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实录⑤转折之役

2015-07-13 01:27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15年5期
关键词:会战国民政府蒋介石

武汉会战:中国抗战迎来战略转折点

“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1938年6月,中国军队为保卫武汉,与日军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厮杀。在此之后,日军每占领一寸土地都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武汉会战,堪称抗战中最伟大的转折点!

“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

1937年12月,日军攻克南京,日本对中国政府会乞降的幻想因蒋介石的拒绝而破灭。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一气之下,在1938年1月16日向全世界宣布:“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在此后进一步声明:“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日本均不与国民政府交涉”,日本“绝对不容许第三者出面调停”。

战后日本人认为,这是日本在战争中最为愚蠢的战略失误。没有任何退路的国民政府在1月19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上迅速刊出蒋介石对日本近卫声明的反应,措辞强烈地表明了中国将继续抗日的立场:“中国政府于任何情形之下,必用全力以维护中国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复和平办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绝非中国所能接受,同时,在日本占领区域内,如有任何非法组织篡窃政权者,不论对内对外,当然绝对无效。”

对于日军而言,战争的接连胜利进一步激发了军队对中国的蔑视和对武力的狂热。早在日军占领南京后,日本大本营就开始研究所谓的“攻占汉口作战”。日军参谋本部情报部对于攻占武汉的建议是:从历史看,只要攻占武汉,就能支配中国,通过武汉会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大半的目的,只要控制了武汉,即可以把蒋介石政权逐出中原!“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1938年5月徐州会战一结束,日本方面即决定于当年秋季进行“汉口作战”:所有在中国大陆作战的部队停止回国调动,国内继续动员增兵40万人,并拿出32.5亿日元的作战费用预算。

日军规模庞大的“汉口作战”的另一个目的,正如日本天皇裕仁在武汉会战前的御前会议上所说,为了给国民政府最后致命的一击,迫使中国投降,不愿再见到“帝国雄狮百万受制于中国”。为此,日本“陆军为汉口作战倾注了全力,没有应变之余力”。日本大本营陆军部文件这样记载。据战后发现的日军文件证明,连日本本土仅留的一个近卫师团,也随时待命增援武汉之战。

“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蒋介石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讲话,誓言“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国民政府调集全部海空军以及陆军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指挥。

然而与淞沪、南京会战不同的是,蒋介石在1938年2月发表的《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中称:“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

1937年底,在淞沪会战、南京会战结束后,日军接连攻下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中国核心城市,占领中国政治经济最为重要的华北、华东要地,之后又占领山东半岛。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但政府的军政机关却并没有立即西迁入川,而是先转移到武汉,使得武汉成为当时事实上的战时首都。自从华北和华东的众多大城市沦陷后,武汉已经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尚未沦陷的大型城市。

为此,蒋介石发出了死守武汉的号召:“自从上海、南京失守,我们唯一的政治、外交、经济的中心在武汉,武汉绝不容再失,我们要维持国家的命脉,就一定要死守武汉,巩固武汉。”

在淞沪、南京和徐州一系列规模巨大的对日会战中,国民政府的作战方式都是依托坚固工事下的防守,然而单纯通过阵地战进行防守遭致的惨痛教训,让一些历经战火的中国军人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想法。

国民政府第54军参谋长郭汝瑰少将表示,如果再依照淞沪和南京的作战模式,在武汉背水列阵,是“全不吸取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一旦环形防线被突破,几十个师都有被压迫于水际而被歼灭的危险”。

在由陆军上将陈诚主持的武汉卫戍司令部召开的高级将领军事作战会议上,郭汝瑰认为“武汉会战应置主力于外围,首先利用幕阜山脉和大别山脉的有利地形与敌作战,以空间换时间”。而当敌人接近武汉外围时,中国军队在撤离武汉后,依然可以利用武汉的外围山脉险阻与敌人周旋。

这一作战核心,就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

此时的蒋介石在吸取了淞沪、徐州会战的教训,听取了中共方面以及国民党内部许多将领的意见后,终于改变了以往死守一城一地的战略。由蒋介石批准的《对武汉附近作战之意见》指出:“武汉近郊尤以江北方面之无险可守尽人皆知,更以中隔大江外杂湖沼,尤非久战之地,故欲确保武汉,则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否则再按照南京的作战模式,则武汉“仅一片焦土而已”。

“我觉得我的死期到了。对着月亮,我放声大哭”

“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这是武汉会战期间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的《保卫大武汉》歌词,至今诵读起来依然使人热血沸腾。广大爱国官兵以热血和生命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抗战活剧。

1938年6月11日,日本海军通告驻汉口各国领事,称溯江进攻武汉的作战已经开始。冈村宁次指挥的第11军占领九江后伺机攻取南昌。他的对手是国民党名将薛岳。薛岳根据日军动向作出了“北守西攻”的部署,依托庐山天险,对日军南下进攻展开激烈的抵抗。

一名进攻南浔路的日军在日记上这样记载当时战况:“几次进攻中,庐山上的迫击炮弹如雨点般从天而降,皇军大受威胁,死伤可怕。”日本著名作家石川达三在《武汉作战》中这样描绘中国军人的抵抗:“占领星子后,不停顿地连续战斗了30多天,战线仅仅推进了2公里半。而且,即使占领了西孤岭,前方仍然耸立着全轮峰、硝爪船等高大的群山。这些山峰上的敌人炮兵,每天都居高临下地实施准确地射击,连在火线后方进行饭后杂谈的记者们也遭到迫击炮的轰击。炸裂的弹片击伤了三位记者,他们的衣服上浸满了红黑色的血。”

猜你喜欢
会战国民政府蒋介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武汉会战
当当夺权之争:尴尬的“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足球流氓“会战”欧洲杯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