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2015-07-14 02:29:21刘玉静
学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同学

刘玉静

(河北省三河市灵山小学065200)

浅谈语文教学中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刘玉静

(河北省三河市灵山小学065200)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它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体验尊重的爱

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学生也可以参与开发课程,这就使得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有了更大的空间。如果让学生这股鲜活的力量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局面,那样不仅使课程更加丰富多样,为学生所喜欢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上教“读一读,说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时,我原本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各个日期是什么节日,这些节日是纪念什么的节日。当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突然一个急不可待的学生冒出了这样的一句话:“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节日画下来?”一句话提醒了我,作为一年级的学生,绘画可是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我怎么就没想到让学生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里的美好节日呢?于是我立即热情赞扬这位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画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画好了。我让部分学生上台讲解他们的作品,又让其余的学生在组内交流。望着同学们那一张张欣喜、兴奋、满足的小脸,望着那一幅幅五彩的图画,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这股无限鲜活的潜力。同意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语文,感悟语句、词义是对他们的尊重,这种爱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教师的爱,更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师生共同教学——体验平等的爱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教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变得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定势,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即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

如在字词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当小老师,首先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练习当小老师,试着讲一个字。最后,分别请小老师到讲台前带领全班同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全班多数学生在讲台前都能神态自然、挥洒自如。在按着一定方法学完生字的音、形、义之后,生生、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质疑,和谐互动。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学生小明的英语学得很好,他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不仅讲解了汉字的读音、字形、字义,还告诉大家这些字词的英文读法,大家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学生的多元智能得以发挥,扬长促短,各个领域的知识互相渗透。教学相长,教师的知识面在课堂上也得到拓宽。

在充满爱意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大家真正体验到了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情绪的体验。

三、师生共同评价——体验信任的爱

长期以来,忽视学生单项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率,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了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和师平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学生可以用语言、动作(鼓掌、点头、微笑等)不同的方式互相评价。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则可以补自评中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这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客观的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在教师范写、范读之后,学生或是给予掌声或是提出建议。通过生对师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得到提高,师生的情感在互评中升华。

在学《红橙黄绿青蓝紫》一课时,一名学生当堂在电脑上画出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为之鼓掌、喝彩。由于鼠标操作难度较大,当画到彩虹时,线条粗细不一,有些学生不免发出了叹息声,表示遗憾。为了鼓励画画的同学,我总是用语言来安慰他。这时,白金同学突然站起来指着画面说:“大家看,为什么彩虹宽窄不一呢?因为近大远小,粗的地方离我们近,细的地方离我们远,他画的画多好呀!”

全班学生豁然开朗,顿时掌声响起。可见,生生间的评价更具有鼓励性和感染力。

四、师生共同管理——体验和谐的爱

课堂管理是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大胆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在小组讨论中,组长的工作是最具体、最琐碎,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的一项工作。如果让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担任这项工作,要把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做好确实不容易。我把小组长的工作分解开来,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分别担任发言组长、记时组长、声控组长、倾听组长。学生各负其职,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样既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又加强了同学的团队意识。

小组研讨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互相交流,一同切磋;互相合作,共同参与;互相帮助,共同分享;互相欣赏,共同体验。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课堂上的爱意就会越来越浓。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同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帮助同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