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特征及演奏技巧研究

2015-07-13 01:52顾丹
北方音乐 2015年14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研究分析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特征与研究技巧进行分析,结合其具有代表性的创作曲目,就乐曲的乐色表现、弹奏活动的配合以及节奏的转变来说,实现对其音乐表现的深层次挖掘,进而,将这样的技巧运用到实际的演奏活动中去,为推动整体的学习研究活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特征表现;演奏技巧;研究分析

在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中,既有着对乐曲使用的表现,也有着对伟大音乐时代的敬意与赞美,这样的情感因素让简单的演奏活动具有历史的底蕴,进而更好地实现对现代演奏技巧的表现。

一、对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的特点分析与创作背景明确

(一)对肖斯塔科维奇的了解

肖斯塔科维奇作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求艺术的巅峰表现。肖斯塔科维奇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在母亲的影响下,肖斯塔科维奇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他曾在格利亚塞尔的音乐学院接受相关训练,在幼年时期,就能够完成对乐曲的创作,其内容包括了对十月革命的表现,即,他的早期代表作之一,《自由颂》等。进入20世纪之后,肖斯塔科维奇开始着重于对创作风格的明确与自身个性的表现,他习惯于借鉴西方的现代音乐元素,将其与俄国传统的音乐进行结合,进而完成了各类音乐作品的制作。

(二)对创作背景的明确与曲风的了解

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类型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就通俗音乐来说,《相逢之歌》的传唱度,在30年代的苏联是有目共睹的,同时,肖斯塔科维奇,当其的身份是一名现代文化的实干主义者的时候,肖斯塔科维奇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与渴望,从不气馁,能够坚强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与磨难,真正意义上地做到了爱憎分明。就其代表作来说,主要表现如下:

(1)钢琴弦乐五重奏。在首届“苏联国家奖金”中,这部作品取得了艺术组的一等奖,并且与贝多芬共同表演了音乐节目,二人也因此奠定了深厚的友谊。同时,这部作品的钢琴部分、小提琴、中提琴以及大提琴部分的演奏分别由Martha Argerich,Joshua Bell,Henning Kraggerud,Yuri Bashmet, Mischa Maisky 五位音乐大师来完成的,结合低音铜管与定音鼓所带来的高昂旋律,使得这部作品得到了众多听众的喜爱。

(2)第1 号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步钢琴协奏曲,它通过使用钢琴、小号以及弦乐来进行演奏,将巴赫、斯特拉文斯以及俄罗斯古典音乐的特征进行融合,同时,也带有爵士乐所特有的随性,结合肖斯塔科维奇自身的音乐激情,使得整部作品的旋律显得是明快欢乐,富有激情的,特别是在衔接部分,肖斯塔科维奇的特有机智更是画龙点睛,强烈的立体感,犹如音乐界的重磅炸弹。

(3)第2 号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是肖斯塔科维奇给儿子的生日礼物。这部作品的钢琴独奏部分采用的是八度以及双平行演奏,其曲调显得活泼,简单是肖斯塔科维奇较少见的创作类型,但是,他认为这样的作品缺乏”艺术价值“。

(三)分析强劲主题思想的由来

众所周知,肖斯塔科维奇具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天赋,作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创作者,其个人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的时候,一方面,会加强于对古典音乐的节奏旋律转变模式的借鉴,使得音乐本身更易让人接受,同时,也能保持其个人的鲜明特征;另一方面,在对主题思想进行把握的时候,肖斯塔科维奇也在加强乐曲本身的趣味性,希望能够借此来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来结合。

二、对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结构特征的分析

(一)快板悠扬带来的哀伤感触

就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结构特征来说,在第一乐章部分着重于对快板气氛的烘托,使得整个乐曲显得轻快而悠扬。同时,也表现出来对悠远历史沉淀的追求,这样的简单曲调,能够让听众更易接受。在第一乐章的主题部分,肖斯塔科维奇首先,是借助于小提琴的演奏来营造出一种广阔的心境,伴着悠扬的曲调,如同牧马一般在草原上追逐与飞扬。在这样的展开活动之后,第二主题部分所带有的圆号成为了主奏乐曲,特别是在A大调处所采用的不同类型的转调技巧,让B小调能够重复的表现,进而形成与E小调之间的合奏,将二者结合,加强演奏活动的曲调特征。

(二)奏鸣曲部分的慢、中板部分的感情特征

在第一乐章中,往往是通过奏鸣曲的慢板或者中板来代替快板,使得乐曲演奏能够显得更加的行云流水,让高潮部分的来临显得自然有起伏。肖斯塔科维奇在地奏鸣曲的曲式处理也有着诸多的突破之处,比如,在《第七交响曲》中,通过加入长篇的插入部分,使得原本的交响乐已经不再以简单的奏鸣曲作为基础了,而是带有着更多的回旋性。这也就加强了音乐开展活动的张力,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对色彩的渲染而是着重加强对乐曲戏剧化的表现,其音色的表现,让其能够如同角色一般,来推动整个乐曲活动的开展,同时,这样的矛盾冲突存在,也能让这个乐曲显得跌宕起伏,具有乐趣。

