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中拉格泰姆的演奏及艺术特征

2015-07-13 01:52王月恒
北方音乐 2015年14期

王月恒

【摘要】《蓝色狂想曲》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钢琴与管弦乐队作品,是拉格泰姆与严肃钢琴音乐结合的典范。文章旨在对这部作品中拉格泰姆节奏型的美学特征、具体形态进行剖析,论述该作品中拉格泰姆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进而为它的钢琴演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格什温;《蓝色狂想曲》;拉格泰姆

一、《蓝色狂想曲》中的拉格泰姆节奏型

拉格泰姆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风行美国的一种钢琴音乐,拉格泰姆音乐的节奏特性源自于黑人灵歌,其特点是利用切分音造成节拍重音的转移。由于经常出现切分音,旋律节奏变化频繁,而成为“RAG-TIME”,意为“参差不齐的拍子”。它不仅对后来产生的爵士乐在节奏上有着主要影响,也成为美国风格浓郁的严肃音乐中的重要材料与结构因素之一。下面就以钢琴独奏版本的《蓝色狂想曲》为例,分析拉格泰姆音乐中的节奏型进行分析。

(一)基本节奏型

拉格泰姆音乐有着许多形态,美国学者B.Heyman归纳了几种最基本的拉格节奏模式(图示1):

上述音符表示旋律的节奏型,2/4、4/4拍号表示节拍样式,常由低音奏出节拍强弱背景。这些不同形态的拉格节奏模式(除a句后半部分外),都显示出了共同的特征,即切分音形态。在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中,主要运用的拉格节奏型是海曼归纳的C类节奏型。如:《蓝色狂想曲》第一乐句的第3、4小节旋律声部(见谱例1)。

(二)节奏密度

为了对拉格泰姆音乐进行分析研究,我国学者杨捷提出了一种拉格切分节奏细胞的分析方法。(见图示2)

该方法建立在裴本那齐等比数列对拉格切分音模式的节奏密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海曼的拉格节奏模式图,制定节奏密度的基本单位,通常以最小时值为基本单位,谱例中,a与b以十六分音符、c以八分音符为基本单位:“1”,然后列出切分音及其前后关系的比数,基本上是同构关系,因而只需取一项如:2:3或3:5等,即可体现拉格节奏的基本特性,便可从原节奏模式中划分出更小的节奏元素,这些元素的排列1:2、2:3、3:5同理,可以推出《蓝色狂想曲》中,拉格泰姆节奏型的密度比例均为2:3或者3:5(见谱例1),这样不平衡的节奏密度,造成了拉格泰姆节奏独特的摇摆感。

二、拉格泰姆的表现手法及演奏

《蓝色狂想曲中》多次出现拉格泰姆节奏型,格什温以a主题为基础,遵循拉格泰姆节奏美学特征的原则,分别用音色修饰、织体增设、节奏变形等表现手法来使拉格泰姆节奏型得以强化与升华,丰富了作品的意趣。现在此介绍这些表现手法:

(一)音色修饰

钢琴的音色差异,主要体现在音区、演奏技法的不同,因此相对于a主题来说,音色方面的修饰,主要体现在相同的音乐元素在不同音区的演奏技法方面(见谱例2)。

该乐句的拉格泰姆节奏型从音区上看,由右手在低声部演奏拉格泰姆节奏型,与a主题相比,音色显得浑厚暗沉;从演奏技法上看,该乐句没有了a主题的跳音和保持音,显得连贯而抒情。演奏时要注意音色厚度,强调统一的触键方式,让乐句连贯而柔顺。

(二)增加音响密度

音响密度是指相同的音乐元素在纵向上的重叠数量,数量越多,密度就大,反之就越小。音响密度决定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功能,充满无限意趣的音响(见谱例3、4)。

谱例3中,右手旋律部分用三和弦加八度的织体构成,增加了音响密度,并以重音强调;左手低音八度强化和音区向下拓展,强调了拉格泰姆的基本节奏强弱,增加了拉格泰姆的音乐形象和艺术感染力。相对于a主题音响效果更加丰满。在谱例4中,七个音的叠加方式,是有之前的三音叠加方式演变而来,齐奏出拉格泰姆节奏型,使拉格泰姆音乐变得坚实。在弹奏中,触键不用过于收敛,要使手臂自然下沉,用身体的推动力,将力量运送到手指上,是手指坚实地立于琴键。整个练习过程应该在缓慢的速度中,不仅要把旋律声部突出出来,还要把增加音响密度的每个音交代清楚,才有震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三)节奏变形

