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危机前后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2015-07-14 09:15要世聪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领先价值链竞争力

韦 琳,要世聪,石 玉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300222)

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危机前后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韦琳,要世聪,石玉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以2006—2012年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按成本驱动因素和价值链构成将成本领先战略分为三类,并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探讨:第一阶段为2006—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第二阶段为2009—2012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分别研究经济危机爆发前后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经济危机背景下,效率驱动型、科技创新型和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科技创新型和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受到削弱,难以获得立竿见影效果。研究结论对于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如何在不同经济背景下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成本领先战略;经济危机;成本驱动因素;价值链;效率驱动型;科技创新型;价值链优化型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危机的影响波及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中国已经出现大量企业倒闭浪潮,尤其是金融、房地产行业(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0;王梦奎,2010)[1][2]。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金碚,2012)[3]显示,我国企业竞争力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逐渐下降,虽然在2011年有所缓解,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企业也必将面临更加激烈严峻的竞争。如何在经济危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保持企业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这将是企业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必须解决的难题(陈元,2009)[4]。根据Michael E. Porter (1980)[5]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可以通过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获取竞争优势,而成本领先战略作为产业竞争中主要的竞争模式往往是企业在进入市场或争夺市场中最为常用的策略手段,尤其对已经形成规模经济且开始成熟的市场更是如此。

企业关注的成本驱动因素和价值链环节各不相同,具体表现在与成本相关的资源配置及价值链构成上,从而形成不同的成本领先型战略类型。同时社科院《企业竞争力报告》(金碚,2011)[6]显示经济环境的改变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波动影响,因此本文拟从成本领先这一战略前提出发,在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及价值链构成的基础上,将成本领先战略划分为效率驱动型成本领先战略、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战略和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并结合经济危机的研究背景,探讨在不同经济环境下企业实施不同类型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Zajac,Shortell,1989)[7]。该研究对于在经济危机环境下企业如何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以引领企业突出重围,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率,强化成本领先型竞争优势具有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研究在管理学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以Michael E. Porter (1980)[5]为代表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者归纳总结了三种具有内部一致性的竞争战略,提出成本领先是企业一种重要的竞争优势。随后Mille和Friesen(1986)[8]研究了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采取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及集中化战略的企业绩效比没有明确战略定位的企业要好,但未取得任何单一战略对绩效有影响的证据。王耕等人(2000)[9]在这方面补充经验证据,指出企业应从战略成本的高度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管理实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又会为战略成本的实施创造出更多空间。Kindleberger (1975)[10]则将研究涵盖了更多的细致考量,认为一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在效率、技术、规模和政府政策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金碚(2003)[11]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企业竞争力的本质体现为企业的高效性,成本领先带来技术、规模、政府政策等方面的提升最终仍要通过企业效率来影响核心竞争力,并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报告(2008)[12]再次重申该观点。这一理念的提出验证了Sanjaya Lall(2001)[13]在可持续和效率问题上的思考,认为质量①意味着高效,企业运行效率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越强。此后关于效率驱动型成本领先战略相关文献涌现,具有代表性的刘赐良和刘铁(2005)[14]在关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加强成本效率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选择。王晓枫、熊海芳(2010)[15]随后对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的市场结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目前银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而效率型成本领先与技术型成本领先之间的纽带关系最早是由M.V. Posner(1961)[16]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引出,发现除了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差距之外,还存在着技术研发投入上的差异,技术领先催生新的产品和工艺流程,效率的提高降低了成本,并凭借低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樊纲(1998)[17]则将两者之间的联系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科教兴国与低成本领先应同时兼顾,不可片面强调科技领先,忽略成本控制效率,而把过多资源配置于长期内无法形成竞争的领域里,否则会过早丧失竞争优势。唐天伟(2006)[18]则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研究了企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技术进步引发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生产率水平的变动进一步影响技术效率的变化,而得益于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显著提升,进一步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关联。而潘镇和鲁明泓(2003)[19]则研究了企业价值链优化与企业效率之间的联系,通过针对苏州457家中小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若能合理整合优化企业价值链构成、配置企业资源则能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极大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

