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炜 (南宁学院 530200)
浅谈工业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余 炜 (南宁学院 530200)
实践教学是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概念创意应用于实际设计的重要过程。工业设计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过硬,这就要求现代工业设计学科教育重视实践环节。文章以当前高校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实践类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使培养出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我国的工业设计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它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我国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培养既有足够的创新思维,又能很快适应实际的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但当前,我国的设计教育与产业处于失衡的状态,一方面学生就业率不断下滑,工作不稳定,另一方面是企业招聘不到满意的设计人才。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设计专业教育方式滞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工业设计的滞后。因此,工业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工业设计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能将设计的思想和新兴的理念转化为现实,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目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背景下,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飞速发展,一般本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都设立在艺术学院和机械学院,课程设置基本类似,主要采用由基础理论、造型设计、专业设计三大块构成“三段式”的教学模式。课程安排涉及到较多的造型设计,偏重于理论教学,专业设计上的很多内容属于虚拟课题,设计教育上存在着概念模糊,手段盲目,思维空洞,与产业需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此类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实践知识和应用技能培训的重视,割裂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贯通与衔接。大部分学生基础课学得很好,可在实际工作中却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将学过的美学法则、设计规律在具体设计任务中应用。不难看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其就业的一个明显障碍。因此,我国工业设计教学模式需从国情和社会需求出发,因地制宜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改变传统观念,对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
随着我国设计行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发展,工业设计的学科范畴也在逐渐延伸,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下的设计专业学生因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步入社会后难以应付工作上的挑战。为改变这一现状,政府从客观上对工业设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加快高等教育工业设计及相关学科的建设和改革步伐,提升学科的专业门类层次,推动学科领域内多种教育性质、多种教学层次与多种人才教育的协调发展。因此,工业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胆大而心细的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探讨。
根据新时代的要求,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需要结合学科特点、专业特色、学生特性、时代特征、现实条件等方面,课程设置中将实践教学环节放到重要位置,积极营造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氛围。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模式目的
根据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一方面将专业基础课课程和设计实践训练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实现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目标,如培养创新设计思维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手绘设计表现能力、产品材料与结构的分析能力、市场调研与用户分析能力等。另一方面借助专业实训、考察课程、设计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整合各种专业应用技巧,实现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的目的不是制造人而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需要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对专业有用的人。比如借暑期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工业设计行业现行的设计过程中进行考察与实训,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实践教学模式紧密贴合实际,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建立产、学、商合作式教学与设计实践平台,形成恰当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工业设计教学与科研在实践基础上得到更好的连接。
2.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样性的实践课程体系
(1)课堂内外相结合,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分为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上,可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为引导,改变目前惯用的图片欣赏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外为学生搭建丰富的实践平台,如以学生自选课题、国内外工业设计类竞赛为引线过渡到学生个人或团体上,以建设系列网络教学平台、企业案例资讯等实践教材为辅助,培养学生知识应用、信息分析、团队合作的能力。实践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不仅是对理论课程很好的补充和完善,还是学生由动脑到动手的重要实现过程。
(2)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工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就是置学生于真实的工业设计行业市场环境下,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从而检验自己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有针对性的加以学习与提高。秉着校企双赢的理念,学校可与所处地区的兴盛产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企业可在学校中建立研发中心,以精心选择的企业课题为载体,在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手段,进行实质性的训练,为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实践的场所,让其在真实的设计环境中充分感受市场氛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就业率。
3.大力发掘社会资源,构建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在保证国家对工业设计类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学校所制订的实践教学计划要突出工业设计专业的自身特色,体现设计专业的灵活自主性。打破原有单一的评价与考核标准,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精心安排、周密布置,以保证教学质量。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作为重点实践考核项目,设计作业的考核形式可采用答辩、模拟产品发布、实习单位评语考核等不同形式展现。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平台,避免过去教学中教师对实践环节的模拟,积极推行实践教学机制的开拓与建设,更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尽管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尚处于不大成熟的发展阶段,但为设计行业培养高素质实践型人才是如今工业设计教育的核心。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建立科学规范,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创新应用型工业设计教学模式,还要将校内理论教学延伸到校外实践教学,提高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有效的促进工业设计教育健康成长。
[1]梅云.产品设计基础平台课程的衔接性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24.
[2]祝莹.对传统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曾冬梅,黄国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看搞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与现代化,2002(2):79-80.
[4]王旭东.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分析[D].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5]牛东方.关于工业设计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J].艺术与设计,2010(2).
余炜,1989年,女,汉族,广东,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