所谓节奏变形,就是对基本的拉格泰姆节奏形态,进行变形,但不改变拉格泰姆节奏型的美学特征(见谱例5)。

该旋律部分的切分节奏型,虽然与海曼归纳的拉格基本节奏型有所差异,但切分音节奏密度却是符合3:2:3或3:5结构,由此体现出拉格节奏的韵律多次出现连续切分节奏的运用,是音乐出现不稳定感和推动性。在演奏时要注意音乐的抒情性,音色要柔和而饱满,左手指尖对每一个音要有传递感,让大臂带动手指移动,使其音色连成一片,音乐氛围像一个展翅飞往自由天空的天使,优美而不失气度。

三、拉格泰姆的艺术特征

通过对《蓝色狂想曲》中拉格泰姆节奏型的分析,我们还应该把握拉格泰姆的美学特征,掌握其表现手法,能更深入的了解拉格泰姆音乐。

(一)符合黄金分割的美学特征

根据我国学者杨捷提出了拉格泰姆切分节奏细胞的分析方法,得出《蓝色狂想曲》中拉格泰姆节奏型的密度比例均为2:3或者3:5,正好与裴本那齐数列1、2、3、5、8…. 相吻合,符合黄美学中的黄金分割定律。黄金分割是数学上的比例关系,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被认为是建筑和艺术中最理想的比例,但是在建筑学、绘画等视觉艺术中,我们是可以用眼睛去感知黄金分割比例的美妙之处,而音乐是需要用听觉和心理去感知其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在听或者演奏《蓝色狂想曲》时,其实心灵已经对音乐时值在计算着而不自知,但是我们却感受到了拉格泰姆音乐的生命力、新颖性、还有摇摆感。毋庸置疑,拉格泰姆音乐让人过耳不忘,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青睐,也使《蓝色狂想曲》充满了浓郁的美国气息。

(二)借鉴严肃音乐的表现手法

拉格泰姆本是美国的通俗钢琴音乐,由左手弹奏均衡不变的双拍子低音节,右手由切分节奏组成高音旋律。格什温曾说过:“《蓝色狂想曲》体现了我创作之始就一直追求的东西。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爵士音乐不应只局限于3 分钟就能演奏完的小曲中……我成功了,爵士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舞曲,它可以包含更大的主题和宗旨”。这里的“包含更大的主题和宗旨”是指借鉴了严肃音乐或者说是欧洲音乐创作的手法,例如,用音色修饰的表现手法,改变了拉格泰姆音乐中旋律总是在高音的手法;用增加音响密度的表现手法,来增强高音旋律的和声效果,改变了拉格泰姆音乐中低音弹奏和声的手法;用节奏变形的变现手法,让拉格泰姆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去深入人心。正是因为格什温在该曲中表现手法的创新,让美国的流行音乐从此登上了大雅之堂。

(三)恰当的艺术夸张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其真谛是对原有素材的夸张,让听众在感知的过程中去接受,并对其原有素材的艺术内涵得到深化,唤起相应的情感体验,最后形成对艺术的享受和理解。《蓝色狂想曲》中拉格泰姆节奏型来源于黑人音乐,格什温将拉格泰姆音乐融入到严肃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色修饰、增加音响密度,节奏变形等各种手法,促使强化拉格泰姆音乐的艺术性。

综上所述,《蓝色狂想曲》的演奏,需要重视拉格泰姆节奏型,需要巧妙地将抒情性、打击性和幽默风趣的风格相结合,同时需要把握整体音乐发展走向,才能把这部作品演绎的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杨捷.拉格泰姆的节奏切分细胞及其对美国严肃音乐的影响[J].中国音乐,1988(2).

[2]辜爽,黄钟.论格什温《蓝色狂想曲》音乐语言及其演奏[J]. 2012(4).

[3]徐秀莹.“狂想曲”与“布鲁斯”的——格什温音乐会曲子中布鲁斯音乐的联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增刊.

[4]论赋格主题的结构与黄金分割定律、平衡对称原则的美学关系[J].中国音乐.

[5]双钢琴《图画展览会》中的艺术特色与演奏[J].钢琴艺术,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