(三)钢琴演奏曲的艺术风格表现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共创作了两首钢琴三重奏,一者是,C小调,OP.8,于1923年创作的;二者是,E小调,OP.67,创作于1944年。目前,被常常演奏的即为《第二号E 小调钢琴三重奏》。这部作品,最早是在莫斯科的“作曲家俱乐部”首演的。它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由四个乐章部分组成的,即:(1)行板转中板。在大提琴的演奏活动中,首先将泛音部分来作为悲哀的气氛,同时,结合小提琴来降低六度、钢琴低十三度来进行模仿,彼此结合,进而让这乐曲表达显得更加自然;(2)灿烂的行板,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即是通过对小步舞曲的进行,在中段部分结合圆舞曲的形态,使得钢琴这样的古典音乐得以在其中顺利表现,提高乐曲的中部质量;(3)广板,将钢琴以圣咏风格来进行反复的演奏,小提琴与大提琴带有明显的悲歌式的旋律,让巴沙加舞曲的风格得以贯彻;(4)小快板,采用E 大调,近似回旋曲。小提琴的演奏主要追求的是对乐曲精神的表达,因此,采用钢琴的两个隔八度的演奏,使得乐曲主题风格显得荒凉、大气。在加入乐曲旁白部分之后,结合几个较快音奏,促使二者更加统一,犹如一个整体。将大提琴、钢琴加入到乐曲的结尾处,实现巴沙加牙舞曲主题的巧妙贴合,最后,完成乐曲的演奏。

三、对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乐章的格调表现

肖斯塔科维奇擅于钢琴演奏,并且在作曲活动中也有着极高的艺术见解,这也就使得肖斯塔科维奇能够一方面对乐曲进行创作,同时,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奏家。特别是在1933年首演的《C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获得了音乐界对其的高度认可,被认为是肖斯塔科维奇创作活动的里程碑作品,也是二战前最伟大的钢琴协奏曲之一。这部作品的整体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三乐章形式,而是以四个乐章部分所组成的,其风格显得是清新自然、节奏明快显得空灵,是融合古典音乐与现代交响乐精髓的作品,带有着勃勃生机。

(二)作品的主体风格技巧性表现

在《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中,肖斯塔科维奇在对以往的风格进行着重强调的同时,也开始更加注重于对转调技巧的加强,进而更好地去表现乐章的主题特征。即:将乐曲的后部分放在C小调之外,将第二主题部分的旋律声部与伴奏部分采用倒逆的演奏,最后,在结尾部分使用短小的旋律拉完车乐曲,进而实现乐曲整体的完整性与层次性的发展,并且这样的创作方式,也能让作品本身的意境得到深化,提高听众的感受体验满意程度。《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作为卫国战争前所创作出的大型音乐作品,也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所有作品中,唯一一部对田园进行歌颂的作品,它有着宏达的规模、和谐的情感,没有所谓的悲剧冲突。但是,在这部作品之中,五个乐章部分有着三个部分都是带有较为强烈的巴赫本复调风格的,可肖斯塔科维奇对其的认可度还是明显不足的,所以,这样的作品,他几乎没有怎样的创作。

(三)钢琴演奏部分的特征表现

就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来说,其整体的特点显得是意气风发且充满对美好事物向往的,特别是其年轻时代的作品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动乱年代,肖斯塔科维奇也有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这样表现人生乐观豁达的作品,实在是作者本身心境的一种追求。这部作品,作为肖斯塔科维奇送给儿子的礼物,是创作者对人生美好的不懈追求。

结语

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有着极高的演奏技巧需求,特别是在其曲子的旋律之中,所带有的与众不同的特征,结合其自然纯朴优美的音乐氛围营造能力,使得乐曲的主题能够实现多种类型的表现,听众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得到美感的熏陶;另一方面,也对乐曲本身的诠释内容加深理解,达到更深层次的乐曲享受。

参考文献

[1]纪国栋.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特征及演奏技巧研究[J].音乐大观,2013(5):77-78.

[2]段晓娟.浅谈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特征[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2):38-39.

[3]罗巍.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OP35)的理解前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3):170-176.

[4]何成华.肖斯塔科维奇钢琴音乐的美学特征[J].飞天,2011(16):146-147.

作者简介:顾丹(1982-),女,汉族,辽宁营口人,讲师,硕士,单位:呼伦贝尔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钢琴教学。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研究分析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