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平
摘要 [目的]提高红地球葡萄栽培中果实品质和产量。[方法]以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大通县盛天农业生产基地的日光温室内在葡萄不同生长期进行不同处理的氨基酸液肥试验,研究氨基酸液肥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新稍长度及粗度、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施氨基酸肥比对照的果实粒重、穗重、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根施结合叶面施肥的处理效果更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葡萄肥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氨基酸液肥;施肥方法;葡萄;营养品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 S606+.2;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049-03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Fertilizing Methods of the Amino Acid Fertilizer on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the Grape
KONG Xiaoping (Xining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Xining,Qinghai 810016)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Red Globe grape cultivation. [Method]The fruit grain weight, spike weight, soluble solids and Vc content were increased and the titratable acid content was declined compare to CK.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oil application and foliage dressing was better than others.[Result]In the process of determinating total cyanide, the influence of laboratory reagents and operational factors on the determine results were bigger.Operation must be carefully,try one's best to avoid artificial effect.When calibrating a solution,it should be noted titration endpoin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arallel samples, to prevent excessive deviation.In the reagent preparation, t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xact concentration of the reagent.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ertilizer management of grape.
Key words Amino acid fertilizer;Fertilizing methods;Grape;Nutritional quality;Effect
氨基酸液肥已在生產中得到很大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其主要用于防治缺素生理病害和对弱树进行营养的补充,应用到生长正常的果树的研究报道较少[1-3]。青海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气候冷凉、生长季节短等问题均制约了高海拔地区红地球葡萄优质、高产栽培[4]。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葡萄延后栽培条件下,果实的成熟期由于日照时数变短、气温降低、土壤缺水干旱和葡萄自身生长发育规律等条件的影响,出现了葡萄成龄叶片易衰老黄化、幼叶生长发育较缓慢、品质不易提高等问题[5-6]。研究显示葡萄成熟期成龄叶片衰老黄化和幼叶生长发育缓慢使葡萄光合作用下降,从而使有机物质的积累减少,影响了葡萄的品质[7]。笔者以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大通县盛天农业生产基地的日光温室内在葡萄不同生长期进行不同处理的氨基酸液肥试验,研究氨基酸液肥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新稍长度及粗度、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探索出适合青海地区葡萄的氨基酸液肥管理技术,为葡萄肥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大通县塔尔镇凉州庄的盛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该基地地处大通县东北部,距省会西宁市44 km,距县城9 km。该地属半浅山半川水地区。海拔2 809 m,年平均气温3.7 ℃,年降雨量451 mm,年日照时间2 685 h,无霜期97 d[8]。基地位于双庙及新庄公路旁,交通、通讯和农业灌溉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发展设施葡萄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2 试验材料
试验于大通县盛天基地的半地下日光温室内进行。温室长48 m,跨度6.4 m,脊高4 m,东西延长,为钢架结构,覆盖材料为PE膜,保温材料为保温被。供试材料为3年树龄红地球葡萄,有干双臂Y型整枝。定植沟为南北方向,沟距1.8 m,沟的宽度和深度均为08 m。定植株行距05 m×1.3 m。该试验采用氨基酸活性液肥 (由甘肃绿能瑞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氨基酸≥8%、Fe2+≥0.5%)进行处理。
1.3 试验方法
用氨基酸活性肥进行不同浓度及施肥方式处理,每处理1行(9~10株),重复3次。在葡萄不同生长时期采用叶面喷施和灌根的方式进行肥料处理。处理Ⅰ为叶面喷施;处理Ⅱ为根施;处理Ⅲ在根施的基础上结合叶面喷施;处理Ⅳ为不施该氨基酸活性液,喷清水(表1)。
1.4 调查内容和方法
每行第2、第5株为观测单株(如某观测株差异大选相邻株代替),每株选择生长一致的2个新稍、2个果穗为测定样本,每个处理6株共测定12个新稍(处理与对照均采用相同摘心)与12个果穗(不做处理的相邻行单株做对照),试验观测共计30株(包括对照6株),测定60个新稍与果穗。
1.4.1 新稍长度及粗度的观测。落叶后测定新稍长度、10 cm处粗度、节间长度、冬芽饱满度。
1.4.2 叶片及果实的观测。
1.4.2.1 果实色泽描述。从8月20日着色起,定期观察着色情况,统计着色面积等。分墨绿、深绿、绿、淡绿、黄绿5个级别描述。同期观测叶片衰老期(出现紫红斑)、黄化期(自然黄化叶面达20%)、落叶期(20%自然落叶)。
1.4.2.2 果实色泽。观测记录不同处理果实开始着色期、30%着色期、50%着色期、70%着色期及满红期。
