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东
按照英国派诺(PIRA)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2012年全球及西欧印刷总量中由数字印刷完成的产品占比已经达到14%,其中喷墨印刷占5%,激光数字印刷占9%。数字印刷的发展当然需要有数字印后设备与之配套,相比于制造精度要求极高的印刷机械,国内已经加入印后设备制造行列的企业数量众多,以深圳精密达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介入数字印后设备制造的时间还比较早。我们希望这些企业在紧跟国际印后设备发展潮流的同时,能够致力于研发与国情相适应的数字印后设备,这不仅会帮助推动国内数字印刷业的发展,也必将有助于推动其他发展中国家数字印刷业的向前发展。
鉴于“数字印后”这四个字存在着“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与印前、印刷连线的印后加工(CIP3)”与“提供专门为数字印刷服务的印后生产设备”两重含义,为避免歧义,本文所述的数字印后特指为数字印刷后加工所使用的专用设备。
数字印后设备的特殊性
数字印刷以满足市场上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按需印刷、可变印刷为目标,因此,批量多、单笔业务印数少是它的特点。现行印刷企业广泛使用的以满足批量生产任务为主的印后设备固然也可以用于数字印刷品的印后加工,但毕竟有“大马拉小车”之感,这对传统印刷企业兼及数字印刷产品或许还可以兼用,但对制作标书、相册,承印短版印件为主要业务的数字印刷门店,这些设备一方面是显得体积过大,占用场地,增加了企业的场租费用,另一方面采购成本也偏高,增加了企业的折旧压力。因此,努力开发出与数字印刷相匹配的数字印后设备确有其必要。
有人归纳了数字印后设备的基本要求:1.满足短版印件居多的生产要求;2.因为短版活多,所以印后设备必须能够方便实现尺寸间的灵活转换,并且要做到损耗少、出货快;3.通过印后加工,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由于发达国家数字印刷的发展速度远高于中国,所以与之配套的数字印后设备已经陆续面世,比如:可以为连续纸数字印刷机做联机配套的马天尼印后装订设备,满足了数字印件装订尺寸联机调试的要求;可以实现小幅面数字印刷机印后先行套帖再上机锁线的MBO专用设备;可以实现表面局部上光、产生类似炫彩效果的以色列视高迪(Socdix)印后设备;适合单人操作的德国凯马模切、烫金一体机及精装图册套壳扫衬设备;有别于传统装订使用的地平线竖式配页机等。由于这些设备都是从发达国家进口,售价就显得奇高。企业老总一方面是为别人的创造感到惊叹:只要市场有需求,就不怕没有供应商提供满足你生产需要的相应设备;另一方面则是感到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售价,在数字印刷业务量还不算充分的条件下难下购买决心。其实,这也是设备代理商攻克市场的难点。
发展与国情相适应的数字印后设备,就一定要在满足上述三项基本要求后进一步让设备做到小巧、低成本、多功能、操作简便,从现在的实际需要出发,完全不必追求过高的运行速度,因为对大部分数字印刷企业来说,现时的印刷业务还远没有达到量化生产的要求。
所谓小巧、操作简便是指,设备应该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工学习掌握。因为数字印刷门店大都不大,狭小的场地难以容纳大型的生产设备。强调易于操作是因为员工的流动性大,来自于市场的个性化生产任务又显得忙闲不匀,要求员工能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笔者曾拜访过台北的布莱特数码公司,诺大的印后加工车间常年配置的员工只有1人,这就要求这位员工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设备,完成印后加工的所有作业。
所谓低成本、多功能是指,从设计开始就要注重设备的性价比,力求做到一机多用途。那些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节省劳动力又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的设备一定能得到经营者的青睐,毕竟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国内数字印后设备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使用的数字印刷设备基本上都是海外品牌,所印产品的性价比不高,只要时间许可,稍大一些印量的业务还难以同传统胶印竞争。所以,国内数字印刷在印刷总量中的占比比派诺给出的全球已经达到14%差得很大,即便是依照民间的统计,算上分散于各种印刷工艺中采用数字喷头实现的产值,2013年也仅有2~3个百分点。只是因为这几年数字印刷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加之劳动力成本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投资人开始对使用数字印后设备以替代人力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实事求是地说,时至今日,国内专门针对数字印刷企业使用的印后设备并不多,认真分析现状,对推动印机制造企业关注这一领域的专业需求会有帮助。
从现在数字印刷门店的普遍情况看,与A3、A4数字印刷设备相配套的4K、6K小型切纸设备国产化率较高,这既是因为小型切纸机满足了绝大部分数字印刷机承印幅面的需要,并不需要对开切纸机,加之切纸设备的制造难度不算高,所以小型切纸机市场以国产品牌居多,有些已经配上了电脑自动操控系统,既经济又实用。
