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红
为作文“美眉”,顾名思义,就是美化文章的标题。不少老师已提炼了很多妙法,下列“美眉”之法你不妨一用。
一 、巧用修辞,增强情趣美
修辞是盐,再好的菜,如果少了盐的点缀,就会索然无味。话题作文,用上了修辞,就如给菜加了点盐,这样就增加了文章的情趣,从而使文章的标题熠熠生辉。如:
1 . 拟人:《草原在哭泣》《绿化,绣出一片新天地》
2. 夸张:《教坛刮起“龙卷风”》《千年等一回》
3. 对偶:《坐着读书,站着做人》
4. 比喻:《诚信是一面大旗》
5. 呼告:《归来吧!诚信》
6. 回文:《“打假”岂能“假打”》
7. 对比:《鲜花与荆棘》
8. 顶真:《读书乐,乐读书》
这些标题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深沉,或文采飞扬。给人的感受是,用了修辞的文章标题,就像一盘盘美味佳肴,又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
二、巧卖关子,妙设悬念美
说书艺人之所以能让听众欲罢不能,除了故事精彩,还在于说书艺人对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他们总是在情节最关键处打住,给听众留下一个悬念。优秀的电视连续剧也往往如此。话题作文标题的拟定,你也可以卖卖关子,妙改俗语、成语,以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悬念。如《理直“气”不壮》《做“贼”心不虚》《100分,我恨死你!》《“破罐子”不破摔》……
也可以巧卖关子,留点悬念,以吊读者的胃口。如《欢笑中的叹息》《追求生活中的那截树枝》《十六岁,老朽了》《考试魔鬼定律》《三个女孩一台戏》《一只老鼠的手记》《谁的眼泪在飞?》《我与203,不得不说的故事》……其实,除了议论文的标题可以直露一点,直接表明作者观点外,记叙文的标题大多可以含蓄一点,有诗意一点,不把话说完说尽,给读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这样的标题才更有吸引力。
三、妙改成(俗)语,转换意境美
一段时间以来,广告商热衷于改俗语、成语作为广告用语。他们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巧借俗语、成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一亮点,以增强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印象。话题作文的拟题,也可以根据话题的需要,或正仿或反仿名句名诗、俗语成语,为我所用。这样,文章的标题就会新颖别致,意境顿出,从而展示出文章标题独特的艺术魅力。请看:
1.“诚信”话题:《众里寻他千百度》
2.“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4.“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5.“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6.“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
7.“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爱你一万年》
8.“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再如:《君子动口也动手》《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弄斧定要到班门》《道是无情却有情》《有心本可贵,诚信价更高》《酒香也怕巷子深》《每逢佳节倍思“清”》《 “忠言”也要“ 顺耳” 》。
四 、巧用标点,妙增形式美
有人说标点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此话不假,不少优秀文章,总是巧妙地借用标点,“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如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最后一句“活该。”一个句号,力透纸背,对法海之流予以辛辣的讽刺。此外,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也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系列标点符号,巧妙地表情达意。
近几年来,不少考场作文的标题也妙用标点,巧配文字,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之感,增添了文章标题的形式美。不信请你欣赏:
1.《成功的伴侣——诚信》
2.《诚信, 难道也要“出口”转“内销”?》
3.《那人, 那山,那狗》
4.《生活——网?网!》
有位同学在中考作文中更是大胆采用《,?!……与他》拟题,用文题中的四个标点写出了他“豆芽菜似的身体、爱发问的习惯、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及广泛的兴趣爱好”, 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产生了“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