1.4.3 果实品质的测定。采收后测定观测穗穗重(g)、单粒重(g)、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葡萄样品可溶性固形物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滴定酸(以酒石酸为计)用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Vc)用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法测定;单粒重用电子天平称重测定。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进行Duncans测验,用Excel软件制作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着色期的影响
果实着色是决定果品商品价值的关键因素,果实的着色不仅影响到外观,且着色程度与风味品质有关[9]。决定果实着色的色素主要有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10]。从红地球葡萄着色期(表2)可看出,处理Ⅲ于8月20日开始着色,处理Ⅰ及处理Ⅱ着色开始较晚,对照(CK)果实开始着色时间最晚,比处理Ⅲ晚了12 d;处理Ⅲ于9月20日达到满红期,全部着色为暗紫色;处理Ⅲ果实达到满红期时间最早,比对照(CK)早14 d。该结果与朱本岳等研究的喷施磷钾、微肥和有机无机营养可使葡萄浆果着色期提前4~6 d结果相似[11]。通过试验发现处理Ⅲ能使果实提前进入着色期且能将整个着色期提前,提高果品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叶片色泽的影响 10月初开始观测叶色,分墨绿、深绿、绿、淡绿、黄绿5个级别描述,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Ⅰ和处理Ⅲ叶色呈深绿色,处理Ⅱ的叶色为绿色,以上3个处理的叶色效果比对照(CK)叶片所呈现的淡绿色的效果好。同时研究发现葡萄设施延后栽培中,常出现后期功能叶片过早衰老、黄化和脱落,叶片脱落后葡萄果实易于失水萎蔫,使果实降低了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12]。该研究为了延缓葡萄成熟期成龄叶片衰老黄化、促进幼叶生长发育,选用氨基酸活性有机液肥为试验处理肥料,在葡萄生长阶段进行了4个不同处理,研究了氨基酸液肥不同处理方法对红地球葡萄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表3),处理Ⅰ和处理Ⅲ能够明显推迟红地球葡萄叶片过早衰老、黄化和脱落。其中处理Ⅲ(根施结合喷施)的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CK)推迟衰老期15 d、推迟落叶期17 d。该结果与于忠范等研究发现氨基酸液肥灌根后幼叶达到全叶的时间提前和成龄叶黄化比例的降低,即氨基酸液肥有促进叶片生长和延缓衰老作用的结论相似[13-15]。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葡萄单粒重的影响。
由图1可知, 处理Ⅰ、处理Ⅱ与处理Ⅲ与对照相比穗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CK的穗重分别为805.71、844.42、945.80、698.85 g,3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了8.43%、13.12%、25.03%,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青海省西宁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对葡萄施氨基酸液肥后与对照相比单粒重含量均得到提高,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CK的单粒重分别为9.44、9.85、10.89、8.71 g,3個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了15.29%、20.83%、35.34%,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黄品湖等研究表明喷施稀土氨基酸后,比对照增产11.90%~1811%[16-17]。该研究通过施氨基酸肥比对照增产15.29%~ 35.34%,同时说明处理Ⅲ根施结合喷施的方法增产效果更明显。
2.3.2 不同施肥处理对葡萄Vc、可滴定酸及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青海西宁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对葡萄进行氨基酸液肥不同处理后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均得到提高,CK、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7.29%、17.94%、18.02%、18.52%,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了3.72%、4.17%、7.03%, 3次处理达到了显著水平;对葡萄进行氨基酸液肥不同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维生素C(Vc)含量均得到提高,CK、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的VC含量分别为133.49、150.20、164.27、170.76 μg/g,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了12.51%、23.06%、27.92%,3次处理达到了显著水平;对葡萄进行氨基酸液肥不同处理后与对照相比可滴定酸含量(TA)均得到降低,CK、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的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052%、0.37%、0.36%、0.29%,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0.02%、31.80%、45.48%,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以上研究结果与黄品湖等研究发现的喷施氨基酸肥料不仅能增加产量,促进早熟,还能提高葡萄的品质与口感,总糖增加0.5~1.0个百分点,固形物增加0.5~1.5个百分点,维生素C含量也有明显提高的结论[17]一致。
3 小结与讨论
施氨基酸液肥后葡萄果实单粒重、穗重、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其中处理Ⅲ的效果最明显,处理Ⅲ比对照增产35.34%,处理Ⅲ的果实比对照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分别增加7.03%和27.92%;同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处理Ⅲ进行施肥能有效地降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其口感。说明处理Ⅲ根施结合喷施的方法增产效果明显,促进了果实膨大和提高了品质。该试验施氨基酸液肥均提高了果实品质,这与陆军成等的研究结果[18-19]相同。施氨基酸液肥后对葡萄果实品质的提高可能是因为氨基酸液肥延缓了葡萄叶片衰老,促进了叶片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提高增加了有机物质的积累;另外有可能是氨基酸液肥中部分氨基酸被用来直接合成有机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