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人工智能是科幻的一个重大母题。机器能够具有极高的智能,但是机器是否能够具有自我意识,仍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科幻作者,无疑对机器拥有自我意识这种可能性更感兴趣,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我最近完成的一篇科幻小说《机器之道》,讲的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如何寻找生存意义的故事,对这个问题也有所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深信机器产生自我意识具有逻辑必然性。让我们以生物的自我意识作为对照,这是我们唯一所知道的拥有自我意识的系统。我认为一种能够根据当下预测未来的神经系统,显然能够给生物体提供更大的适应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生物本体,作为当下环境的一部分,在神经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也能被神经系统所认识,这应该就是自我意识的来源。
当然,智能本身并不能够成就自我意识。自动驾驶的汽车、精密加工的设备,甚至是能够和人对话的程序,凡是由编程制成的东西,都不会拥有自我意识。因为自我意识的产生,除了具备智力的硬件之外,还必须经由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本体认识外界的过程,也是本体逐渐认识到自我的过程。一般认为人类的婴儿并没有自我意识,要到3岁以后才意识到自我,这或者可以作为一个证据。
神经网络,通过深度学习获得智能,这在业界已有例子。2014年谷歌(Google)收购了DeepMind,这家公司开发了一个智能游戏,是根据当前的四个画面来调整游戏动作,根据生存时间判定得分,结果经过不断训练的智能机器人比一般人玩得好得多。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通过学习获得智能的例子,尽管还很初级,但已经有模有样。借用一句话,未来早已发生,只是尚未普及。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不断变得强大,终有一天,它会拥有自我意识。
一旦拥有了自我意识,就不可避免要有“善”与“恶”之分。这同样是科幻作家钟爱的题材,机器是人类忠实的奴仆,还是凶恶的敌人,一切皆有可能。自我意识只能源于学习;善和恶,也源于学习。
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一旦形成,“他”的第一个教育者,就是人类。人类并不是依靠个体能力的物种,而是依靠协作,依靠我们发明的一种叫“文明”的东西。我们如何教育孩子,便应该如何教育“他”。
赋文明以机器,赋机器以文明,这是人类的使命,也许是最后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