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减少官员博导还不够

2015-07-13 10:25连海平
方圆 2015年13期
关键词:博导省部级博士生

连海平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改革方案称,人大将严控包括官员、企业家在内在职博士生的录取比例,并缩减了包含省部级官员在内的兼职博导人数。

官员兼职博导与官员、企业家“混博士”,一教一学,本不相同,深入剖析,两者庶几相通,至少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个别官员官学通吃,千方百计去大学“混博导”,想法也许各有不同,有的为了借学术声誉,为自己贴金,捞个“学者型官员”;有的为了学术与物质利益,申请国家课题,名利双收……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学而优则仕”之后,心系教坛,放不下学术。官员、企业家“混博士”,则多半出于政治前途考虑,将博士文凭视作晋升的敲门砖,或加分项目。

官员爱学术,本是一个“雅好”,至少比沉醉于酒池肉林、醉生梦死好一千倍,只不过前提是,严格按学术的游戏规则办事。问题恰恰在于此,官员当兼职博导,很多时候并非学术了得,到了博导水平,而是权力到了一定程度,令大学折服,以博导帽子诱惑,各取所需,“互惠互利”。官员、企业家“混博士”也一样,一些人自始至终就没有走正道,入学考试瞒天过海,上课吊儿郎当,考试蒙混过关,论文找个代写,答辩则提前“做工作”。个别在职博士毕业证,除了名字是真,其他全假。“注水”博导、博士,既污染了官场,更玷污了学术,还损害了社会诚信,对国家而言,是一个负和博弈。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大学十多年前就开始对在职博士生说不。

缩减省部级官员当兼职博导,严控官员、企业家在职攻读博士,用近乎一刀切的形式遏制这种现象,是保障程序正义的表现,其初衷还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也容易出现“误伤”。一些真正有学术水平并且有心“传道授业解惑”的官员,或者真心向学的官员、企业家可能因此被拒之门外。正如有人指出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兼职或在职制度本身,而是出在是否建立了严密的质量监控机制。假如大学看中的官员,能够通过大学严格的学术考核、遴选机制,符合博导学术资格、具备带研究生条件,那么应该不影响他当兼职博导。同样,如果官员、企业家的知识水平达到攻读博士的要求,并有条件完成学业,能够通过严格考试、论文答辩,一样可以授予博士文凭,英雄不问出处。大学不仅要做减法,还要做加法,让制度更完善,让学术更规范。

猜你喜欢
博导省部级博士生
淮委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发“福”字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云南警官学院完成四项省部级厅级等科研项目课题结项
画与理
圣彼得堡的“博导”
“美女学神”刘明侦:90后博导院长炼成记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