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
(四川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基于职业关联性和系统性教育的高职课程改革推进模式探索
孙莹
(四川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职业教育在探索适合于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课程改革前期,过于侧重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推进模式,使教学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状。为此,提出基于职业关联性和系统性教育的“链接式”改革推进模式,实现高职课程的全面和系统性改革,对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关联性;系统性教育;高职课程改革
在职业教育改革历程中,具有特色、富有创新的课程改革可谓硕果累累。基于工作过程和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推行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及“做中学”和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方式等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发展。
但是,在改革成绩斐然的背后,仍有值得深思及加强的地方。主要反映在改革前期、改革推进模式和改革实施方案中的问题,导致改革出现了局限性和表面性,影响了改革的成效。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课程改革的前期,根据培养体系中各课程的重要性,专业核心课程成为课程改革推进的首选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已成功转型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过于侧重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推进模式,并没有引领一个专业的全面性课程改革。对于理论性和学科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缺少工作载体的支撑,课程改革力度不大,除了植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外,从根本上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讲授式传统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由于课程改革推行不彻底,已出现了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专业基础课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难点和“瓶颈”。其次,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都是以独立课程为改革单元,仅有部分教师参与改革工作。从单一课程的角度来评价,改革是成功的。但由于改革视野的局限性,往往会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容易造成学生能力培养的缺失或断层。同时,已改革的课程由于缺少相关联教学环节的有力支持,改革成效打了折扣。最后,有些好的课程改革成果没有在同行中应用推广,造成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浪费。
职业教育肩负着民族发展的希望,需要在反思、创新和发展中不断成长。为此,教学改革还需深化和拓展,特别是改革推进模式和改革实施方案的调整。职业教育需构建关联性教育和系统性教育的思想,高职课程改革应该由原来的局部推进模式和独立改革实施方案调整为全面推行和系统性地实施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彻底抛弃传统的学科教育,彰显职业教育特色,高职教育才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职业成长需要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发展。据此,职业教育过程应体现由浅入深的多层次教育,包括职业入门教育、职业关联性教育和职业系统性教育。劳耐尔等人发现并确认了各发展阶段对应的知识形态,为课程改革需遵循职业成长规律科学地设计学习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职业入门教育是让学生对职业有初步了解,建立职业认同感;职业关联性教育是使学生对岗位的工作系统、综合性任务和复杂设备建立整体性认识,并获取工作经验,建立职业责任感;而职业系统性教育则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应用,形成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这种分层教育能使学生完成从初学者到技能熟手的角色转变。
职业教育如何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既体现出层次教育,又能高效、有序地完成培养目标,这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实,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课程体系时,相关联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已搭建了系统性的培养体系。但是,由于在课程教学实施前,课程之间往往没有进行过关联性和系统性的教学设计,致使能力培养体系没有发挥更大实效。因此,课程改革在对独立课程下工夫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课程体系上各课程间的关系处理,确保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再现一个系统性的培养平台。职业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全面和系统性的课程改革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课程体系中所有教学环节都进行改革,而应该通过科学的手段找到合适的载体,从课程体系层面上,将培养目标具有关联性的多个教学环节(这里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链接起来进行同步和整体的设计与创新。也就是说,高职课程的全面和系统性改革需要一种“链接式”推进模式,通过链接的多课程整体改革,既促进了课程的全面性改革,又保证了课程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改革,从而实现了职业关联性和系统性教育。
(一)“链接式”课程改革的载体
职业教育重视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强调教学活动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近年来,探索出适合于工学结合要求的理实一体教学的代表性课程类型有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和基于工作过程化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共同特征是均以具体的典型工作项目、工作任务或者是真实的典型工作过程为载体,通过“做中学”和行为导向的教学,重点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推行“链接式”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在课程改革中保持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和系统性。那么,针对多门课程的“链接式”改革,则可选择由多个典型工作项目(任务或工作过程)组合起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在对每个课程改革的同时,又通过工作任务的延续性和关联性把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等有机地串接起来,进行同步设计与创新。这种整体设计,可有效保证课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链接式”改革以综合性工作任务为主线,使学生在接受解决典型问题的单项工作能力培养的同时,通过对综合性工作任务的学习,接受职业教育的关联性教育和系统性教育,使学生对工作系统、综合任务和复杂设备建立起整体性认识。可见,综合性工作任务是“链接式”改革模式的理想载体。
(二)“链接式”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
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涉及许多方面,通常可分解成几条能力培养主线。在推进“链接式”课程改革时,首先要明确本专业需要进行培养方式改革的能力主线,即先确定需要进行教学改革的课程范围(这里仅是一个大致的概念)和目标。选定能力培养主线后,则着手分析这条能力主线上所包含的单项工作能力。梳理单项工作能力是为了确定构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各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这样,在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后,结合工作实际或生产现场,设计一个具体的总体目标、任务或产品,能把前面分析的典型工作任务串接起来,从而得到综合性工作任务。在明确综合性工作任务性质的基础上,拟定详细的工作要素(包括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根据教育的特点,把综合性工作任务分解成便于实施的多项工作子任务。最后,在课程体系中选出能实现以上工作子任务所需单项能力的培养课程,最终确定共同参与课程改革的具体教学环节。总体来说,“链接式”改革的整体思路需要在明确的能力培养主线上,选择理想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并通过合理的、分解的独立工作子任务确定改革链上的课程。基于综合性工作任务的“链接式”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