本文有关经济背景的研究主要借助于Zajac和Shortell (1989)[7]的研究成果,整体经济环境改变会对竞争战略—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产生影响,他们认为在不同或者变化的环境背景下使用同一种战略不会取得良好绩效。我国学者张建才(2002)[20]同样针对经济环境因素指出根据动态的环境制定动态的竞争战略是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文献多从效率、技术和价值链等不同成本领先类型出发,分别研究成本领先战略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间的关系,但并未将不同类型的成本领先战略结合起来,对此做出系统性研究并加以比较,同时对宏观经济环境在其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欠缺关注,难以对企业形成有效的战略资源配置指引,基于此本文将作出补充性研究。

三、理论依据及研究假设

Michael E. Porter在《竞争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竞争战略概念,他把竞争战略描述为:“采取进攻性或防守性行动,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成功地对付五种竞争力,从而为公司赢得超常的投资收益。”[5]Porter归纳总结的三种具有内部一致性的基本战略,其中就包括成本领先战略。按照Porter的思想,成本领先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着本质上的关联,其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影响,并随着现代战略管理的不断实践与发展,竞争战略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张蕊,2001)[21],人们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研究出准时制生产方式(JIT)、作业成本核算法(ABC)以及平衡计分法(BSC)等绩效管理方法。那么,成本领先战略是由哪些要素构成,而核心竞争力又是以何种方式受到这些构成要素的影响?

(一)成本领先战略类型及衡量指标

本文在考虑了成本驱动因素和价值链要素对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影响的基础上,从这两种角度展开讨论,将成本领先战略划分为三种类型。根据Robin Cooper和Robert S. Kaplan(1988)[22]提出的成本动因理论,成本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的效率、生产流程的创新以及企业资源职能要素的划分上,因此按照成本驱动类型可以将其划分为效率驱动型成本领先战略和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战略;从企业价值链角度来看,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构成了企业流程的所有环节,内部价值链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潘镇,鲁明泓,2003)[19],外部价值链主要针对原料供应商和产品经销商,价值链中的每一环节既是发生成本的环节同时也是创造价值的环节,将企业内外价值链逐个分解优化,从而形成第三种成本领先战略——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为了便于界定不同类型的成本领先战略并兼顾研究的可行性和指标的可获得性,笔者根据与企业成本相关的资源配置和价值链环节分别列示出每种战略所具独占性②的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成本领先战略类型及衡量指标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经营成败和命运,是企业中最具决定性和长远性影响的内生因素,已逐渐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但目前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探讨上仍然处于百家争鸣状态,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环境因素,可以是广义上的整体经济环境,也可以是狭义上的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陈元,2009;曾道荣,谭明军,2010)[4][23]。第二类为效率因素,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能够补偿成本消耗的前提下,企业要以尽可能少的有限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服务或产品来实现规模经营(纪良纲,1996)[24],企业组织的高效性是根本保障(金碚,2003;唐天伟,2013)[11][18]。第三类为资源因素,企业资源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诸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外部资源包括社会关系资源、供应商资源等(王跃堂,2004)[25]。第四类为文化因素,企业文化体现在公司运作的方方面面,不受制于物质资源的约束却能够转化为企业的资源,包括战略管理、企业治理结构、运作模式等(胡大立,卢福财,汪华林)[26]。成本领先战略即是在上述四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影响。

(三)研究假设

效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永恒的主题,竞争力的本质体现为高效。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企业可获取的资源相对充足,如何高效利用多余资源使其转化成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效率驱动型成本领先战略下,大部分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较高的效率水平,在资金周转、成本控制以及劳动效率上处于优势地位,企业的高效性直接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与此同时,企业的高效性能够使其拥有充足的资金用于科研、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邱吉福,王园,张仪华,2012)[27];而在经济危机时期,虽然企业资源稀缺性变得更加显著,生产效率降低,但是若企业能够合理实施效率驱动型成本领先战略,则能够弥补企业的经营效率、营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加快产品销售,降低资金机会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刘培荣,2013)[28]。据此推理,提出本文第一个假设。

