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清
[摘要]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工作区在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程度较高,尤其是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前人做过多次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提交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等报告,本文以昌邑市的新建场区为例就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场的项目工程类别判定、水文条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及对下水污染治理等几方面来对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防污措施进行研究,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污染降到最低。
[关键词]新建 垃圾处理场 地下水 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08-2
拟建生活垃圾场所需要的地质、水文条件是很高的,尤其是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由于修建的地方不同,修建处理场对环境条件、水文地质的条件也是有所差异的,本文以昌邑市的新建场区为例,谈谈拟建垃圾场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项目工作类别判定
1.1确定项目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特征,确定为Ⅰ类建设项目。本项目区内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都会有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产生,本区域地处潍北冲积平原水文地质亚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粗砂,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如果发生污水泄漏,若防渗不及时、不到位,地表污水可能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为Ⅰ类建设项目,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1.2评估排污性能
Ⅰ类建设项目对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场地建设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项目水质复杂程度等关系在项目评价等级中的影响经过论证和计算,拟建垃圾处理场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不大。
2拟建场地地质水文特征
2.1结构特征
本区主要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该项目影响地下水环境对象主要为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其次为农田灌溉回渗及地表水体的渗漏补给,总体自西南向东北径流。排泄途径主要为径流排泄和人工开采排泄。水化学类型以复杂,矿化度、总硬度偏高,水质较差。
2.2评价区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总体偏高,水质较差,污染物指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的临界值,特征因子中侯富庄村南的C16取样点COD指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的临界值。
据实地调查,由于评价区地下水基本为微咸水,附近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供水管网供水,评价区内地下水的开采以农田灌溉用水为主,属季节性开采。本区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少量蔬菜及其它农作物,农田灌溉用水开采均为浅层地下水,井深一般20~50m。根据调查资料,区内农田灌溉用水多集中于4、5月份。评价区外地下水开采主要为第一、第二水源地生活用水开采和城区北部的工业用水开采。第一水源地开采水量为1.4万m3/d,开采井深度120m。第二水源地开采水量为3.0万m3/d。开采井深度36m。城区北部地下水开采用于工业用水,现开采量为3.6万m3/d,开采井深度45m。
2.3拟建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本次评价还结合本项目情况,针对本次项目污染物特征因子,对评价区采集分析地下水全分析水样10件,污染分析3件,污染物特征因子专项分析3件。以全面地了解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根据本次全分析水质化验结果显示,地下水水质指标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普遍超标,氯化物、硫酸盐部分超标,半数取样点F-超标。位于评价区西部远东庄村北的C17取样点NO3-超标,侯富庄村南的C6取样点NO2-、NO3-超标,超标的原因可能受阜康河污染所致。总之,评价区内水质总体较差。
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本次评价遵循安全性原则,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结合当地环境功能和环保要求确定,主要预测项目建设及生产运行时期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同时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工况的预测结果,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对防污性能进行分析。对评价区包气带防污性能情况分析,在30m深度内,评价区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均大于1×10-4cm/s,评价区附近水位埋深4.0~26.1m,包气带岩性多为粉土及粉质粘土,入渗性能较好,防渗、防污性能较差,且浅部不存在良好的天然隔水层,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中Ⅰ类建设项目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标准,场区包气带防污性能弱,浅层地下水较易受到地表污染物的影响,不能作为天然防渗层,应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本区未有古河道带分布,区内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其次为农田灌溉回渗及地表水体的渗漏补给。总体自南向北径流。由于受城北集中工业区大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影响,已形成以城北集中工业区为中心的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浅层地下水流场以向漏斗中心汇聚为主,全部为工业开采,无生活饮用水。该区域处于深层地下水第一水源地排泄区(下游),深层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浅层地下水开采漏斗对深层地下水流场无影响。
(2)地下水环境敏感性区分。地下水环境污染敏感性是地下水含水层抵御污染的能力。它由众多因素决定,包括地质、水文地质、污染物排放条件及物理化学性质等。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区是相对的,是本区地下水含水层对地表污染源相对的抵御能力。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中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性分级标准,评价区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水源地)准保护区;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源等。因此,综合确定评价区浅层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不敏感。
(3)拟建场区,正常情况下落实严格的防渗措施,并保证饱和渗透系数≤10-7cm/s,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后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非正常工况条件下,拟建工程项目污水进行污水处理站应急处理,只要地面防渗措施不出现问题,输送管线不发生渗漏,各易渗漏环节防渗措施到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风险较低,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主要针对事故工况条件下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填埋库区、污水处理站调节池及场区内排污管道任一点瞬时泄漏情况发生后,污染物特征因子20年内在地下水中影响的最大距离为990m。影响范围内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COD和氨氮出现不同程度超标,Pb浓度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
4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4.1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质量
在场区垃圾填埋库区及渗沥液调节池底部均采用人工防渗工程,包括水平防渗、地下水收集及导排系统、沼气收集系统、封场系统,为保护地下水环境本次双层HDPE土工膜防渗系统。认真落实相关制度。在场区内分别建立雨、污收集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经排水沟排出场区外,垃圾渗沥液及生产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渗沥液调节池;渗沥液经收集后进入渗沥液处理站,采用“UASB+二级A/O+超滤+纳滤+反渗透+紫外线消毒”工艺,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昌邑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排入堤河。
4.2做好安全预案
为了防止突发事故,污染物外泄,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应补充设置专门的事故水池及安全事故报警系统,一旦有事故发生,被污染的消防水、冲洗水等直接流入事故水池,等待处理,各排水口设在线监测系统,以防止超标污水外泄。
由此可见,新建垃圾处理场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由此,在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建设中,要严格落实防腐防渗措施,使场区各配套设施均达到防腐防渗相关标准。相关部门要编制专门防渗工程方案;严格落实污水输送管道等管线的防渗漏措施,管网要达到防漏、防渗、防腐的要求,并且能够及时发现管道漏水点及时处理;做好地下水质的长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详细的水情预告,确保地下水环境不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