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长世 邢其涛 黄海
摘 要:清泉沟铜多金属矿区内矿化带发育,铜矿体均赋存与矿化带中并受其控制,矿化蚀变带、矿(化)体分布在中元古代小庙组地层与二叠纪花岗闪长岩接触部位,受断裂构造和岩体控制,矿化类型为热液型,分矽卡岩型和构造热液沿裂隙充填型两种。由此可见,该矿床的形成从区域成矿条件及控矿地质因素等方面与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及围岩地层中有利岩性组合条件密切相关,并控制着矿床形成的矿化作用。同时指出了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地球物理特征等找矿标志。
关键词:清泉沟铜多金属矿 热液蚀变 矿床特征 找矿标志 青海省都兰县
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61-01
东昆仑地区是我国中央造山带西侧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基础地质还是矿产研究,历来都是地质工作者关注的地区之一[1]。该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该研究者研究小组的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整理及研究工作,尝试综合论述青海省都兰县清泉沟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矿化类型以及重要的找矿标志,为后续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①。
1 区域地质
区域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中新元古代万保沟群、奥陶纪-志留纪纳赤台群、泥盆纪牦牛山组、中元古代小庙组,沟谷地段为第四系洪冲积物覆盖。
区域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以北西向-近东西向断裂为主,主要分布在测区北部,矿体易充填于较大断裂附近派生的次一级断裂中。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以中-中酸生岩侵入岩最为发育,其中以古生代晚奥陶世、晚古生代早二叠世、中生代三叠纪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岩石类型以闪长岩类、花岗闪长岩类、二长花岗岩类及钾长花岗岩类为主。
区域变质岩主要有中元古代的片岩、片麻岩、石英岩;晚奥陶世—志留纪的变火山岩。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内地层自南向北出露地层依次为中新元古代万保沟群、中元古代小庙组,沟谷地段为第四系洪冲积物覆盖,其中中元古代长城纪小庙组岩性为云母石英片岩,总体走向与构造线相同,近东西向。受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中新元古代万保沟群:浅灰绿色透辉绿泥片岩、暗绿色蚀变玄武岩。
2.2 构造
矿区地处秦祁昆早古生代造山系、东昆仑—柴达木造山亚系、昆中微陆块[2]。矿区的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线性断裂构造和受构造活动及岩浆侵入影响形成的劈理化带、节理化带中的碎裂岩化作用。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及构造破碎带,以北西、北西西向为主。矿区构造自北向南依次编号为F1、F2、F3、F4、F5、F6、F7,其中F4、F7为NE向,其它均为NW—NWW向。与矿化有关的构造为F2、F3。
2.3 岩浆岩
矿区内地层自南向北出露地层依次为中新元古代万保沟群、中元古代小庙矿区岩浆岩发育,以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中泥盆世灰色英云闪长岩为主。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分布于矿区北部。矿区南部出露中泥盆世灰色英云闪长岩。侵位于万保沟群地层蚀变玄武岩中。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内发现矿化带六处,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分别编号Ⅰ~Ⅵ。其中Ⅱ号矿化带内圈定铜矿体2个、分别编号Cu1铜矿体、Cu2铜矿体,Ⅳ号矿化带内圈定铜矿体1个,编号Cu3铜矿体。
Cu1铜矿体:为单工程控制,呈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孔雀石、黄铜矿,品位0.33%,矿体厚8.33m,产状355°∠70°,赋矿岩石为碎裂岩化石英片岩。该矿体经钻探ZK01钻孔控制,倾向上地下延伸未能控制到,为浅层延伸的地表矿。
Cu2铜矿体:为单工程控制,呈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孔雀石、黄铜矿,有三层达到边界品位。第一层品位0.32%,矿体厚4.41m,产状0°∠80°,赋矿岩石为碎裂岩化石英片岩。第二层品位0.52%,矿体厚2.04m,产状13°∠77°,赋矿岩石为碎裂岩化石英片岩。第三层品位0.39%,矿体厚2.58m,产状210°∠84°,赋矿岩石为碎裂岩化石英片岩。
Cu3号铜矿体:为单工程控制,呈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孔雀石、黄铜矿,品位0.33%,矿体厚1.88m,产状180°∠75°,赋矿岩石为透辉石石英片岩。
3.2 矿化类型
矿区西北部矿化蚀变带分布在中元古代小庙组地层与二叠纪花岗闪长岩接触部位,受断裂构造和岩体控制,矿化类型为热液型,分矽卡岩型和构造热液沿裂隙充填型两种。Ⅰ号矿化蚀变带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受花岗闪长岩岩体控制。Ⅱ号、Ⅲ号矿化蚀变带矿化类型为构造热液沿裂隙充填型,分别受F2、F3断裂构造控制。Ⅳ号矿化蚀变带矿化类型为热液蚀变型,受辉长岩岩体控制。Ⅴ号、Ⅵ号矿化蚀变带分布于中新元古代万保沟群地层中,受F6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
4 找矿标志
4.1 地层岩性标志
北西部中元古代小庙组地层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中的大理岩夹层与二叠纪花岗闪长岩接触部位能生成矽卡岩型的矿(化)体。南部万保沟群片岩和蚀变玄武岩断层接触,接触部位发现铜镍矿化。
4.2 断裂构造标志
NW—NWW向的断裂构造及其两侧的劈理化带、节理化带中的裂隙,为成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起到了导矿、容矿作用。北西向的F3、F6断裂、北西西向的F2断裂均发现矿化蚀变带。
4.3 地球物理标志
金属硫化物矿物富集能引起良好的激电中梯测量极化率异常,北西部矿(化)体多分布于极化率异常区向背景区过渡位置(低异常区和高背景区)。
5 结语
(1)发现矿化蚀变带六处,初步查明了矿化蚀变带的分布、矿化蚀变特征,并对部分矿化蚀变部位进行了工程揭露控制,圈定了3个铜矿体,5个矿化体。
(2)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及激电异常是本区的主要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 马得仁,马占青,赵战锋.东昆侖-柴北缘地区构造与成矿时空关系研究[C].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格尔木: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察院,2010.
[2] 赵振明,马华东,王秉璋,等.东昆仑早泥盆世碰撞造山的侵入岩证据[J].地质论评,2008(1):47-56.
注释
①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青海省都兰县清泉沟铜多金属矿预查报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