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程孝东
1.宣城市宣州区济川街道办事处;2.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人民政府
新农村建设视阈下村镇建设改革的方向
江山1,程孝东2
1.宣城市宣州区济川街道办事处;2.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人民政府
当前我国村镇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文章针对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村镇建设展开讨论。介绍了村镇建设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外村镇建设发展经验,从而提出我国村镇建设发展的新举措。
新农村;村镇建设;改革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村镇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视阈下,推进村镇建设改革,使之实现协调统筹发展,是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我国政府积极借鉴欧洲发达工业化国家村镇建设发展经验,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实践以及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村镇建设发展改革理论和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村镇建设和新农村发展。
村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必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发达国家在村镇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模式进行了不同的改革,解决了村镇村镇与城市发展不平衡的诸多问题。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村镇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环境建设、住宅建设等,村镇是居民维持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体现村镇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村镇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村的交通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大部分的村镇都修了公路。二是农村的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基本上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新农合”和“新农保”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三是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以及人文素养都有了巨大的改变,更加关注人居环境的基本建设,家家户户都能够享受到供电供水服务。四是我国当前农村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在村镇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村镇建设发展中还存在发展水平低、投资不足等诸多问题: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到位,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城市经济发展上,而对农村投入的经费不足,农民自己承担着农村的主要建设,结果导致农村服务设施建设资金跟不上。二是新农村建设中规划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地方特色建设不明显,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三是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环境恶化,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土壤肥力下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影响着居民的饮水安全。四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大,城镇建设分布不均匀,东部发达地区小城镇数量较多,而西部则较少。五是村镇建设中公众的参与度低,农民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是实际生活中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高,地方政府起着领导和决策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村镇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快研究村镇建设,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注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大中小城镇建设体系,合理配置区域布局规划。美国依据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相关法律和地区产业特色提出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保证小城镇建设的规范性。巴西《宪法》中有一部分专门用来阐述城市规划问题,强调政府在村镇建设中的重要责任,巴西形成了工农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相互配合的城镇发展体系。国外大量村镇的兴起,抑制了大城市规模膨胀带来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城市扩张发展模式带来的缺陷,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在产业和空间上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的城镇发展体系。
其次,国外村镇建设发展中更加注重发展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美国小城镇发展经验说明,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注重发展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小城镇,让小城镇充分发挥经济作用。同时小城镇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准确定位,综合性小城镇、商贸小城镇、科技小城镇、旅游小城镇等在国外屡见不鲜,他们都是依靠自身特色发展起来的城镇典型。
再次,村镇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对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讲,必须依靠政府主导的纲领性决策模式,政府在政策目标、资金筹措、组织领导、技术开发等方面发挥积极主导作用。农民的参与是村镇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国外小城镇在发展中形成了决策民主、管理精干的科学模式,坚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实现村民自主自治。
总结国外村镇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我国村镇建设发展中应该主义兼收并蓄,积极推进自身村镇建设的发展。
第一,我国村镇建设应该注重布局和规划。以城市为中心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村镇建设。以中等城市为依托,发展多层次、全方位、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小城镇发展要依托大中城市做好规划和布局。如东南沿海小城镇建设,应该以青岛、南京、杭州、福州、深圳等城市为中心,准确定位,有重点地发展新城基础条件好的建制镇,建设一批中小城镇,形成网络布局。
第二,我国应注重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村镇建设模式。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在村镇建设中应该注重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新农村社区体系。在中心镇周边建设农民新社区,吸引进程农民工和富于劳动力到城中村居住和工作。政府统一规划镇中村,进行镇中村的改造,建设基础设施,统筹农民社会和就业,促进农民的转型。在重点开发区将农民集中安置,形成中心社区,确保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造“卫星村”,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改善农村的风貌和布局,建设“生态村”。
第三,多渠道为村镇建设筹集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应该实现多元化,可以从城市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村镇建设额,作为专项资金来进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积极引导市场参与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设施建设,鼓励各类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作用,吸引周边农民就业。
[1]周淑梅.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2010.7
[2]王宝刚.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J].规划师,2009.11
[3]左停,鲁静芳.国外村镇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