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水一绝句
——评雍陶《题君山》

2015-07-14 07:57胡媛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
关键词:君山洞庭洞庭湖

⊙胡媛[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洞庭山水一绝句
——评雍陶《题君山》

⊙胡媛[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洞庭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浪漫的神话传说吸引了很多文人为之命笔,雍陶的《题君山》便是一首独具特色的作品。其构思巧妙、对比鲜明、设喻独特、语言清丽,用简笔淡墨勾勒出一幅静谧淡雅的山水画,并融入凄美的爱情故事,结构成清秀新颖的篇章。本文介绍了雍陶的生平,《题君山》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洞庭湖 雍陶 君山 神话传说 意境 绝句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唐)雍陶《题君山》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风光旖旎。文人墨客,多钟情于此地,泼墨抒怀,搦笔颂美。壮阔如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浪漫如李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华美如刘禹锡“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洞庭秋月行》);平静如张碧“三秋倚练飞金盏,洞庭波定平如”(《秋日登岳阳楼晴望》)。洞庭湖更因魏允贞“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这片由山、水、楼共同组成的诗国沃土,孕育了许多神花仙木。而晚唐诗人雍陶所作《题君山》既不是美不胜收的倾城名花,也不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木,但以其独具匠心的构思,足可以称得上一朵小小的奇葩。

雍陶,字国钧,成都人,生卒年不详。文宗大和八年(834)进士及第,宣宗大宗末,授国子学毛诗博士,后出任简州刺史。雍陶是晚唐前期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为时人所推崇,《唐才子传》称其“工于辞赋”①,登第后“一时名辈,咸伟其作”②。他的作品既反映出晚唐人普遍的创作心态和诗歌共同的艺术倾向,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主要风格:清丽浅畅,清逸幽寂;体裁上多选用律诗和绝句。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七绝凡例》中说:“于鹄、雍陶,名不甚著,而绝句颇有雅音。”③《题君山》即为其七绝中的代表作。

雍陶青年时代便有“建功立业”的凌云之志,但由于科考竞争激烈,考场风气败坏,加之雍陶出身寒微,不善钻营,所以他屡不得志,久困科场十多年,饱尝了世态炎凉之苦辛。后虽及第,但所担任的职位基本都是在外地,大部分时间都在漂泊流离、多病缠身、仕途坎坷中度过。雍陶一生“播越羁旅”④,漫游了西南、江南、塞北等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与洞庭湖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洞庭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险恶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历来是贬官、寓客之所汇。先有战国时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用自己满腔不平之气融铸成《离骚》等震烁千古的名作,后有贾谊、张说、刘禹锡、柳宗元、孟浩然、李白、杜甫等沿其流而扬其波,借洞庭风光以忘记自己的仕途烦恼。这些使洞庭湖文学蔚为大观,成为文学史上一个抚慰心灵的港湾。在这里,雍陶陶醉于湖山胜景之中,感受着古文化传统的浸淫,获得了暂时的超然。这就是《题君山》的写作背景。

随着首句“烟波不动影沉沉”的展开,秋水浩茫的洞庭湖刹那间平静地铺展在我们的视野中,低调但又不失格调。皎皎的月色笼罩着淡淡的轻烟,仿佛要上演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湖面是如此风平浪静,好像已经看惯了人世间的浮华与落没,在时间静静的流逝中,白云苍狗、物换星移,永恒的只有宇宙和人生。“不动”二字赋予湖水以人的情态,情趣毕现。满眼都是水,让人不由得想找个视觉的依托,君山当仁不让,它的影子倒映在水中,那么凝重、端庄。此时诗人的视野由全景转为局部,巧妙地实现了空间的回缩。“沉沉”二字既表现出君山影子颜色深浓,又描写出山影给人的感觉,使君山形象生动可感,景情交融更加浑然天成,意境也优美动人。古人描写君山,多从正面起笔,而雍陶别出心裁,从侧面着色,展示君山之影,以彰显君山之神,充满朦胧的美,给人无限的遐想。次句“碧色全无翠色深”则进一步细描君山的形象。碧是湖色,翠是山色。诗人选用清淡、明亮的色彩来组织语言,整个画面立刻活跃起来。君山上万木葱茏,青苇、碧竹、香茶更为其平添了无穷仙气。一个“深”字,透出了翠色独有的风韵。作者用粗笔勾勒出两种深浅不一的颜色,两相对比,使君山鲜明突出,仿佛凸现于字里行间,触手可得。色彩的描摹,恰当妥帖,丽而不艳,又有层次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⑤此时的水已经完全成就了山,达到了山水相映、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比之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多了一份雅致与静谧。雍陶在景物转换上,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重字的使用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在词语的锤炼上,选用通俗化、口语化的字词,实现了语言的清浅流畅;用明丽的色彩营造出清新的意境,表达凝炼,对后来山水诗亦有借鉴作用。