假设1:在非经济危机时期,效率驱动型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贡献显著;在经济危机时期,效率驱动型成本领先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但显著关系有所削弱。

创新是企业不断进步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经济危机时期,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技术创新是提高成本领先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途径,研发投入越高,高素质人才越多,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通过技术创新改进产品的性能,优化生产运营过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张德茗,李艳,2011)[29];与平稳时期不同,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生产力下降,资源短缺,资金匮乏,若将有限资金用于研发开支将进一步减少生产效率,降低短期效益,同时技术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长具有一定滞后性,因此在短期之内技术创新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樊纲,1998;唐天伟,2013)[17][18]。据此提出本文第二个假设。

假设2:在非经济危机时期,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贡献显著,在经济危机时期,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显著关系削弱。

随着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日趋完善,成本降低的空间和潜力日渐减少,价值链成本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寻找新的价值创造空间的研究重点(洪光辉,2013)[30]。在非经济危机时期,企业拥有较多的资源和精力对价值链整体优化重构,通过分析各价值环节之间的关系,明确价值链关键环节,进而提高企业资源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在经济危机时期,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企业要根据价值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的调整来实施其基本战略以获取有利的竞争优势(Zajac,Shortell,1989;张建才,2002)[7][20],以前的价值链结构必然不再适用,因此企业需要对价值链全部环节进行重新整合优化,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企业资源,并且与技术创新类似,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目的就是谋求长远发展(穆林娟,2012)[31],势必要牺牲短期利益以换取未来发展,从整体上看在经济萧条阶段实施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会延缓企业发展的步伐。据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

假设3:在非经济危机时期,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贡献显著;在经济危机时期,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显著关系削弱。

四、研究设计与样本选取

(一)研究设计

本文旨在研究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三种类型的成本领先战略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影响。为此,在结合前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基础之上,构建如下线性模型验证上述假设:

COMP =α0+α1CostLeader +α2Crisis+α3CostLeader×Crisis + α4Size +α5Roa +α6Retaining +α7CashFlow +α8Growth +α9Risk + α10Concern+α11StockVol+Industry Dummies+ε(1)

式(1)中,COMP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该指标的取值来源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营报》共同研究开发的“CBCM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的监测结果,CBCM监测体系避免选取诸如资产负债率等需要依赖于人的专业经验才能判断优劣的指标,排除了模糊变量的同时也加入了专家对指标及权重的讨论和问卷调查,更加符合本文的研究需要。CostLeader衡量了企业不同类型成本战略领先程度,并根据上述成本领先战略的不同类型,分别指效率驱动型成本领先程度Effi-Leader、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程度Tech-Leader和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程度Valu-Leader,依次用来检验上述假设一、假设二和假设三。该指标的取值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自衡量指标值进行拟合③而得,取值越高,企业在该类型成本领先战略上的优势越明显。Crisis为识别不同经济背景的哑变量,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该指标取值为“0”,经济危机期间取值为“1”。④CostLeader× Crisis为企业成本领先程度与经济背景哑变量的交互变量。

在控制变量的选取上,主要考虑下述因素:从企业成长性上看,在适度范围内企业规模越大、增长率越高,形成规模效应越明显,对于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越具有显著提升作用(纪良纲,1996;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徐建伟,2008)[24][32];从企业盈利能力上看,资产回报率作为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Dess,Davis,1984)[33],能够成为衡量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创造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标准(刘睿智,胥朝阳,2008)[34],资产回报率越高,竞争力越强;从企业股权结构上看,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竞争力明显优于其他企业(臧卫国,2011)[35],并能够有效分散小股东“搭便车”问题,提高企业绩效(张红军,2000)[36];从股价稳定性上看,股价振动幅度用以衡量股价的变化大小,具有稳定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股价无论在牛市或熊市都应该保持相对平稳的走势,大涨和大跌都会影响企业竞争力(金碚,2008)[12];从企业发展状况上看,资本积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资本积累程度能够显著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宋敏,2000)[37],每股留存收益能够有效对其加以控制;从获取现金的能力上看,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保证,企业核心竞争还应体现在企业获取现金流的能力上(张蕊,2010)[38];从企业面临风险上看,企业拥有较高杠杆水平的企业意味着面临较高的经营和财务风险,降低了再融资能力,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下降(王满,2009)[39]。综上所述,依次选取公司规模、总资产增长率、资产回报率、股权集中度、股价振动幅度、每股留存收益、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综合杠杆系数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详见表2。

