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仁海
秦始皇叫“嬴政”,一称“赵政”。秦人为避嫌名“正”字,把“正月”称为“端月”;后人又将“正月”读作“征月”。汉景帝叫刘启,汉人讳“启”为“开”,把“启明星”称为“开明”,把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启蛰”改为“惊蛰”,至今沿用。三国时,魏武帝曹操的父亲名曹嵩,魏人因避嫌名“菘”字,把一种可腌制咸菜的植物“菘”称为“蔓菁”。隋朝著名学者刘臻,特别爱吃蚬子,但他父亲叫刘显,为避“显”之嫌名“蚬”,就把“蚬子”改称为“扁螺”。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其中“司马”原是由“治中”(州刺史的副职)这一官号改来的。唐高宗李治为避其名讳,于贞观二十三年七月下令“改诸州治中为司马”。唐高祖名讳“渊”,唐人遂把“龙渊剑”改称“龙泉剑”。唐太宗叫李世民,朝廷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唐武后名曌,避“曌”之嫌名“诏”,改“诏书”称“制书”。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豫”之嫌名“蓣”,把“薯蓣”改称“薯药”;到宋代时,宋英宗叫赵曙,为避“曙”之嫌名“薯”,又把“薯药”改称“山药”。五代时,吴国建立者、太祖武皇帝杨行密占据扬州,其名讳“密”之谐音为“蜜”,扬州一带人即改称“蜂蜜”为“蜂糖”;又避“行”之嫌名“杏”,把“杏子”称为“甜梅”。吴越太祖武肃王叫钱镠,吴越人即避“镠”之嫌名“榴”,把“石榴”改称“金樱”。南唐后主叫李煜,为避“煜”之嫌名“鹆”,把“鸲鹆”称为“八哥”。宋仁宗叫赵祯,时人不得不将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改为“炊”字,“蒸饼”改称“炊饼”。宋光宗赵惇的妻子名李凤,为避李皇后的名讳,宫中称“凤仙花”为“好女儿花”。唐高宗时有一个年号叫显庆,但到唐中宗时却有“明庆中,皇后亲蚕”的说法,这里的“明庆”其实就是“显庆”,是为了避唐中宗李显的名讳而讳“显”为“明”。唐太宗年号叫贞观,到宋代时,为避宋仁宗赵祯名讳的嫌名“贞”,把唐代年号“贞观”称为“真观”或“正观”。
(选自《文史杂志》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