“链接式”课程改革从短线来看,使独立课程改革有明确的工作任务载体;从长线来看,综合性工作任务使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过程,更是实现职业教育关联性教育和系统性教育的平台。不仅如此,由于系列工作子任务的关联性,使得学生在每个环节中的学习成果将成为下一个环节的基本工作要素,在不断的工作反思、总结和优化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也得到升华。
图1 基于综合性工作任务的“链接式”课程改革思路图
(三)独立课程的改革思路
“链接式”改革整体方案设计中,针对独立课程分解了具体的工作子任务,独立课程的改革思路紧紧围绕工作子任务的开展而进行。有了明确的工作子任务为载体,独立课程向项目课程、任务引领课程或基于工作过程化课程等理实一体模式的改革便成为可能。以项目课程改革为例,项目课程的最小单元是学习项目,即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和内容,课程由多个学习项目构成。项目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学习项目的确定,也就是课程的结构搭建。在确定学习项目时,应当满足一些基本要求,如要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规划、分析思考和反馈等。同时,优秀的项目课程应尽量能够反映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具备确定的学习项目后,把学科体系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培养融入到相关项目实施阶段,从而完成课程内容设计。然后,以项目+知识点的教学组织方式编写课程的标准或大纲。
(四)综合性工作任务的选择与分解
作为“链接式”课程改革的载体,综合性工作任务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它应该能承载岗位基础工作能力和核心工作能力的培养,又能承载单项工作能力和系统工作能力的培养。根据行业不同,综合性工作任务的类型也有所不同。例如,有明确工作流程的系统性工作(如制造类专业),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工作(如营销和管理专业),以及复杂设备和系统的应用与维护工作(如应用技术类专业)。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综合性工作任务都要源于实际工作岗位,最好能涉及岗位群两到三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并且在结构上应能分能合。
综合性工作任务的分解要注意子任务自身的全面性和独立性,同时兼顾子任务间必须的关联性。工作子任务不一定是完全与企业的真实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而是可根据教育特点、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有一定的创新。工作子任务的全面性包括具有明确的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能为独立课程的工作开展提供完整的工作要素。并且,工作子任务的性质应尽量呈现多样化,如从一开始单一、简单、封闭和模仿性的工作任务,逐渐过渡到组合、复杂的工作任务,最后提升到开放性的工作任务。在任务排序时要有渐进式的难度梯度。
以机制专业(数控方向)为例,说明基于综合性工作任务的“链接式”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方案和独立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链接式”课程改革的方案设计
机制专业(数控方向)的就业岗位包括工艺员、操作员、设备管理员和质量检验员等,能力培养主线包括数控加工能力、数控设备管理和维修能力以及产品质量检验能力等。本例选择“数控加工能力”培养主线(含普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说明围绕这条能力培养主线上的多门课程的“链接式”改革方案设计。按图1所示的整体思路,改革整体方案设计内容和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通过对本能力主线上各单项工作能力的分析,确定的综合性工作任务是CBE200型齿轮泵的加工,能链接改革的课程包括11个教学环节。
(二)独立课程的改革实例
以链接中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根据本课程所分解的工作子任务(即齿轮泵零件的选材和确定加工方法)的性质,确定课程的最佳模式是项目课程。课程设计思路如下页图2所示。首先把齿轮泵的所有零件按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如传动轴类零件、齿轮零件、箱体类零件、标准件和其他件等),以同类型零件的选材和确定加工方法的工作任务作为一个学习项目,从而确定本课程由5~6个学习项目构成。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明确每个学习项目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并根据不同学习项目的特征,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法,如刚开始由于学生能力的原因,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当学生建立起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可选择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当然,课程改革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还包括教学资源的建设、评价体系设计等等,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表1 “’链接式”课程改革方案表
图2 项目课程的改革思路图
(一)以点带面,推行课程的全面改革
“链接式”改革模式推动了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引领,带动了关联课程的全面和系统性改革。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学科性较强专业基础课程改革难的局面。由于这种改革是浩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个认识统一、能力相当和认真负责的教师团队,通过这个公共教学平台,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改革的整体水平。
(二)形成良好的自监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
由于系列工作子任务的关联性,使得学生各课程的学习成果将作为公开作品呈现给关联课程的任课教师,作品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同时也能展示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通过对学习成果的交叉评阅,可在教师团队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工作关系,以及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的自监机制。这种自监机制对教师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觉成长和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3).
[2]刘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J].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李全文.高职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6]聂章龙.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7).
(责任编辑:王璐)
On the Reform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Based on Vocational Relevance and Systematic Education
SUN Ying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Chengdu Sichuan 611130,China)
Abstract:Great achievements have made in studying the suitable curriculum reform of“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in vocational education.However,too much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reform of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reform,leading to both good and bad teaching results.Accordingly,the paper proposes the“chain”reform mode which is based on vocational relevance and systematic education.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courses chain teaching design,it mak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and promotes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vocational relevance;systematic education;the curricalum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36-04
作者简介:孙莹(1965—),女,四川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的研究及教学。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重点研究课题“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ZY13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