表2 研究变量定义表

(二)样本选取

本文首先选取“CBCM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2006—2012年共6 433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监测值,剔除成本领先战略构成要素指标缺失的样本2864个,控制变量指标缺失的样本4个,最终得到观测样本3 565个。为了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型变量按1%进行winsorize处理。本文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库”“CSMAR数据库”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营报》共同研究开发的“CBCM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数据分析工具使用“STATA 11.0,SPSS19.0”。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报告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指标,统计显示,2006—2012年观测样本企业核心竞争力检测值的平均值为0.049,中值为0.119,25%中位数为-0.181,75%中位数为0.346,表明多数企业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能力,但优势并不明显。三种不同类型的成本领先程度指标25%和75%中位数及其标准差显示,各企业在效率型成本战略上的领先程度差异较大,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战略次之,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最小,这表明企业对效率、科技创新和优化价值链这三种成本影响因素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依次降低。经济危机哑变量均值表明,45.8%的观测样本处于经济危机背景之下。最值统计量表明研究变量存在异常值,多元回归前需进行异常值处理。

(二)相关性分析

表4报告了研究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报告显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三种类型的成本领先程度均在1%水平下正相关,这表明在不考虑经济背景时,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通常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种成本领先程度间的相关系数显著正相关,且均大于0.35,这是因为具有成本领先优势的企业往往将成本控制措施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这会在成本领先的三种驱动因素上均有所体现,使得三种类型的成本领先程度同时偏大。除了风险程度外⑧,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其正负符合预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控制变量选取的合理性。此外,各解释变量、控制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普遍较小,初步表明变量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三)多元回归分析

表5报告了在控制相关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企业成本领先程度对核心竞争力影响的回归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混合面板模型的初步回归结果存在异方差,为此对三个模型均运用了WLS回归方法消除异方差。整体来看,模型设定不存在明显多重共线性和序列相关性,调整后的R2值均大于0.3,F统计量均较大,这表明三个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良好。

具体来看,Panel A报告了在控制相关因素影响的前提下效率驱动型成本领先程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关系。回归结果显示,效率型成本领先程度的系数0.778%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在非经济危机时期,通过控制成本费用率、提高周转和生产效率等手段获得的成本领先优势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显著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交互项的正系数表明,经济危机背景能够促进效率型成本领先优势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与研究假设H1一致;但交互项与被解释变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原因可能是经济危机期间,市场需求萎缩使得企业产品周期延长,效率型成本领先优势反映在经营效益上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而经济危机背景的“促进效应”受到影响。

Panel B报告了在控制相关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程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关系。回归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程度的系数2.22%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交互项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这表明在非经济危机时期下,通过科技创新优化生产经营流程获取的成本领先优势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相比于效率型成本领先优势和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战略的这种提升作用显然更加明显⑨。此外,经济危机背景会减弱科技创新成本领先优势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具有“削弱效应”,符合研究假设H2。

表3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4 研究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表

Panel C报告了在控制相关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程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关系。回归结果显示,价值链优化成本领先程度的系数0.81%在5%水平下显著为正,交互项系数在5%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在非经济危机时期,通过引进新型企业资源、淘汰过剩产能、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等措施,优化重构企业价值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经济危机背景同样会减弱这种提升作用,既具有“削弱效应”。需要注意的而是,交互项负系数绝对值大于解释变量系数,表明经济危机背景的“削弱效应”异常明显,使得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在价值链优化型上具有成本领先优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而较低。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价值链优化策略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系统风险,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这类企业不得不承担更严峻的经济后果;另一方面,企业价值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经济危机爆发改变了之前整体经济环境,企业需要对价值链全部环节进行重新整合优化,本来已捉襟见肘的企业更雪上加霜。

