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云
[摘要]2007年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修订把英语听力放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但目前听力教学依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从分析语言本身入手,帮助学生提高对
听力语篇的语言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其听力理解力。
[关键词]语域;语域预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3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6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2006年6月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宣布采用新题型,总的考试时间保持不变,听力测试时间增加15分钟,分值也从占总分20%增加到占35%。这一改革更加凸显了英语听力的重要性。2007年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修订更是明确指出要特别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目前的听力教学依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本文试图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从分析语言本身人手,帮助学生提高对听力语篇的语言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其听力理解力。
一、语域理论
语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最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1964年Halli-day对语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以其导师Firth对限制性语言的研究为基础,Halliday进一步界定了决定语域的三个语境因素:语场(field)、基调(tenor)和语式(mode)。“语场”表示正在发生的事情及其性质、特点;“基调”表示话语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和关系;“语式”表示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或指语篇的语言载体方式,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
Halliday在语境下研究语域,他强调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并在一定的语境中得到典型的解释。Halliday认为语域就是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也就是“与某一个情景类型相联系的语义配置(semantic configuration)”因此,不同语域之间的区分是由语言使用的语境决定的。
语域主要有两大功能:第一,语域具有反映文化的功能;第二、语域具有预测功能。语域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语篇结构。语境千差万别,语域也一样。Halliday认为语域的范畴是变化的,可以是封闭的或者限制的,也可以是相对自由和开放的。换言之,由于语域封闭程度的变化,不同语域中的语篇内容和形式也会不同。语域的预测性与语域的封闭程度直接相关。通常语域的封闭性越强,其预测性越强;反之其预测性则越弱。比如天气预报就属于封闭性语域,大家都知道预报员要说什么,因为它的内容和顺序基本上是固定的:先讲整个大范围最近几天的天气状况,然后是今天明天后天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风力、风向、阴晴变化等),最后是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这类语境中,语言使用受语境限制,遵循基本的规则,个人很少随意发挥。而闲谈这种开放性较强的语域其预测性就较弱,这类语境没有固定的谈话内容,是随机的,语言使用是自由的。
语域和语境互为预测。假设我们知道语言使用的某一特定的社会语境,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正确预测这一语境中即将出现的大部分语言,即受这一特定语境因素支配的语言变体——语域。如我们可以预测出某大学的一场语言学讲座中将会出现的三种语境因素为语场:科学的(语言学的讲座);基调:专家/教授一学生(正式的、礼貌的);语式:口头语言(学术讲座)。反之,我们也可以根据语言使用即语域来反向预测其使用的具体语境,如听到“Can I help you?”就可以预测话语参与者双方是在饭店或者商场等服务性场所。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听音结果,即答对多少,答错多少。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只不过是“放放录音、对对答案”,这实际上是在测试听力水平,而不是在传授和提高听力技能。
(二)英语听力理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文化背景、语言、认知、心理、语用推理等各个方面。目前听力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少做或不做任何解释就直接让学生面对听力材料,使之立即进入理解阶段,导致理解速度极慢,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实际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把语篇的完整语流切割成各个小的语言单位,过多关注语音、词汇、单个句子,导致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听懂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单词上面。而由于瞬时记忆的容量过小,最终导致学生即使听懂了单词、句子,也无法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产生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四)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讲解生词、语法知识、重复播放录音,没有真正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听”的问题,在没有掌握听力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的听,其任务仅停留在重复听材料选出正确答案。学生、教师都感觉气氛沉闷,乏味无趣,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
实际上,作为接受性语言技能之一的听力教学并不意味着学生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应该传授相应的听力技能来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从而使他们最终达到用英语准确交流的目的。
为了证实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力,笔者做了一个实验研究。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
笔者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两个非英语专业平行班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A班(实验班)和B班(控制班),对其进行两次测试以检测语域理论和听力成绩的相关性。笔者在学期第一周用同一套试卷对两个班进行了一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两个班成绩并无明显差异。实验阶段笔者在A班重点介绍语域理论及其预测功能,训练学生结合语域与语境,成功运用语域的预测功能以提高其听力理解力。在B班运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讲解生词、播放听力、检查对错。这个实验进行了8周,学生使用统一的听力教材和设备。在学期末笔者用另外一套同样的试卷对两个班进行了测试,并对A班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endprint
(二)数据的收集
笔者对两个班的100名学生进行的两次测试采用相同的两套试卷,两套试卷各由两部分组成:15个短对话和1篇听力短文。
测试所得的数据表明,与控制班相比,接受语域训练的实验班听力成绩有显著提高;将两个班第二次的测试成绩与各自首次测试成绩相比,实验班有明显提高,最低分由第一次测试的5分提高到第二次测试的11分,优秀率也大幅增加。而控制班并无显著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语域预测能力跟听力成绩成正相关,基于语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听力模式,而且学生也对前者更感兴趣。
四、语域理论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理解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声学信号或刺激的心理过程,而是一个主动采用某些方法对进入听觉系统的信息进行处理、理解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Marslen-Wilson对听音者大脑中的言语信息加工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表明:为了达到理解的目的,听音者在听音过程中应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听力技能——“信息选择的技能”和“信息预测的技能”。这两种技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听音者正确地加工、理解进入听觉系统的信息。而预测技能又是最重要的一个。预测能使听者对即将听到的材料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整体的概念,从整体上把握听力材料的内容,而不拘泥于材料中的具体单词或词组,进而摆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听清词汇却形不成意义理解的僵局。
作为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语域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即根据决定语域的三个语境因素(语场、基调和语式)我们可以反向预测其所使用的具体语境,进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在该语境中即将出现的大部分语言。因此把语域理论的预测功能合理地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听力理解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预测不是漫无边际的幻想,预测是指根据现实的感知和以往的经历,凭想象对即将出现的新形象做出推测、估计和预想的心理过程。即根据已知信息来限定将要听到的话的可能范围,最大限度地获得未知信息。具体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运用语域的预测功能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是指利用题目与题目之间的间隔时间并以试题所给的选项或文字为基础,在听前预测听力材料的具体语境和听力材料中可能出现的信息点,并且在听力过程中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材料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注意和寻找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效而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完成听后练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注重语域特征,启发和帮助学生正确辨别语篇。比如:语篇讲的什么事,对话对象是什么人,会话参与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说话者的目的是什么,用的什么口气和态度,在情景语境中表达的意义等。并引导学生结合听后练习所提供的选项以及文字,运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对听力材料进行反向预测,确定将要听到的材料的语境,从而有准备地面对听力材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McDonough S.Psych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Ceorge Allen&Umwin,1981.
[3]刘晓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听中预测技能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3(6):169.
[4]Underwood,M.Teaching Listening[M].London:Longman,19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