黄炳,陈渭岩,潘玉书,刘传等。他们创造了不少精品,作风多自创一格,有塑造仙佛,罗汉,牛,马,狮子等,也有眼前所见的社会百态,如木匠,农夫,抽大筒水烟,拍蚊,道士等,神态生动逼真,也有着乡土气息浓厚的渔樵耕读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变化万千。历代石湾艺人,向往正义豪侠,如鲁智深,李逵,苏武牧羊,武松打虎等,还有反映人民群众苛求知识的形象,如李白,杜甫,竹林七贤等,在建筑上用的光背,花背,人物背和龙凤背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装饰背,都传统称为瓦脊,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各地的古庙里的玻璃背都是石湾陶工们的杰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工们把瓦脊上的大型群雕转到以小型或单个造型为主的创作,由高深屋顶装饰效果到跳落案头成为陈设欣赏的艺术品,又从只为寺堂庙宇及达官贵人所拥有到大众喜爱,这是石湾陶艺发展的一个过程及重大变化,清代后期,有名气的陶塑艺人层出不穷,对石湾陶瓷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 石湾陶塑的现状
目前,石湾陶艺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一方面,在工业化大生产的浪潮下,许多石湾陶塑失去了它昔日的市场,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这些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处境,许多年轻人已不愿意从事如此收入少的工作,由此导致许多因传统手工艺而闻名的地区早已名不符实;另一方面,与那些频临灭绝的陶塑不同,一些传统陶塑手工艺仿佛迎来了另一个“春天”,比如德化的瓷泥,他们依然托付名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传言宣教,大批年轻陶艺工作者涌入浪潮,在现代劈出了自己的一片市场。但我们不得不悲观发现,石湾陶塑现在仍有市场的是一些观赏性的手工艺产品,人们购买它,只是觉得它好看,有趣,好玩罢了。
如今,就中国而言,传统石湾陶艺大部分被搬进了博物馆,在工业化的浪潮下,传统石湾陶艺的立足之地已经越来越少,在当今社会,它们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价值。随着社会的前进,生活方式的改变,一部分的陶塑手工艺遭到淘汰,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手工艺者来说,作品没有市场是一种无奈,价廉是老百姓购买物品时的着眼点,在同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买其他材料的代替品,而不是加高的民间手工艺品,面临经济效益低下的窘境,手工艺者纷纷改行,许多年轻人也不愿意“涉险”从事这一行,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醒悟到石湾传统手工艺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任由其自生自灭,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在图书资料上感悟它们的沧桑变化,它们昔日的辉煌。
有人认为,传统的石湾陶塑已经离开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依照实物的发展规律,它们已经到了萧条的时期,从哲学角度上看,此话并不假,可是我们必须看到传统石湾陶塑的精髓还在,而且需要我们新一代陶艺工作者去发扬光大。石湾陶塑承载着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既是最古老的文化,亦是最年轻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石湾陶塑对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我们提到德化,我们就会立刻想起他们的瓷泥观音。
3 石湾陶塑的发展方向
各地域统手工艺都是属于世界艺术主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地域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石湾陶塑作为具有原发性和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们佛山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
在工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和机械发展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不能放弃传统艺术形,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要使作品更具地域特性和民族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石湾陶塑手工艺作更深入的研究就是保护与发展。
保护民间手工艺品是必要的,但保护不能只靠手艺人“穷折腾”, 政府长期对石湾陶艺的忽略,使本地人罩上一层浓雾。由于没有一个系统性的陶瓷学院,传统的石湾陶塑仍沿着既有的方式发现,即父传子,师传徒。此种方式导致从业者眼界的狭窄,而且技术方式单一,实践时间短,艺术水平不高,长此以往,素质越走越低下,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德化陶瓷企业有1400余家,近10万从业人员,产品远销世界190多个国家,而石湾陶瓷企业只有160余家,6万多从业员。在艺术氛围不是很浓郁的奉化,要将它们保护起来显得尤为困难。
企业要发展,行业要兴旺,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一直以来,石湾陶塑是以全国四大陶瓷产区著名于世,其工艺要求高,所诉人物神韵传神,题材丰富,釉色浑厚,材料古朴。特别是人物陶塑的手法,或轻灵写意,或厚拙大气,各种塑造方式手法丰富多样,是其他陶瓷产区所不能比拟的,政府应籍着本地的优势,开办陶瓷学院,传言宣教,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为石湾陶塑行业注入新鲜血液,通过陶瓷学院这个入门阶段,打好扎实的技术基础,而此对石湾陶塑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经验与技术累积到一定程度,既有上一辈的纯熟技术可供积累,又有自己一套的学术要求,对于点拨后来者以及今后减少走弯路,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同时亦是推进本行业进步的一种中坚力量,是出作品,而且是出好作品的时段,有个人风格,有独特的见解。
另外,政府企业组织活动可通过摆展览、比赛展示挖掘出更多精美的陶艺作品,发现更多有潜质的艺术家从而引起更多市民对手工艺的重视,增强市民与艺术之间的互动,从而更有利推动陶艺的健康发展。
最后,石湾陶塑是我们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文化的结晶,公仔应与时俱进,手法上的创新,而不是盲目求变,得意(对石湾公仔有一定的理解)忘形(手法上的创新)。
4 结语
对于一种文化的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在校园里开设一些关于陶艺的课程,邀请开讲师范。保护传统手工艺,去粗取精,使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开拓出石湾陶艺新气象。提高自身设计的文化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让它们以一种全新的形象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