表5 成本领先程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回归结果

在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资产回报率、每股留存收益、成长速度、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整体上显著正相关,符合预期。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未出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原因可能是相比企业盈利能力而言,“CBCM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对企业获取现金流能力的重视程度较低,其竞争力检测值包含的企业现金流量信息较少,因此不足以与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指标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杠杆系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呈现预期的负相关关系,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原因可能是较低的杠杆水平虽然意味较低的经营和财务风险,但同时也牺牲了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受到制约。股价振动幅度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关系整体上并不显著,这可能因为公司股票价格包含太多的信息含量,并且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其特征很难直接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

六、稳健性检验与研究结论

(一)稳健性检验

本文以深沪主板上市公司全样本为基础,对不同类型成本领先构成要素指标值进行拟合,以其拟合值衡量企业的成本领先优势进行研究分析,其中较低的拟合值既可能是因为企业没有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也可能是因为企业虽然制定并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但效果并不显著。为避免此类样本对研究结论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以具有明显成本领先优势的公司为分析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我们分别选取成本领先程度拟合值大于中位数2.912、3.175和1.709的公司为观测样本,采用相同的模型和分析方法,检验前述分析结论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表6报告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报告显示,解释变量系数与表报告结果差异不大,表明研究结论并未发生显著改变,前述研究结论稳健有效。

表6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二)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以2006—2012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后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经济背景下三种类型成本领先战略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经济危机时期,效率驱动型、科技创新型和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以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战略最为明显。而在经济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科技创新型和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受到削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优化重构价值链难以获得立竿见影的竞争优势。

由于成本领先战略建立在规模效应和经验效益基础之上,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本领先战略规划,用以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在非经济危机背景下,市场需求充足条件下企业现金流充足,企业应着眼于未来,可以优先施行科技创新型成本领先战略或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和优化价值链的投入,为获取未来的成本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而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技术创新和价值链优化在短期内对企业效率具有一定程度反向作用,企业更应着眼于当前,优先采取效率驱动型成本领先战略,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严格控制成本效率,努力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效率,顺利摆脱经济危机困境。总而言之,企业应培养宏观经济环境的理性认知能力,迅速把握经济形势变化为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以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Kwasi Amoako-Gyampah(1997)等研究表明,竞争战略性资源突出表现为成本和质量,配送管理和技术柔性,其中只有质量与企业绩效密切相关,而其他要素则通过质量来影响企业绩效。

②每种成本领先战略的衡量指标之间互有交叉,只在表1中列示该种成本领先战略所独自具有的衡量指标。

③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将效率驱动型、科技创新型、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战略的根据表1衡量指标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用以衡量成本领先程度。

④一般认为,2008年9月雷曼投资银行的破产标志全球金融危机的开始,故本文以2008年末为经济背景的分界点。

⑤选取EffiLeader的拟合指标为: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劳动效率。

⑥选取TechLeader拟合指标主要包括:科技研发人员比例、高学历人员比例、研发费用收入比、劳动效率、科技成果转化率。

⑦选取ValuLeader拟合指标主要包括:员工总人数、高学历人员比例、营业成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生产效率、纵向一体化收入指标。其中纵向一体化收入使用经Yoram Barzel(2000)修正之后的增加值指数(VAS)进行衡量:

⑧杠杆效应不仅放大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也使企业更可能陷入财务困境,因此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

⑨经拟合之后的效率驱动型、科技创新型和价值链优化型成本领先程度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雷达,阎衍,朱戎.我国经济的外部风险与对策[J].宏观经济政策,2010,(5):23-26.

[2]王梦奎.后危机时期的世界和中国经济[J].管理世界,2009,(1):2-5.

[3]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经济波动与企业竞争力[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

[4]陈元.后经济危机阶段:加速发展路径的强制性变迁[J].管理世界,2009,(9):1-7.

[5]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Free Press[M]. New York,1980:38-48.

[6]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产业变迁与企业竞争力[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

[7]Zajac,Shortell. Changing generic strategies:likelihood,direction,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413-430.

[8]Miller D,PH Friesen. Porter’s(1980)Generic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with America data[J]. Organization Studies,1986,7(1):37-54.