后两句“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这么美丽的人间仙境住的一定是仙女吧?一个“疑”字让作者笔锋一转,自然由实写转向虚写,促成了诗歌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以洞庭之湖光山色与湘君故事相结合,色彩明丽,设想奇绝,倍觉空灵飘渺”⑥。“水仙”即指舜妃娥皇与女英,她们为舜帝双双投水殉情。这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曾是多少多愁善感的文人的至爱,雍陶亦如此。南国湘妃为爱苦苦追寻,正是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的渴望。湘妃选择同赴黄泉,与湘君生死与共,而作者在仕途屡艰之际,内心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湘妃的死是值得的,因为湘君同样等待着、深爱着她们,而雍陶满腹才华,空有济世救民之志,却无人赏识,坎坷飘零,怜惜他的人何在?想到此,作者悲从中来,情何以堪。此句虽落天外,却情生目前。作者在当下的时间中,引入了古时的神话传说,情感随着心理时间的变化不断蔓延,既使诗歌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又加深了诗人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尾句“一螺青黛镜中心”,以巧妙的比喻轻轻点出:洞庭湖澄澈清明,就像水仙梳洗的铜镜;君山娟秀峙立,成了女仙青色的螺髻。“一”字表现了君山的孤绝寂寞,加深了语言的情感内涵。“螺”字形神兼备,同时也透露出作者是远观山水,妙不可言。比之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过洞庭》),是奇葩竟放,各吐其艳,但又有仙凡之别。刘诗是遥望洞庭水面刻画了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情景,比之雍诗稍显质实。雍诗中仙子为虚写,如镜花水月,不可触碰,但又依稀可睹,撩人情思。雍诗以意取胜,观察细致,想象新奇,道前人所未道,写得活脱轻盈。同时作者又受到李白“淡扫明湖开玉镜”(《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五)的启发,把二者巧妙结构成“一螺青黛镜中心”,使君山形神兼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这种以虚化实、以小喻大、寓静于动的手法,使得作品充满生活情趣。

晚唐时期,时代衰败,社会心理颓废。诗人才力心志皆不足,只能在暮色中低吟浅唱。雍陶与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一派和白居易均有密切交往,所以其诗歌创作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雍陶继承了贾岛、姚合的险奇和白居易的浅俗,在取舍中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他注重字斟句酌,但不生僻晦涩,不避常用语,以清浅的语言营造冲淡平和的诗境。语言通俗易懂,但不俚俗浅薄,且含而不露,富有情致。尤其七言绝句,清淡雅致、简洁疏畅。《题君山》这首诗笔触纤柔、语言清丽、构思奇巧、句法新颖、对比鲜明、逻辑严密、设喻独特,用简笔淡墨勾勒出了一幅静谧淡雅的山水画,清新秀美。诗歌从侧面反映了诗人对清净淡泊世界的追求,其实这正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清静,是一种对无法改变的现实社会的无奈。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出路,便在精神上寻找寄托。此时,佛道两教盛极一时,雍陶也深受其影响。这首诗就极力营造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体现了对永恒清净的追求,这也是诗人对污浊现实的一种自我解脱。

明代王世懋说:“晚唐诗萎而无足观,独七言绝句,脍炙人口,其妙至欲胜盛唐。”(《艺圃撷余》)⑦绝句短小精粹、意味隽永,以有限之语言含无尽之情思,为诗人所钟情。其《题君山》词约义丰、语浅情深、简洁舒畅、韵味自饶、意境优美,乃绝句之上境。洞庭湖之浩瀚绮丽,君山之清秀孤绝跃然纸上。无怪乎唐代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将其列于瑰奇美丽主之及门者。雍陶身处晚唐,其作品显然缺乏盛唐雄浑之气;在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的多样性上亦不及李商隐、杜牧等大家,但其绝句“清明丽,风韵绝胜”⑧,在意境创造上甚为努力,为唐代绝句的繁荣起了添砖加瓦的作用,《题君山》又为其七绝中的佳品,所以实为一篇为人称道的力作。

①②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卷七,第244—246页。

③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转引自郭绍虞编选,富寿逊校点:《清诗话序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563页。

④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卷七,第244页。

⑤郭熙:《林泉高致》,转引自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638页。

⑥⑧富寿逊选注,刘拜山、富寿逊评解:《千首唐人绝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07页,第707页。

⑦王世懋:《艺圃撷余》,转引自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9页。

作者:胡媛,宁波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君山洞庭洞庭湖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下)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上)
“君山”别名知多少
桐君山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游岳阳洞庭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星月一舡压洞庭》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题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