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昆曲在当地的传承现状调查与反思

2015-07-13 07:31苏子宸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2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浙江师范大学永嘉昆曲

苏子宸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21000)

永嘉昆曲在当地的传承现状调查与反思

苏子宸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21000)

永嘉昆曲是昆曲传入温州后,和温州永嘉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并在温州永嘉孕育出的一种优秀地方剧种。但是,永嘉昆曲的生存确实面临重大的危机。因此, 对永嘉昆曲的传承、保护与反思, 就成为本文的立足点。

永嘉昆曲;传承现状;对策

一、永嘉昆曲的现状概述

温州昆剧,又称永嘉昆曲,是流行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的一个昆剧流派。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嘉昆曲是温州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明万历年间昆剧传入温州后,和温州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逐渐形成这个地方剧种。它与苏州昆曲基本相似,但曲调稍紧,节奏教快,其道白多用温州方言。伴奏以笛为主,其曲调古朴、轻柔、缠绵动人,按固定曲牌演唱,规定十分严格。经过数十年来几经周折,而今有了一个永嘉昆曲传习所,是继承古老的永嘉昆曲艺术的唯一演出团体。它曾拥有生角演员杨银友,旦角演员周云娟等一批卓越的表演艺术家而风靡一时。但永嘉昆曲的生存确实面临重大的危机。

二、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永嘉昆曲的历史渊源:(1)永嘉昆曲的起源;(2)永嘉昆曲的发展。

第二,永嘉昆曲的音乐特征。

第三,永嘉昆曲的传承现状调查。

第四,永嘉昆曲的现存问题及反思。

三、研究成果概述

(一)永嘉昆曲的起源和发展

首先,起源:昆腔,也叫昆山腔,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它产生于元末明初,兴起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年),迨至嘉靖年间,即十六世纪中叶,吸收了海盐、弋阳诸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形成一种细腻流畅的新腔,称为“水磨腔”,也称“昆腔”。永嘉昆曲是在南戏即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吸取昆山腔优点而形成的一个剧种,由于它产生在永嘉县,所以叫永嘉昆曲,简称“永昆”。

其次,发展:清嘉庆年间,永昆有秀柏、霭云等班社。同光至民初为鼎盛时期班社多达三四十个,最有名者为新同福与新品玉。抗日战争时期,永昆艺人日渐凋零,观众锐减。1951年,合并新同福、新品玉、一品春、南春社零散艺人,成立温州地区巨轮剧团。1954年,划属永嘉县,称永嘉昆曲团。五十年代赴上海演出《荆钗记》《琵琶记》《绣襦记》等,赢得一致好评。现在永昆演员林媚媚名列新一批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之中。

(二)永嘉昆曲的音乐特征

永昆的声腔,既有与苏昆同牌同调,也有同牌异调和独有曲牌。演唱中不受传统联套宫调规律限制,可以同宫异调联套,甚至在某一曲牌中间转调。在打击乐方面也保存了较为古朴的民间锣鼓点。脚色最初有小生、正生、当家、花旦、大花、小花。外加鼓板和正吹即可演戏,称“八脚头”,后发展到13脚。表演艺术古朴、自然、明快、讲究生活真实。道白多用温州方言。表演风格十分古朴而细腻,比较生活化。

(三)永嘉昆曲的传承现状调查

1.调查成果

笔者调查发现,永昆的生存发展面临着重大的危机;永嘉地区当地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昆曲缺乏了解,永昆演出的市场不断萎缩,上演剧目急剧减少;演员、编导和作曲队伍后继乏人,现有人才流失严重;昆曲院团的经费严重不足等。有必要提升永昆在民间的普及率及认知度,填补温州地方音乐史方面的空白。

2.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从永嘉昆曲文化的历史渊源、当前现状、未来发展展开研究,如:《永嘉昆曲》(沈不沉著 ,2008年5月1日第1版)梳理了永嘉昆曲的起源、产生与发展、艺术特色等,是对永嘉昆曲知识的系统整理。再如:《昆坛瓯韵:永嘉昆曲人物》( 沈不沉 著,2011-12-19)细致介绍了在永嘉昆曲发展历史中出现的三十余位不为人知的“艺术家”。

(2)从永嘉昆曲的个别代表剧目入手从微观到宏观分析永嘉昆曲,如《永嘉昆曲与<张协状元>初探》(叶希文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兰苑新葩古韵扬,观永嘉昆曲<张协状元>》(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蔡欣欣)等。

(3)从永嘉昆曲的声腔、腔调方面展开研究,如《永嘉昆曲与海盐腔》(叶长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第34卷)、再如:《浙江三大昆曲支派初探》(吴新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年1月第4卷第1期)等。

(4)从永嘉昆曲的艺术特点展开研究,如《见证永嘉昆曲的蓝布缬》(张琴 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等。

四、永嘉昆曲的现存问题即解决方法

(一)现存问题

永昆的生存发展面临着重大的危机,永昆的市场不断萎缩,上演的剧目急剧减少,演员、编导和作曲队伍后继乏人,人才流失严重,院团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当地的广大群众对昆曲的认识也不足。这就是目前永昆的现状。

(二)对策建议

1.适时的改善永嘉昆曲的本身内容,使其更加丰富。

永嘉昆曲的传承发展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永嘉昆曲自身还存在问题,主要是永嘉昆曲内容没有新意,很难吸引新的观众,使得永嘉昆曲的群众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演出团体和传承人数的减少,使得永嘉昆曲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障碍。笔者认为永嘉昆曲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需要对永嘉昆曲进行创新。融入时代元素,进行改编,才能让永嘉昆曲得到更好的发展。

2.应呼吁政府加大对永嘉昆曲的支持

建议国家政府应加大对永嘉昆曲的支持力度,培养新的编剧人才,吸引更好的昆曲生源,扩大剧院演出经费等,加大在当地对永嘉昆曲的宣传力度,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永嘉昆曲。注重保护永嘉昆曲,才能使之更好的发展。

3.建议专业演出团体多组织社会活动,利用媒体等新型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经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永嘉昆曲的传播途径较为单一,覆盖范围较小,没有宣传效果。而如今电视、媒体产业的兴起,对于永嘉昆曲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建议永嘉昆曲应突破原有的传播方式,利用较为新颖的途径,例如电视媒体,网络广播的形式进行宣传,扩大群众基础。

[1]沈不沉.《永嘉昆剧史话》.国家出版社,2010.2.

[2]叶希文.《永嘉昆曲与<张协状元>初探》.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陈良.论昆曲艺术传承与苏州旅游业发展[J].时代经贸,2008.

[4]张利群.论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J].文化遗产,2010.

[5]叶长海.《永嘉昆曲与海盐腔》.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6]沈不沉.《昆坛瓯韵——永嘉昆剧人物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1.

猜你喜欢
浙江师范大学永嘉昆曲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父辈们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我们一定会胜利
吴宝旭作品
于昕卉作品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Writing-Teaching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