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闻调查报道要求

2015-07-14 07:45赵勇珍
科学中国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太原市结论过程

赵勇珍

内蒙古电视台

谈新闻调查报道要求

赵勇珍

内蒙古电视台

调查性报道通常被看作是特殊的新闻报道样式——一种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并且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媒介特殊行为。它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挑战过程,是一个搜集和整理想法与事实,创建报道模式,分析可选择事实,并在逻辑而非感情上做出决定的过程,调查性报道不仅仅是一个新闻搜集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有助于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和社会公众行为的规范。

新闻;调查;报道;要求

调查性报道通常被看作是特殊的新闻报道样式——一种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并且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媒介特殊行为。它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挑战过程,是一个搜集和整理想法与事实,创建报道模式,分析可选择事实,并在逻辑而非感情上做出决定的过程,调查性报道不仅仅是一个新闻搜集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有助于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和社会公众行为的规范。

一、准备——掌握翔实的材料

调查性报道的特征是事实的真相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记者通过调查去挖掘,批评性调查报道这一特征更为显著。美国《60分钟》节目是以记者的调查功力而闻名的。这也要归功于记者在事先的调查,包括大量的隐姓调査采访。有时为掌握第一手材料,开机前,记者不得不隐瞒身份,“潜入”其中去了解真相。如对贩毒、卖淫业的调查,和贩毒者打交道,和有盗窃行为的少年交朋友等等。此类报道要在事先或现场采访掌握充分的物证材料,才能迫使对方就范。如果记者始终站在其外,不了解那个世界的隐情,扛起摄像机就拍,那样很难得到有说服力的事实。

二、采访——展现调查过程

现在进行时是新闻调查的又一特征。成功的调查报道,要层次清晰地通过记者在现场的采访来展现调查过程,从而让观众信服地接受报道。要做到层次清晰地,似层层剥笄般地展示事物的真相,记者的采访必须是有所准备,胸有目标,有的放矢。有目的地选择采访对象,选择采访问题,按照既定目标层层展示。因此,调查报道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采访的成败,因为采访是展示调査的过程。

以《新闻调查》的节目《张润栓的年关》为例。2003年年末《新闻调查》收到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100名民工的联名信,说1994年他们跟随一个叫张润栓的包工头到山西省太原市建造工程,但是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近100万元的工资分文未得,八年来他们一直在追讨这笔债务,然而至今为止没有任何结果。而张润栓为了躲债还债,也从原平市数一数二的富人,沦落到家不敢回,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的境地。每到年关,民工们都会成群结队上门讨债,在大年三十等到深夜,但张润栓始终没有露面。面对这个谜一般的事件,记者深入调查,终于采访到了当事人张润栓,原来1994年张润栓与太原市运输三公司签订的一个建筑工程合同,工程完工后却一直没有从三公司拿到钱,而张润栓却因此拖欠了大笔材料款和工人的工资。无奈之下,张润栓将太原市运输三公司及其主管单位太原市交通局告上法庭,最终胜诉。判决书下来了,但是却迟迟没有执行,钱并没有到张润栓的手中。面对复杂的事实,记者以敏锐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和深厚的采访功底,抓住了两个问题的要害:到底是谁欠了张润栓的钱?为什么这笔钱总是要不回来?围绕着这两个关键问题,记者采访了交通局、运输三公司、执行判决的法院,在百折不挠的层层追问之下,真相一步步揭示得清清楚楚。

这段采访将问题紧紧扣在为什么张润栓拿不到钱进行调査。从采访对话的过程中,观众不仅能看到还不还钱,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还钱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政府部门无视法律尊严,漠视百姓疾苦,相互纵容包庇。成功的调查采访形象地揭示了《张润栓的年关》的主题。

三、客观——融观点于调査过程中

电视形象化的特点,要求记者的采访过程展现的是事实的调査过程。它不是结论在前灌输观点,而是让观众看到记者调查过程中所展示之事实,从事实的逻辑力量之中,自己得出结论。这是对新闻本质的尊重与回归。新闻报道手法是客观的,是用事实说话,展现记者调查过程的报道,始终不带任何结论性东西和主观的倾向。

以2001年《焦点访谈》播出的《难卖的圆葱》为例。先是有媒体报道内蒙古兴和县台基庙乡由于农民在产业结构和种植选择上缺乏规划,种植圆葱造成产销矛盾,而当地政府帮助解决了困难。而另一家媒体的报道却是当地圆葱大面积丰收,外地客商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焦点访谈》的记者经过深入调查之后发现,真正的问题是产销需求都存在,但是因为乡政府向客商收取中介费,导致了产销双方的无可奈何。记者尊重客观事实,并未盲目下结论,而是组织精干的队伍通过多次调査采访,在展现调査的过程中展现事实真相。

四、魅力——观众参与思考

调查报道是一个寻求真相,寻求结论的过程。观点、结论是随着调査过程的进展,由观众自己得出的。报道的魅力体现在观众在收看报道时被吸引,从而投入思想的参与。电影美学家巴拉兹曾强调电影艺术的最终完成需要欣赏者有视觉文化。画面的这种统一性和时间上的同期性并不是自动产生的,观众必须运用联想、感觉、综合和想象,这些正是电影观众所必须具备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文化。当观众一旦能全身心地投入收看报道,他也必然会调动起自己的联想、感觉、综合和想象。曾有人把观众的这种参与称之为第二度创作。成功的、客观性强的报道,必然会吸引观众投入第二度创作。调査报道,不是以结论为出发点,而是以观众想了解事实真相的渴望为出发点。它的全部魅力就在于其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就像故事片的悬念一样,如果一部推理片一开始就把结论告诉观众而没有悬念,观众会感到索然无味。调查报道同样如此,观众看重的是过程的展示,而不是结论。结论由观众从展示过程分析中自己来得出,并由此引发思考。

[1]孔岩.《新闻调查》的叙事学分析[J].现代视听.2009(08)

[2]聂茂,于晓萌.试论《新闻调查》的基本内蕴与表达模式[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猜你喜欢
太原市结论过程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结论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奇怪的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