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新热点适应发展新常态

2015-07-13 04:31轩亦文
新长征 2015年3期
关键词:两会吉林法治

■轩亦文

【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立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东北地区实施新一轮振兴战略机遇,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即突出发挥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推进体制机制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发展;突出发挥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统筹发展;突出发挥吉林沿边近海优势,推进长吉图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开放发展;突出发挥吉林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转化,加快绿色发展;突出发挥吉林科教、人才、人文优势,推进高教强省、人才兴省、文化大省和法治吉林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排除各类风险隐患,加快安全发展。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在本次人代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在吉林的具体化就是加快新一轮振兴发展,要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总目标,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努力开创吉林各项工作新局面。此前,省长蒋超良在主持召开省政府2014年第15次常务会议时也曾指出,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部署和巴音朝鲁书记的讲话要求,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全面落实依法治省、从严治党、振兴发展任务,谋划安排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科学认识、应对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从矛盾和问题入手,处理好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科学做出安排。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千方百计稳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着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注重发挥科技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按照省委部署,下更大力气全面深化改革,强化配套联动,加快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要突出防风险,未雨绸缪,及早谋划,积极应对,防止经济惯性下滑。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民众。强化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精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着眼需求变化特征,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均衡增长,千方百计保持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继续发挥好投资拉动作用,加强项目谋划对接,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产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公益性领域投资力度,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消费稳步增长,推动外贸进出口取得更大进展,坚持把稳工业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对要素、政策等路径依赖,是制约吉林振兴的症结。我省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不优,特别是第三产业占比低,造成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在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传统比较优势递减的情况下已难以为继。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脚踏实地调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2014年,是我省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的一年,但全省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经济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2015年,我省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着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加强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调节,注重协调解决经济运行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扩大总量、落实增量。以44个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项目、七大工程包项目为主要抓手,围绕“五个重大”,全力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质经济,推动特色资源产业提速增效,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信息与科技服务等十大工程,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在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等六大领域形成新优势。加快推进长吉一体化,抓好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发展,支持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搞好城市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发展质量,扎实推进22个特色示范镇建设。扎实推进节能降耗,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推进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抓好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紧跟顶层设计,确保有序实施。推进工商登记制度、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公车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本着“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多元参与”的原则,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落实好十六个方面、47件民生实事。

【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实质都与体制机制弊端密切相关。吉林现在已经到了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推动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全力破解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抓好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政府要正确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勇于自我革命,该放的放到位、该给的给到位、该管的管到位,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标本兼治,注重统筹联动,以改革增强活力,以开放拓展空间。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在本次人代会上指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省将持续简政放权。承接落实好国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现有省级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加强指导培训,确保市县政府接得住、办得好,真正方便企业和群众。建立市县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创新行政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真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交通、粮食、酒精、林业等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森工集团等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工作,继续推进一汽、吉化集团等央企“三供一业”分离先行试点。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把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积极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明确管控责任,完善处置方案,努力把政府负债降下来。制定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办法。加强对市县政府债务管理,强化风险预警。推进事业单位、资源性产品价格、医药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和文化体制等改革,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依法治省】强化依法行政。着眼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增强法治思维,确保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都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带头学法用法、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软环境整治,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推进综合执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保留的审批项目全部进入政务大厅办理,扩大网上审批比重,创新体制机制,真正把政务大厅打造成政府服务基层百姓的平台和窗口。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坚定不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部署,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带动全社会法治化水平的提升。

政协委员在认真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省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本次人代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指出,不全面依法治国,社会就没有秩序,就难以实现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推动依法治省、法治吉林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省上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吉林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必须按照中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吉林。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地方立法质量全面提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全民法治意识显著增强,推动全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足绿色发展,保护蓝天净水,建设美丽吉林。下大气力搞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制,让群众看到治霾新成效。认真执行国家节能行动计划,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机制,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等六大工程、50个重大示范项目,抓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形成40万吨标煤节能能力。启动3个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完成钢铁、水泥等行业60%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继续深化松花江、辽河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开展“河道清洁”行动,推进查干湖等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探索共建生态保护点等新模式。全面实施东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扩大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示范,深化西部草原“三化”治理。继续推进林地清收还林,争取国家将我省部分国有林业局纳入国有林区停伐试点,将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所有国有天然林。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坚持绿色发展取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切实把绿色发展深刻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走绿色发展之路,既是顺应当今世界绿色潮流发展的时代要求,策应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需要,更是源于对我省省情和自身优势的科学考量。近年来,我省在绿色发展上下大决心、大力气,绿色发展的生态吉林展现出新的面貌。但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问题,仍是吉林推进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抓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勇气和实干推动绿色发展,走出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

人大代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国土资源布局,保护绿色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我省最大的特色、最宝贵的财富、最突出的优势、最重要的品牌,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我们的生态环境仍非常脆弱,生态资源也面临较大压力。因此,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以更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大的决心和气魄,巩固夯实我省的生态优势。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我省从健全生态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理制度、生态补偿机制、考评办法入手,是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重大调整,是生态保护方式的根本性变化,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将有力地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品牌,形成绿色产业。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省目前有绿色优势少绿色产业,有绿色产品少绿色品牌,这一情况亟待改变。我省是绿色资源大省,因此,我们要构筑好绿色产业体系,尽快将特色资源产业发展起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着眼打造吉林绿色品牌,把吉林绿色品牌做大做优叫响。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绿色发展,关乎发展的取向,关乎发展的质量,关乎发展的水平,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为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吉林,要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节能减排力度、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力度、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生态文化建设力度,以更大力度推进美丽吉林建设,让吉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民生保障】坚定不移加强民生保障。为吉林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各级政府的重大责任,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要顺应群众的期待和向往,更加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扎扎实实搞好基本民生。2015年,我省将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率100%。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建设县级以上公办养老机构32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500个。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6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改扩建235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奖补15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照每年生均500元标准,建立公办高中公用经费财政补助定额制度,省财政按45%予以奖补。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完成418个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任务。送戏下乡4000场。硬化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200个。农村电影放映11.2万场。建成3000个村级“一站式”服务群众平台。支持41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4万户。

千方百计保障底线民生。2015年,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由320元提高到380元。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以及其他保险待遇水平。城乡低保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为30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训练和服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6.66万套,基本建成13.32万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补贴1.5万户。启动2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实现2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有针对性解决热点民生。2015年,我省将加快火电和水泥行业、大型燃煤锅炉除尘改造和脱硫设施建设。所有工业企业烟粉尘排放达标率超过95%。培树12个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市、区)、3个示范园区。撤并改造城市二次供水设施1950座,解决9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搞好科学规划,改造建设城市地下管网2300公里,其中供水管网700公里、污水管网400公里、雨水管网500公里、燃气管网700公里。新增更新公交车2012辆,新建扩建停车场13万平方米。新改建农村水泥(沥青)路2000公里。继续实施“暖房子”工程,新增供热能力300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3000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增2000万平方米。

猜你喜欢
两会吉林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吉林出版集团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