[9]王耕.战略成本管理在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的探索[J].会计研究,2000,(9):49-53.

[10]C.P.Kindleberger. Monopolistic Theor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J].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World Orders Reading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1975.

[11]金碚.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报告(企业版)[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6-11.

[12]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企业成本与竞争力[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4.

[13]Sanjaya Lall. Competitiveness Indic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R].World Development,2001,29 (9),1501-1525.

[14]刘锡良,刘铁.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成本领先战略视角[J].金融研究,2006,(4):71-80.

[15]王晓枫,熊海芳.基于市场结构的银行竞争力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14.

[16]M.V. Posne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echnical Change [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61.

[17]樊纲.论竞争力——关于科技进步与经济效益关系的思考[J].管理世界,1998,(3):10-15.

[18]唐天伟.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及生产率变化的比较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3):13-21.

[19]潘镇,鲁明泓.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3,(3):119-125.

[20]张建才.动态竞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华东经济管理,2002,(8):81-83.

[21]张蕊.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变革[J].会计研究,2001,(12):47-50.

[22]Robin Cooper,Robert S. Kaplan. Measure costs right:Make the right decision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8:96-103.

[23]曾道荣,谭明军.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活力提升的有效途径[J].管理世界,2010,(11):1-9.

[24]纪良纲.提高我国商业规模效益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6,(5):55-58.

[25]王跃堂,毛旦霞,罗慧.会计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的挑战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1):67-70.

[26]胡大立,卢福财,汪华林.企业竞争力决定维度及形成过程[J].管理世界,2007,(10):164-165.

[27]邱吉福,王园.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效率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2,(2):52-58.

[28]刘培荣,程伟.基于国家和行业分布的世界500强上榜落榜企业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1):139-142.

[29]张德茗,李艳.科技型中小企业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和实现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3):60-71.

[30]洪光辉,田帅.基于战略和价值链分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建筑经济,2013,(4):74-76.

[31]穆林娟,贾琦.价值链成本管理为基础的跨组织资源整合:一个实地研究[J].会计研究,2012,(5):67-70.

[32]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徐建伟.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规模分析[J].经济参考研究,2008,(16):13-19.

[33]Dess G.G. and Davis Porter. Generic Strategies as Determinants of Strategic Group Member -ship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3):67-88.

[34]刘睿智,胥朝阳.竞争战略、企业绩效与持续竞争优势——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研管理,2008,(11):36-42.

[35]臧卫国.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竞争力——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11,(7b):9-13.

[36]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4):34-43.

[37]宋敏,王甲.从资本充足率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J].经济科学,2000,(3):71-77.

[38]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J].财经问题研究,2010,(7):96-99.

[39]王满,史海波.企业资本结构、融资能力与市场竞争力[J].财经问题研究,2009,(6):106-109.

[40]Yoram Barze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tate[J]. Economics of Governance,2000,(1):127-134.

责任编辑、校对:艾岚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5)01-0089-08

收稿日期:2014-03-19

基金项目:天津社科规划项目(TJGL11-119)

作者简介:韦琳(1963-),女,天津人,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成本管理、公司财务。

Effect of Cost Leadership Strategy for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Evidence from the Listed Companies around Financial Crisis

Wei Lin, Yao Shicong, Shi Yu

(School of Business,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y Main Board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6 to 2012 in China. According to cost drivers factors and formation of value chain, cost leadership strategy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efficiency-driv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value chain optimization, and we approach it from two stages with the financial crisis as the cutoff point: the first stage before the years of 2006-2008 financial crisis; the second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9-2012, which discuss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the three cost leadership strategies on promoting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non-economic crisis, the three strategie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but in the impact of the economic crisis,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ype and value chain optimization type have been weaken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onclusion affords reference to the companies which carry out cost leadership strategy how to improve core competitiveness effectively.

Key words:core competitiveness; cost leadership strategy;economic crisis; cost driving factors;value chain; efficiency of driv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ptimization of value chain

猜你喜欢
领先价值链竞争力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我国铁钌接力催化氨合成技术国际领先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