深圳精密达公司是较早就对数字印后设备开展专题研发的民营企业,胶装设备已经可以与连续纸数字印刷生产线联线作业,国内最早采购柯达数字连续纸生产设备用于图书制作的江苏凤凰数码公司,其印后配置的就是精密达装订设备。用国产设备取代价格高昂的进口设备既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企业的投资成本,也便于日后的维修保养。精密达敢于涉足数字印后产品的研发,对行业发展来说是做了件好事,但鉴于该设备的大面积普及会有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研发费用的回收与再投入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就显得压力沉重。唯有政府给予政策扶持,支持民间的技术研发热情,才有可能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愿意投入到这项对整个民族工业长远发展有利的事情中来。
这几年,伴随着数码打印蓝图渐趋取代带有污染的传统氨水熏蒸工艺,采购自动叠图设备的数字印刷门店也在快速增加,这有助于企业减少一线生产人员,降低用工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叠图的规范性。今后,这种带有普适性的数字印后专用设备一定会日趋增多。
由于现行的主打数字印刷设备大都使用的是A3、A4纸张,用A3纸即便是按32K装订,充其量也只有2折。如果客户要求做锁线装,套帖就成为大问题,这是现行没有采用连续纸数字印刷生产线在印后制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MBO于2014年初推出了一款先套帖后锁线的专用设备,但毕竟价格高昂,问津者寥寥。如若国内设备生产企业能够在这方面有突破,市场应该存在需求。至于为相册、画册配套的精装书壳及书芯制作,除了传统印刷企业装备有大型的精装生产线外,国内的一般数字印刷门店现在也缺乏专用设备,大都还是手工操作,这既影响整体质量,而且在完工时间上也难以保证。因此,开发小型适用的精装图书制作机械似乎也为市场所需要。
当然,数字印刷现在涉足的生产领域越来越多,从较早进入的商业印刷、票据印刷已经发展到包装、标签、家纺、瓷砖、墙纸,不同领域对专业设备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国内的印后设备制造企业应该关注市场的开发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项目投入力量加以研发,只要是满足生产需要,能够帮助企业节约成本的,相信企业会有兴趣购买使用,何况这些设备都存在着适时出口的可能,到那时市场空间会更大。
积极开发适合国情的数字印后设备
发达国家的设备开发之所以一如既往地走在我们前面,除了资金相对充足外,思想上重视产品的研发是最关键的因素,是市场需求鞭策着新设备的诞生。当然,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之我国更高,对替代人工的专业设备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上述提到的MBO的套帖带锁线功能的设备,自然也是他们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后组织力量加以开发,最终获得成功。此外,现在由悠印代理的不少专用印后设备都让人感到国外在开发设计上做得精巧,具有前瞻性。因为,追求个性化成为市场的发展方向,而这些产品又不适合在原本大型、高速的生产设备上加以完成,这就鞭策着设备制造商去开发可以自由组合的装订设备;即便是制作精装书,也由以往的高速大型设备改为自动化程度极高但完全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全部作业的小型生产设备,占地不大,但满足了高档产品的装订需求。
历史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总要经历一个从模仿到组合,最终走上创新道路的过程。刚刚经过30来年改革开放之路的中国,尽管印后设备的制造技术提高很快,不少设备也已经出口海外,甚至被发达国家贴牌生产,但大都还是处于模仿与组合阶段,设计理念基本是别人的,只是对局部做些小的改变和革新。如果我们以模仿、组合、创新三阶段来认识设备的常规开发过程,我国数字印后的现状是可以接受的。但以市场为导向,瞄准需求,舍得花人力、财力、物力去开展研发,争取真正走上引领世界印刷业发展潮流的境界应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这虽说需要时间,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国的印机制造业必须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前行,切勿好高骛远。
与发达国家开发设备过多地追求时尚、现代、完美、多功能不同,从国情出发,我们现在要求开发的设备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有效帮助提升产品质量。加之国内数字印刷本身还需要有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一阶段满足生产需要的设备不必过度追求速度,而应该以减轻投资者的采购压力为前提。就印后设备的制造能力来说,国内印机制造企业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摸清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投入研发力量,一定能有所突破,而后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再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印刷生产者都意识到,数字印刷不可能取代传统的胶印、柔印等传统印刷工艺,但数字印刷满足个性需求的优点越来越被市场认可。伴随着数字印刷设备的不断改进,质量的不断提高,价格更富竞争力,数字印刷在印刷总量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对专业印后设备的需求也将不断提出新要求。为此,数字印刷生产企业应该在拓展市场上不断努力,印后设备生产企业则应该在专用设备的研发上不断努力。我们热切地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