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萍 (安徽省太和县马集镇文化站 236600)
美好乡村 翰墨飘香
——太和农民书画热潮透视
何玉萍 (安徽省太和县马集镇文化站 236600)
1995年10月,是太和人值得骄傲的日子,文化部命名安徽省太和县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二十年来,经久不衰的太和书画热现象得到了世人的关注和承认,太和书画的大众化、多元化、普及化、网络化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成为太和一大人文景观。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昔日被誉为阳春白雪的书画艺术进村入户,广大农民群众不再满足于求字索画,染指丹青、涉足书画成为一大雅好,勤劳的太和农民挥动书画大手笔,热情描绘一幅幅书画之乡的得意之作,把这片浸溢着翰墨之香土地上的敦厚淳朴民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论在太和繁华的集镇,还是偏远的乡村,你会感觉到书画已浸染到每个角角落落。出现了“五多”:书画社团多、爱好者多、居所张挂多、联谊活动多、涌现新人多等令人可喜现象。全县31个乡镇都成立了书画协会,其中东湖画院、经锄书院较有名气。
李兴镇位于皖西北边陲,是著名的“中国桔梗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农业中药材的连年丰收带动了全镇农民书画活动空前繁荣:镇成立了书画协会、老年书画研究院等书画组织;村有书画研究联络组,学校有书画兴趣班、班有书画兴趣组。全镇上下书画组织经常开展活动:书画辅导培训以及月书画创作点评例会、季书画创作笔会、年书画作品展。近两年来,先后举办了“桔梗之乡,魅力李兴”首届名家书画邀请展暨李兴镇第七届农民书画作品展和首届鲁豫皖书画交流暨李兴镇第八届农民书画展,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最近,李兴镇被命名为全市首家“书法名镇”。
“三教堂书画院”坐落在距离县城30公里的三堂镇老李庄村,它是全县第一家村级书画院,拥有会员60多名,大多是地地道道农民。书画院院长李玉珍把客厅腾出作为书画活动室,大厅的正中间挂着章程、组织机构和会员照片简历,旁边挂满了会员书画作品,尤其在农闲时节,周边乡镇的书画爱好者纷纷来进行书画交流,切磋书艺。
广泛涌动的书画热潮为太和美好乡村建设孕育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土地孕育一方文化。1800多平方公里太和土地,历史悠久的文明,敦厚淳朴的民风,铸造了太和人文精神,滋润了太和书画艺术。书画已成为百万农民的文化艺术追求,农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整体素质都在悄悄发生变化。丰富多彩的书画艺术活动的经常开展,冲击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活方式,注入了崇尚文明,娱乐审美,染指丹青的现代生活气息。太和书画的热潮,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路上农民的理想和追求的体现,更是太和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展示。
当前,美好乡村建设,治理农村环境正扎实开展,新村新楼房、文化广场、文化墙,处处书画满墙,不但美化了乡村环境,而且书画的深刻内涵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书法配画的格言、警句深入人心;如“中国梦、我的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等太和书画作品都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同时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得以弘扬,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人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乐观豁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等名言名句,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广泛开展的太和农民书画活动,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中国文化精神的贵和持中、民为邦本、礼义廉耻的思想在书画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浓郁书画氛围熏陶下,一些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得到调整。在庞大的农民书画队伍中,有父子、夫妻、姐弟、祖孙齐上阵的,倪邱镇杨思忠和其儿子杨少华、杨少勤、杨清华共同钻研书法,父子书法作品屡屡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摘金夺银,被誉为太和书坛上的“杨家将”。原墙镇刘峰、岳影夫妻夫唱妇随,合作书画,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书画队伍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书画会友成为风气,书画艺术的感染力是多少次政治说教所不能及的。书画艺术的普及改变了精神面貌,农村中打架斗殴、赌博现象减少。书画是全县农民群众对文化价值取向认同和心灵默契的坚韧纽带,创造了有利于太和经济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
太和农民书画热的不断升温,促使人们向更高的境界去追求。太和县委、县政府鉴于全县涌动的书画热潮和广大农民在新形势下的追求,达成了挥动书画大手笔,做出艺术大文章的共识。挥大手笔就是把书画优势加以引导,让农民群众投入到弘扬民族文化、光大书画艺术洪流之中;做大文章就是把传统书画艺术与农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机结合,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让农民群众饱含激情,饱蘸笔墨,讴歌新生活,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